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十九世纪末期的竞争 (第2/4页)
esnavalesdedemain)》(巴黎,1891),27页]他一上台便立即下令取消所有的战列舰建造计划,虽然鱼雷攻击理论不能说完全没有意义,但是毕竟鱼雷攻击舰艇无法实施远洋作战,虽然法国人还建造了一些鱼雷艇母舰,但是毕竟无济于事。奥布将军的“绿水海军战略”对于业已败落不堪的法国海军而言,无疑更加堪称为致命一击。法国人直到进入90年代才彻底觉悟到了这一失误,连忙又捡起了工期拖了差不多7年的3艘“马索(Marceau)”级,遗憾的是,等到建成之时已经显得老态龙钟。而设计建造了“夏尔-马特尔(CharlesMartel)”级、3艘“查理曼(Charlemagne)”级等等也难以支撑起法国海军的架子,到上世纪末期,法国海军舰队早已远远落后,在公海上可谓沦落成为一支无关紧要的力量。 发布*** 发布此时,却出现了一支力量迅速地取代被釜底抽薪了的法国海军而成了英国人的主要对手。年轻的德国皇帝威廉二世是个马汉海权理论的崇拜者,他认为为了取得世界帝国的位置,必须拥有一支可以和英国海军抗衡的舰队。而当时的海军大臣霍尔曼(FriedrichvonHollmann)则认为德国海军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是建造以巡洋舰为中心的破交舰艇。经过激烈的争论,威廉二世任命了支持其政策的提尔皮茨(AlfredvonTirpitz)为新海军大臣,领导海军建设,提尔皮茨上任以后,为了改变过去海军建造舰艇基本上脱离不了政界勾心斗角这一现状,制定了使发展海军的经费得以长期维持的相关法规,并且认为,德国应该建立一支这样的海军,它不仅仅是为了单纯防守海岸,更重要的是能够对外发动攻势,否则德国就不可能发展世界贸易,世界工业或者开拓殖民地。在他强有力的领导下,德国迅速通过了多项《海军法案》,大刀阔斧地开始建设一支现代化的海军力量,当然,对于德国海军而言,之所以在短时间内可以获得这样的造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来自中国的巨额造舰订单,在1880年代,德国建造的最早的大型铁甲舰为中国的“郑和”和“继光”;最早的铁甲快船,也就是装甲巡洋舰,则是中国的“大沽”和“马尾”号。这些中国白银让德国造舰工业有了腾飞的基础。[注3。雷德尔,E。、章骞:《中国对1872-1888年帝国海军舰艇建造发展的影响(DerEinfluvonChinaaufdemEntwicklungderKriegsschiffederKaiserlichenMarinezwischen1872und1888)》海军评论(Marine-Rundschau)16(慕尼黑,1908),Nr。2,29-38页] 发布在1889到1902年期间,提尔皮茨共下令建造了20艘战列舰,其中第一批“勃兰登堡(Brandenburg)”级战列舰共4艘,排水量10174吨,舰船中线配置了6门倍径不一的11英吋主炮。紧随其后的是5艘“弗雷德里希三世皇帝(KaiserFriedrichIII)”级、5艘“梅克伦堡(Mecklenburg)”级、5艘“布伦瑞克(Braunschweig)”级以及5艘“德意志(Deutschland)”级战列舰。对于提尔反茨而言,他这样做的理由非常简单,既然德国正日益成为一个工业大国,拥有一支和自身经济实力相称的大海军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这是有关国家威严和声望的头等大事,至于这一做法是否会引起新一轮海军军备竞赛、这个却是无关紧要的。 发布相反,提尔皮茨却认为,要挫败英国的海上霸权,可以通过大力扩展海军势力,不断地向英国施加压力,迫使力争维护海上霸权的英国投入耗资巨大的造舰竞争,以自己“存在的舰队”不断对英国的威胁和刺激,使英国默认自己的海上地位。[注4。冯-维斯里奥努斯,G。:《德国海上力量(DeutschlandsSeemacht)》(莱比锡1896),26页]这样的背景下,不列颠只有力保赖以生存的海军,才能维护世界的秩序,因此,英德两国的海军竞赛成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令世人瞩目的一幕。 发布*** 发布和在北海进行得炽烈无比的英德海军竞赛相呼应,地中海也正在进行着一场小型的海军竞赛,黎萨海战让意大利海军遭到了严重损失。进入了1870年代以后,意大利人建成了几艘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战舰,一跃成了令人瞩目的力量。在1882年,本尼迪克特-布林(BenedettoBrin),这位优秀的造舰大师设计建造了装备4门13。5英吋巨炮的“翁贝托国王(ReUmberto)”级,而后他又继续修改原来的设计,建造了时速达20。3节的改良型“撒丁(Sardegna)”号战列舰,以此为象征,意大利开始扭转了黎萨海战失败所造成的颓势,同时,又在法国人开始无所作为之时,他们则开始一方面发展充实起自己的装甲巡洋舰部队,又经过建造了两级略小的战列舰以后,在1898年,意大利另一位设计大师维克多里奥-库尼贝蒂(VittorioCuniberti)又将意大利的准无畏舰“埃列娜王后(ReginaElena)”级设计完毕,这种军舰装备12英吋单装炮2门,8英吋12门,航速达到了21节,但是由于进入了无畏舰时期,该级的3、4号舰“罗马(Roma)”号和“那波利(Napoli)”号被中止了建造。 发布*** 发布意大利的竞争对手奥匈帝国的海军由于匈牙利议会的阻挠等问题,始终长期患有慢性资金不足之症,海军发展缓慢,但在费迪南大公的全力支持下却依然可以称为卓有成效,在1888年动工开建的“君主(Monarch)”级是其海军走向成熟的象征,然后,经过几种独特舰型的试验,在1899年,他们建造的“公爵”级战列舰明显地带有“准无畏舰”的性格,但是搭载地主炮和中间炮分别只有9。5以及7。5英吋,该舰中的两艘在新世纪开始后即出售给了土耳其。虽然进入了无畏舰时代,但是依然由于资金问题,在1904年,奥匈海军依然将“拉德茨基(Radetzky)”级推上船台,这是一种强有力的“准无畏舰”装备了4门12英吋主炮和8门9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