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1.十九世纪末期的竞争 (第4/4页)
望读者明鉴。)可以说是新中国海军的开端和精神象征。 发布不久,中国以廉价购入了大量美国内战的剩余物资,废旧的装甲舰,此举甚至于在中国国内至今依然褒贬不一,褒者云,这些旧船解决了中国数百年有海无防的窘态,贬者称,美国旧舰属于近海甚至于内河用船,购置这样的舰艇是外行的举断。然而,对于一个千疮百孔的国家而言,这些舰船可以说为他们争取了十年时间。当然这些军舰之中也有“奇货”那就是亚洲最早的铁甲舰,由法国建造而出售给南方邦联的“石墙”号,该舰标准排水量1358吨,装备一门300磅阿姆斯特朗滑膛炮,两门70磅阿姆斯特朗炮,两门6磅炮,两门4磅炮。采用风帆蒸汽混合动力,最高航速10。6节。中国将其首命名为“戚继光”号,该舰在和日本就虾夷共和国的争端而进行的箱馆海战中发挥了决定的作用。不过,1874年由于台风在基隆沉没,打捞修复以后成为宿舍舰“建威”号,随后再卖给了虾夷国。 发布1880年,显然是受了我国“不倦(Inflexible,当时译名为“英弗莱息白”)”号的启发,中国向德国的伏尔铿造船厂以580万马克定制了两艘当时远东绝无仅有的铁甲舰,这型铁甲舰的首制舰还是以他们海军的精神象征“郑和”命名,二号舰也承箱馆海战的英雄舰之名,使用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海军将领戚继光的名字,称为“继光”号。该舰满载排水量7670吨,主要装备为克虏伯12英吋主炮4门,航速15。4节。这个七下西洋的中国唯一值得夸耀的航海家之名,又一次成了中国海军步入列强之林的象征。 发布此后,由于威廉二世的海洋扩张政策也让精明的中国预感到了国际战略格局的演变,开始向英国投来了媚眼。当年曾经主持向美国购舰的中国外交部长章德淳开始频频出访伦敦,与英国签订了数项贸易协定。这个原来在西点毕业的前部长在1884年看中了正在兴建的“海军上将(Admiral)”级装甲舰,他致书国会,请求向英国定购,并详尽地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中国人在激烈争论以后,参考了外长的意见而提出了改造方案,将侧舷装甲减少为15英吋,并向朴次茅斯船厂定制。该舰主炮采用了和“柯林伍德(Collingwood)”号同样的12英吋,而装甲的减轻使该舰的航速达到了17。5节,成为了当时最快的装甲舰。这艘军舰被命名为“张骞”号。(原注:据说这是海军部为了表彰这位部长,特意取的舰名,章部长的字为“效骞”意思是效法这位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探险家。而为此,这位部长也将自己的儿子改名为骞,以表纪念,这个儿子日后也成了海军将领。这样的事情在中国这个长幼分明的国度据说引起过一些风波,不少人讥笑这样改名似乎是“老子效法儿子”为此这位基督徒部长不以为然,仅以“子若贤于父,父亦当效之,吾愿吾子更贤于父”便打发了这场议论。)[注6。容闳:《来自西点的外交家,回忆章部长》(上海,1906),126页] 发布订制这艘1885年完工的军舰对于中国而言,其意义还远不止于此。按照协定,中方还获得了该级军舰的所有设计图纸,说明书,以及测试和试航的数据。此外,也包括以下各种兵器和其他图纸资料,还招聘了以瓦茨爵士为首的专家赴华协助工作。中国分别在马尾、大沽以及江南造船厂仿制了这种装甲舰各一艘,分别取名为“成功”、“沪生”以及“秉誉”号。这些军舰成了中国造船界极好的实验平台,1888年8月8日竣工的“成功”号成了中国自己建造的第一艘战列舰,而对于以这位引退不久的传奇国父而得名的“沪生”号,中国人又进行了不少改造,比如所用主机采用了其自己设计的汉阳式三涨式蒸汽机,这些改造使该舰在1890年才得以服役,最后一艘“秉誉”号则被改装得更加彻底,中国从法国留学回国的造船工程师魏瀚带来了法国设计师路易-埃米利-贝尔丹(Louismile-Bertin译注:当时称为白劳易)的某些设计思路,将垂直的英国式干舷设计为颇有法国风味的向外鼓出式,并略作修改发展,这样的设计使军舰增加了排水量,抬高了干舷,增加了稳定性,改善了航海性能,而且加强了防御,倾斜的船体不仅从效果上增加了装甲,而且使炮弹产生跳弹现象,在这个设计方案下“秉誉”号的装甲减少到了13。5英吋,当然,为此所花的代价是工程难度的大大增加,这艘军舰直到1891年末才告完工。 发布魏瀚的回国使中国海军舰艇的设计迈向了新的阶段。他很快结合英国“尊严”级战列舰的成功和“秉誉”号试验所获得的经验,独自设计成了新的一代战列舰“云长”级,该级军舰也采用了镍铬特种钢,大大加强了防御,减轻了装甲的重量,完善了设计。在1892到1895年之间,共有4艘:“天祥”、“崇焕”以及“杲卿”号竣工服役,本级的舰名都出自几位悲剧的英烈。 发布而在其他各国忙于将中口径准主炮搭载在更新的战舰,纷纷设计建造了所谓“准无畏舰”时,这时中国也跟上了这个潮流,在95年到97年建造了三艘装备4门12英吋主炮,8门8英吋中间炮的“孙武”、“穰苴”还有“子牙”号舰,但是,原定的四号舰却成了一艘令全世界为之震惊的军舰。 发布这艘原定命名为“李靖”号的军舰,因为经过当时的中国国会的海军委员会委员长,号称中国简氏年鉴《世界师船图表》的主编许景澄不断地奔走,最终改变了原先的设计,将原有的8门中间炮悉数废止,而是在烟囱的前后两舷斜角处各配一座12英吋的单装炮塔![注7。许景澄主编:《世界师船图表1900》,(大连1900)第一卷16页]这样,除了侧舷火力可以发挥所有6门的火力以外,前后火力也可以分别达到4门。该舰标准排水量17521吨,航速也达到了20节,在1899年9月9日加入中国舰队。中国人还特地给她重新命名为“轩辕”号。轩辕相传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中国人将这样的名字冠于此舰也可谓意味深长。连当时《泰晤士报》甚至也作出了“轩辕”号让世界上所有的军舰在一夜之间变成了旧货,她的出现使世界海军竞赛拉开了全新的一幕!这样的评语。[注8。巨舰的诞生(TheBirthofaLeviathan),《泰晤士报》1899年9月10日] 发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