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鼎记_网络小说创作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网络小说创作二 (第4/6页)

其毁灭的原因和过程。一方面,章回小说通过价值人格和社会现实的矛盾冲突及悲剧结局,表现了作者对价值人格的探索和社会的批判;章回小说水浒传

    同时,又通过不同的价值人格之间的矛盾冲突及其悲剧结局,表现了作者对新的价值人格的赞美和对传统的价值人格的批判。正是通过悲剧性冲突的描写和悲剧成因的揭示,章回小说充分显示了其社会批判意义和伦理批判意义。

    在章回小说研究中,章回小说的社会批判意义是一个早已引起人们充分注意并得以普遍深入探讨的课题。近代,王钟麒就通过章回小说的当代观照,高度肯定和评价了章回小说的社会批判意义。他在《中国历代小说史论》中认为,章回小说的批判精神“一曰愤政治之压制”因为“吾国政治,出于在上,一夫为刚,万夫为柔,务以酷烈之手段,以震荡摧锄天下之士气”作为对封建**政治的批判,古代小说的创作“设为悲歌慷慨之士,穷而为寇为盗,有侠烈之行,忘一身之危而急人之危,以愧在上位而虐下民者,若《七侠五义》、《水浒传》皆其伦也”章回小说的批判精神“二曰痛社会之混浊”因为“吾国数千年来风俗颓败,中于人心,是非混淆,黑白易位。富且贵者,不必贤也,而若无事不可为;贫且贱者,不必不贤也,而若无事可为”作为对黑暗现实的批判,明清章回小说“描写社会之污秽浊乱贪酷yínxiè@①诸现状,而以刻毒之笔出之”(注:郭绍虞等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第四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260页。)。

    黑暗的封建**和污浊的社会现实构成了章回小说人格悲剧最为本质的社会根源。这一点正如陈忱在《水浒后传论略》中评价《水浒传》时所言:《水浒》,愤书也。宋鼎既迁,高贤遗老,实切于中,假宋江之纵横,而成此书,盖多寓言也。愤大章回小说七侠五义

    臣之覆sù@②,而许宋江之忠;愤群工之阴狡,而许宋江之义;愤世风之贪,而许宋江之疏财;愤人情之悍,而许宋江之谦和;愤强邻之启疆,而许宋江之征辽。(注:曾祖荫等《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选注》,长江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第156页。)

    章回小说的价值人格寄寓了人们对封建社会黑暗现实的愤慨,而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和章回小说价值人格的矛盾,又规定着章回小说价值人格的悲剧实质。正是通过价值人格的悲剧,章回小说体现出强烈的社会批判意义。章回小说的社会批判意义首先在于通过群体人格和社会现实的矛盾冲突以及群体人格的悲剧结局,表现出对封建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章回小说的这一悲剧特征在《三国演义》中得到了典范的体现。群体人格的显著特点是强调人的社会价值,以道德规范作为价值人格的基本内容。在《三国演义》中,体现作者人格理想的人物,不论是刘备还是关羽,或者诸葛亮,都体现了这一特点。作为“仁君”的典型“仁慈宽厚”、“躬行仁义”构成了刘备性格的基本特征,通过这一特征,寄寓了人们对最高统治者的道德要求。而作为“贤臣”的典型,诸葛亮的性格集中体现为超人的智慧和对蜀汉的忠贞,这种性格也体现了作者对臣僚的人格要求。而作为“义友”的典型“义重如山”是关羽的主要性格,通过这一性格表达了人们在人际关系上的人格理想。仁君、贤臣、义友这些以伦理规范为内容的价值人格,形成了一个理想人格体系,表现了作者和当时的人们对统治者的道德要求和人格理想。而作为矛盾冲突的另一方面,曹cāo在《三国演义》的总体构思中是作为理想人格体系的对立面出现的。残忍狠毒、阴险狡诈、损人利己构成了曹cāo性格的主要特征。尽管在他身上也有着“雄”的一面,但着眼于伦理价值,曹cāo仍然是“恶”的象征。“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就是曹cāo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他那种对上不忠、对下不仁、对友不义的恶德和《三国演义》中仁君、贤臣、义友的理想人格形成鲜明的对立。这种对立,与其说是一种政治的对立,还不如说是一种伦理的对立,是善与恶、群体人格和黑暗现实的对立。就总体构思而论,《三国演义》正是通过善与恶的矛盾冲突以及理想人格最终毁灭的悲剧结局,在表现了对群体人格热烈赞颂与深切同情的同时,又对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表现出极大的愤慨,从而实现了对“是非混淆,黑白易位”的混浊社会的深刻批判。

    伦理道德自身是一个动态系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这种发展变化在以下两个层面上得到突出体现。第一,具体道德规范之间的相互消长。伦理本身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必须通过具体的道德规范,如忠、孝、节、义,才能起到调剂人际关系的作用。但是,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各种具体道德规范之间也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对某一道德的肯定,有时会导致对另一道德规范的否定。如“忠孝不能两全”之类的说法,就是这种情形的写照。第二,新旧道德规范之间的转化。道德的本质是调整个体和群体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最终受制于经济基础。由于经济关系的变化,个体和群体之间的关系得到不断的调整,从而引起道德观念的变革。而新的道德观念的出现,必然导致对旧的道德观念的批判。因而伦理道德的发展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实现自身批判的过程。体现在章回小说的发展中,尽管伦理判断是章回小说价值判断的主要形式,并直接影响到章回小说价值人格的建构,但由于伦理本身是一个动态系统,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所以,章回小说价值判断的发展和价值人格的演化过程,也是实现对传统伦理的批判过程。而章回小说正是通过价值人格自身和不同价值人格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理想人格的悲剧结局,实现了对传统伦理的批判。

    章回小说还通过个体人格和道学人生的矛盾冲突及个体人格的悲剧结局,表现了对封建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