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无人区_龙走进无人区探奇摘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龙走进无人区探奇摘选 (第4/8页)

殖孔。雄蟹这时候也就把它腹部的尖端,支撑在雌蟹腹部基节的内侧,然后把它的交接器(即第一腹肢)插入雌蟹的生殖孔中。这样一直持续到雌蟹的甲壳快要变硬的时候,即大约一两天时间,才完成交配。此后生殖孔由输卵管分泌的物质堵塞。存储在雌蟹纳精囊中的雄精细胞,不会散失,直到它们跟卵细胞结合为止。

    雌蟹蜕壳交配以后,甲壳变成青绿色,到了海里才产卵。雌蟹一生只产一次卵,产卵量在10万粒以上。所产的卵都附着在雌蟹的腹肢上。怀卵的雌蟹就在海边河口水域越冬,到第二年晚春或初夏,卵才孵化。雌蟹雄蟹完成了生儿育女的任务之后,有的结伴在海底作最后一次旅行,寻找一个终老的场所。

    河蟹幼体跟河蟹一点不像,更像水蚤,浮游水面。从刚孵化出来的早期蚤状幼体,经蚤状幼体、大眼幼体,到长成幼蟹,总共要蜕皮7次,约经两个月时间。

    幼蟹顺着每次涨潮,逐渐接近海滩。最初它们常生活在河口附近的高低潮线之间,涨潮时匿居泥滩上的洞xue中,落潮后外出觅食。到第二年春暖以后,为了取得更多的食料,常成群结队从河口向江河上游迁移。它们每天顺着两次涨潮,可以沿江河前进三四十公里,以后就在离海岸较远的淡水中生活。幼蟹在江河湖荡淡水中生活四五年以后,生长成熟,再沿着它们父辈的道路,长途跋涉迁移大海。

    河蟹在我国境内,分布很广,北自辽宁、南部到福建的沿海各省,凡通海的江河,如鸭绿江、辽河、滦河、大清河、黄河、长江、黄浦江、钱塘江、甬江、瓯江、闽江等下游各地,都有它的踪迹。

    我国是河蟹的原产地,河蟹现在已大批侨居海外,到了朝鲜、日本、法国、比利时、荷兰、丹麦、德国、瑞典、芬兰等国家。河蟹是怎么移居欧洲去的呢?因为河蟹幼体,常成群地在通海的河口一带活动。每年初夏,长江口河蟹幼体很多,欧洲的远洋轮船常停靠在长江口的吴淞口外,那里河蟹幼体和幼蟹可能通过轮船下层的抽水管进入仓底蓄水池内,随着轮船到了欧洲,又从蓄水池出来,就在当地的河流中定居下来。

    “江南三月鲈鱼美”

    从小我就听说我的故乡松江县盛产一种四鳃鲈。而且在当时每年一次母亲带我去王家祠堂祭祖的盛宴上,都吃到过这种四鳃鲈。印象中鱼体不大,鱼颊上两边各有一块玉米粒大小的厚颊rou。几十年过去了,后来在北京农展馆的水产馆里,再一次看到陈列的四鳃时,感到十分亲切,并勾起了我对儿时生活的回忆。

    四鳃鲈以松江县产的最著名,而且主要产在松江县城西秀野附近,所以四鳃鲈又名松江鲈鱼。

    松江鲈鱼在我国四大名鱼中居首位,其他三种名鱼即黄河鲤鱼松花江鲑鱼以及黑龙江兴凯湖的鱼。松江鲈鱼之所以成为名鱼,了因为它rou嫩不腥,是野生鱼类中最鲜美的一种之外,还因为古代人为它作了许多宣传。据古书记载,江南地方官曾献松江鲈鱼给隋炀斋品尝,他非常欣赏,吃完大加赞扬,说松江鲈鱼是“金荠玉鲙,东南佳味”。另据古书记载,三国时候的曹cao设宴招待百宫,也用过松江鲈鱼,人称“绘必松江鲈鱼者方美”。

    人们一直误以为四鳃鲈真是四鳃,古书中说“天下之鲈皆二鳃,惟松江鲈四鳃”。

    其实四鳃鲈跟其他鱼类一样,也只有两鳃,只是由于在它两鳃的前面多了一对呈鳃状的凹陷,很像鳃孔,特别是在春天繁殖季节,这凹陷处呈橙红色,跟真鳃孔一个模样,粗看以为真有四个鳃孔呢。

    松江鲈鱼还有一个特点,是生在浅海,长在江河。松江鲈鱼属浅海洄游鱼类,能在咸淡水和纯淡水中生活。它白天潜伏水底,夜间活动觅食。rou食性,以虾为主,也吃小鱼。每年春天,松江鲈鱼在沿海浅水带产卵,卵黏性,成块黏附在石砾上。

    产卵后母鱼即死亡。初夏幼鱼溯河来淡水生长,到冬天又洄游入海。在我国沿海和通海江河,都有松江鲈鱼的踪迹。

    松江鲈鱼身体圆筒形,头部略宽扁,后部略细而侧扁。体长只有10多厘米,20尾左右才够1千克。鱼体背部呈黄褐色,没有鳞,皮上有许多小突起。

    从前,松江地区河流里每年可产松江鲈鱼5000千克,可是现在已日渐稀少。究其原因,一则是松江地区工业的发展,以及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山造成了对河流的污染;二则江上修建了挡潮闸,使得“老大离家少小回”的鲈鱼苗,很难游归故乡了。

    为了满足上海旅游业对松江鲈鱼的需求,为了满足外宾和侨胞想品尝驰名中外的名鱼的愿望,上海水产研究所和上海水产学院研究解决了人工饲养松江鲈鱼的一些关键问题,已在松江设点人工饲养松江鲈鱼。进一步扩大饲养,必将是不远将来的事。

    比目鱼的“返祖现象”

    比目鱼跟一般鱼类比较起来,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那就是鱼体不对称,两只眼睛不是长在头部的两侧,而是长在身体向上一面头部的同一侧。口、牙、胸鳍和腹鳍等都不对称。肛口也不在腹面正中线上。鱼体向上的一面颜色比较深,往往跟周围环境的色调相一致,这样便干隐伏海底。鱼体向下的一面颜色比较浅,近乎灰白色,这样在它游动的时侯,底下的rou食性海洋动物就不容易发现它。

    科学家通过实验观察发现,比目鱼刚从卵里孵化出来的时候,跟一般鱼类一样,两只眼睛也是对称地分别长在头部两侧的,只是到了稚鱼期,即从刚孵化出来算起约20多天以后,开始侧卧在海底生活,体形发生变态仔鱼向下这一侧的一只眼睛才逐渐向上移动位置,最后和上面原来的那只眼睛并列在一起。这说明比目鱼的祖先,也是左右对称的侧扁形的鱼类,只是由于长期平卧海底生活经过不知多少世代的演变,才长成了现在这般独特的模样。从这个意义上说,比目鱼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某一个阶段重现其祖先左右对称侧扁形的形象,也可以说是生长发言中呈现的返祖现象。返祖现象按严格的生物学的含义,仅指生物体已退化的器官或组织,又重新出现在肌体上的现象。比如个别人身上有尾巴、多rutou或全身长毛等,这种现象说明人类是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我们把比目鱼生长发育中某个时期出现它祖先的模样也称做返祖现象,那是从广义上说的。

    我国早在2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