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广记_卷一百七十五幼敏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一百七十五幼敏 (第4/5页)

下字全都可以纠正,只是朋字不能纠正。贵妃命令他歌咏王大娘顶竹竿。刘晏应声说道:楼前百戏竞争新。唯有长竿妙入神。谁得绮罗翻有力,犹自嫌轻更著人。玄宗皇帝和贵妃娘娘,以及诸位侍妾、宫女欢笑多时,声音传到外边,玄宗皇帝命令赏赐给刘晏象牙笏板和黄文袍。

    林杰

    林杰的字叫智周。他从小就十分聪明伶俐,出口成章,音调响亮。他六岁的时候,就开始有了名声。他的父亲林肃是闽府的大将,性格快乐善良,尤其喜欢收藏书籍,又精通下围棋,当时的社会名流都愿意和他结交。等到林肃有了儿子,更加光耀门庭。廉使崔千升任侍郎,家乡的人都引以为荣。这时李杰五岁,父亲带着他访客,走到王仙君霸坛。有人开玩笑说:小孩子能行吗?李杰当即作诗念道:羽客已归云路出,丹炉草木尽雕残。不知千载归何日,空使时人扫旧坛。他的父亲一开始也没想到,小孩子作诗竟能达到这样高的水平。亲属们更加惊异,相互传递朗诵,震动了附近的人们。从此他每天的功课,就是写几首诗。第二年,李杰将自己写的诗歌献给中丞唐扶。唐扶打开观看朗诵,非常欣赏,命令将他以子弟的身份送入学院读书。这一天来到七月初七,妇女们在堂前穿针乞巧诗。唐扶考试李杰作乞巧诗。李杰拿起笔写道:七夕今朝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线几万条。唐扶惊奇地说:真是神童啊!附近的人们都来观看神童,把大门和胡同都塞满了。李杰还精通弹琴,下棋和草书、隶书书法,全都是天生就会,没有经过老师的传授。唐扶与客人下棋,遇到败局已定的时候,便叫人把棋局盖上,不许乱碰,然后叫李杰来接过残局继续下。李杰往往能出奇制胜,挽回败局,棋路非常精妙,人们都认为有神仙暗中相助。后来李杰又钻研词赋,也创出很大的声名。他写的一篇《仙客入壶赋》说:仙客以变化随形,逍遥放情。处于外财一壶斯在,入其中则万象俱成。飞阁重楼。不是人间之状;奇花异木,无非物外之名。到了九岁,他去拜见大夫卢贞、常侍黎殖,没有不夸奖他的。过了几天,在宴请宾客的宴席,侍郎李远和支使赵容也知道了他的名声,他和支使赵容的一首咏荔枝的诗尤其精采,诗中说:金盘摘下排朱果,红壳开时饮玉浆。副史刘立为他作了神童传,制使刘重为其写序,然后赠送给他。李杰到十七岁时,不再弹琴看书,准备西行游玩。没想到七月中旬的一天,天气晴朗,书房前忽然有一股奇异的香气弥漫开来,又听到响亮的鸣叫声。家里的人跑出去一看,有两只仙鹤鸣叫着从天空盘旋而下。雪白的羽毛,朱红的头顶,在庭院中徘徊。李杰高兴的放下笔,跑到庭前,抱住了一只。他的父亲感到很惊讶,认为不一定是吉兆,叫他赶快放开。不一会,两只白鹤飞向空中。亲戚邻居们听到这个消息,都赶来向李肃祝贺。他们说:家中收藏的图书十分丰富,乃是丰盛富足的象征啊。到了晚上,李杰突然得病,数日后死了。这时人们才知道,李杰原来是被贬到人间的仙人,那一天他的灵魂已经依附在仙鹤身上。不然的话,怎么会死得那么快。

    高定

    高定是真公高郢的儿子,精通易和八出,用来画八卦,上圆下方,八则为重,转则为演。七转而六十四卦。六甲八节全都具备了,他著述了《易经》外编二十二篇。他的小名董二,人们大都称呼他小名。高定七岁那年读《尚书》,读到汤誓一篇,他问父亲说:为什么臣子要讨伐君王呢?父亲回答说:执行天命,顺应民心。高定又问:用天命则说是受赏于祖先,不用天命就杀戮于社祭前。这怎么是顺应民心呢?父亲无法回答。

    李德裕

    李德裕天赋才智出众,宪宗皇帝很喜欢他,将他抱坐在自己的膝盖上,他的父亲李吉甫经常在同事面前夸奖他机敏善辩。宰相武元衡召见李德裕。问李德裕说:你在家喜欢看什么书?意思是看他的志向是什么。李德裕不回答。第二天,武元衡告诉了李吉甫。并开玩笑说:这个孩子是个呆子。李吉甫回去以后责备李德裕,李德裕说:武元衡身为皇帝的辅政大臣,不问如何治理国家,而问读什么书,读书有成的人均担任礼部的职务。他的话不合适,所以我不回答。李吉甫第二天又告诉了武元衡,武元衡非常惭愧。由于这件事,李德裕的声名迅速传播开来。

    白居易

    白居易是白季庚的儿子,他刚生下来不久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就能默认之无二字,乳母考他,他能够准确地用手指认百次而不出现错误。隔一天再考他,仍然一样。会说话以后,他读书非常用功,与别的孩子不一样。五岁时就学懂声调韵脚,十五岁就能作诗赋。二十七岁被推荐参加考取进士。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主持科举考试,白居易一举便被录取。第二年,选拔官员他又被录取。从此他作了《性相近远》、《求玄珠》、《斩白蛇》等赋,均成为当时的典范文章。来京城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争着传抄他的文章。宪宗皇帝即位,他被任命为翰林学士。

    崔铉

    魏公宰相崔铉是崔元略的儿子,他小时候跟他父亲去拜访韩滉,韩滉见了很喜欢他。他父亲说:这个孩子近来作诗能力有很大进步。韩滉便指着架上的鹰叫他歌咏。崔铉接过纸笔,不加思索,很快就写完了。他的诗是:天边心性架头身,欲拟飞腾未有因。万里碧霄终一去,不知谁是解绦人。韩滉更加惊奇,感叹着说:这个孩子可以说是有万里前程啊!大历三年崔铉在侍郎主持科举考试时被录取。果然长期在朝廷当官,多次担任重要职务。大中咸通年间,很注重官员的才能品德。宣宗皇帝上朝回来对宦官说:崔铉真贵人,裴休真贫寒。当初李石镇守江陵时,召募崔铉为士兵。崔铉拂袖而去,来到京城,参加科举考试被录取,不久成为翰林学士。李石一直没有离开江陵,崔铉执掌评量人才的权力以后,李石写信向他祝贺说:我早就目睹了你的风采,承蒙你的热心照顾,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