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后的野生动物摘选 (第4/5页)
草把它逗引到附近的竹林里…… 又过了两周,我们发现菠萝的体力也恢复了,它跑跳自如,还经常沿着倾斜的树干爬到树上。 看到这种情况,我们几个人商量开了。 “是不是可以把菠萝送回到它原来居住的地区?”我问。 “它现在不是生活得挺好吗?”萧灵表示不同意。 “我注意到这附近没有第二只林麝,”我说,“让它早日回到它的社群里去吧。” “就是在社群里它们也都是独居的,”萧灵说,“你看它长得多好,满身油亮,还有一对黑黑的大眼睛,还是让它留在这里吧。” “在野外林麝的数量越来越少,”我说,“让它赶紧去参加繁殖。” “对。”向明说,“以前这里的林麝很多,最近几年几乎都被套完了。” “我觉得它能在我们营地后面的山上繁殖。”萧灵坚持地说。 “有什么根据?”我问。 “我注意到它总在灌木上摩擦它的眼腺,”萧灵说,“你没有看到它眼睛下面的腺体分泌出来的黑油越来越多吗?” “我也注意到它的气味似乎越来越大了。”我说,“是不是快到繁殖期了?” “每年2-3月份,山上的积雪开始融化的时候,林麝开始交配。”向明说。 “我同意暂时把它留下来。”我说,“现在才1月底,我们还有时间继续观察它的表现。” 萧灵跑到竹林里去,叫着“菠萝”,它很快就跑了过来。萧灵双手抱着林麝的脖子,对着它毛茸茸的耳朵悄悄地说着话,菠萝温顺得像一只羊羔。 白昼明显地在加长,天气也变得暖和了。菠萝表现出不安的情绪,同时它更加频繁地用它的眼腺在四周做记号,还通过尿液施放它的气味。但雌性的林麝总没有出现。 2月初的一天,它自己离开了,我们用无线电接收机了解到它已经向高海拔地区跑去了。三天之后,我们找到它的住所——一个具有针阔混交林的小山谷。向明从地上两堆不同形状的粪便判定:这里除了它之外还有一只母林麝。 按照无线电接收机指示的方向,我们很快就找到菠萝。果然,菠萝与一只母林麝站在一起,警觉地瞪着我们。萧灵试图靠近它们,当距它们还约15米的地方,菠萝用后腿有力地一次又一次蹬踏着地面,同时从喉的深处发出深沉而短促的“呼呼” 声。 菠萝已经回归自然了,开始为它种族的繁殖负责。这使我们都很欣慰。 五天之后,母麝离开了。只剩下菠萝还留在它占领的小山谷中。 “为什么母露在交配后不马上离开呢?”向明问道。 “公麝不让,”我说,“因每只公麝为了确保自己的基因能得以传递,它必须在母麝排卵的前后几天内,同它进行多次交配。” “为什么后来又让它走呢?”向明又问。 “当它确认母兽的排卵期已经过去,不可能再同其它公麝交配时,就把它赶走了。” “为什么赶走?” “道理很明白,”我回答道,“很有可能有另一只发情的母麝主动进入它的领地。” 当年的6月到7月,当高山上的春季开始到来,灌木吐出新芽的时候,我们发现有几只母麝都带着自己的一只小崽,在林间徘徊。我们不知道其中哪一只是菠萝的小仔,但肯定有…… 9月底的一天,菠萝的无线电讯号出现了异常的情况,发回来的都是一些不活动的脉冲信号。我、向明和援娃三人立即出发去寻找,终于在一个偏僻的悬崖下面找到了菠萝的无线电项圈,发射机的皮带被人用锋利的猎刀割断了。不远处,在小水潭前有一个简陋的窝棚。四周布满林麝的毛皮和残缺不全的骨骼。窝棚里有一床被子,两个瓷碗和两双筷子,窝棚的顶棚上挂着两个小口袋,其中一个装着火药,另一个还有10多个雷管。在附近,一棵大树下,有人用三块石头搭成一个小灶。烟火已经把石头熏黑了,树枝上高高地吊着一个小锅,树枝的末端还拴着一根悬挂在空中的粗麻绳。向明走过去把它往下一拉,小锅便降落下来。 “是林麝的rou,”向明说着,同时从里边取出了一根毛,“你们看,中空的,灰褐色。” “是两个套巴客,”援娃说,“他们会回来的。” 我们在附近找了一些地方,没有找到偷猎者藏东西的地方。 我们都不说话,坐在大树下面。约半小时之后,便看见有两个人从林子里走出来,一人手里拿着把弯刀,另一人带着一柄斧头。他们没有看见我们,一直走了过来。 当他们离得很近的时候,我们三人站了起来。显然,我们的突然出现把他们吓坏了,其中那个年轻人转身便跑,另外一个中年人也转过身去打算逃走。 “站住。”我大喝一声,他们都给镇住了,不敢再跑。 “回来吧。”向明口气缓和一些喊他们。 “把手里的东西放下。”我严厉地命令他们。 援娃走过去把刀和斧都拣了起来。 我从向明手里接过那个被割断的无线电项圈,给那个中年人看。 “是你们干的?”我问。 “是的。”中年人点头回答。 “林麝呢? “已经死了。 “怎么把它弄死的? “昨天下午上山查套时,发现它已经死了。”偷猎者cao着满口的河南腔。 “套住了脖子?”我又问。 “是的。 “谁把这个割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