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京办[官场]_第三章:风花雪月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风花雪月 (第1/5页)

    第三章:风花雪月

    曲线

    第二天上午,空气清爽,天高云淡,暖融融的阳光从车窗玻璃照进来,非常舒服。谁也没说话,车里显得特别安静。今天的事情很多,上午先去国家计委,把香桂高速公路的立项申请报告和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呈上去,下午赶到交通部,把这条高速公路方方面面的情况,向一位副部长当面呈述。

    香桂高速公路,对香州来说实在太重要了。

    奥迪和广本一前一后,不快不慢地行驶。还是霍光明最先打破了寂静,说话了:"老板,你来了几天了,还没和徐杰见上一面吧,是不是把他和他的几个同学叫来,我来安排如何?"霍光明一边征求徐苑的意见,一边瞟了一眼坐在前排的关键。他后悔自己没经过什么思考就说出来,实在不应该讲"我来安排"的,何况关键是自己新来的顶头上司,又实实在在坐在同一辆车上。见关键无动于衷的样子,霍光明把心思稍稍放下了。他想,关键刚来驻京办,很多套路还不懂吧。徐杰是徐苑唯一的公子,很有个性,心高气傲。他正攻读大学硕士研究生,据说因为成绩突出、品学兼优的缘故,才被学校保送选拔的。徐苑每次来京出差时,想叫儿子一起吃顿饭,但徐杰都推辞说学习太紧张,没有时间。其实,徐杰一看见父亲常常前呼后拥的,就反感,他是一个有思想、有抱负的年轻人,他实在不想在父亲的光环下生活。霍光明摸透了徐杰的心思,隔三差五去大学西大门口的随意居饭店,请他和他的一帮同学吃饭,有时候也把他们请到香江大酒店盛情款待一番。说是徐杰的同学,严格地说又不是同学,而是朋友。他们在不同的大学读书;他们都是有来头、有些渊源的,一个是省委办公厅副主任的女儿,一个是省委组织部干部处处长的儿子,一个是某市市长的儿子…他们早先都不认识,通过霍光明巧妙安排,后来就成了好朋友。记得两年前那个冬季的一天,霍光明去请他们吃饭,他们说学院路新开了一家意大利比萨店,今天不想吃中餐,只想尝尝比萨的味道。一行人来到比萨店,哇噻,食客爆满,预备就餐的客人手里拿着号子,排着长长的队伍。霍光明想,这么多人啊,是不是都疯了,那玩意就那么好吃吗?一想到同学们深深的渴望,赶紧找侍应生拿了号子,带着大家加入到长蛇一样的队伍中。那天,雪很大,风很急,为了吃上一顿比萨,在外面足足等了一个半小时。这顿饭,同学们吃得很兴奋很开心。在兴奋和愉快中,不时有同学打电话给自己的父亲说,霍光明叔叔请我们吃比萨呢,味道嘛,就是爽!徐杰也不例外,告诉徐苑说霍叔叔很亲切很关心自己,自己和霍叔叔早就成了"忘年交"了。霍光明要的就是这种效果,他被快乐的同学们所感染,尽管没吃出比萨究竟是什么味道,但最终的结果就像吃了蜜糖一样甘美。

    当然,这些对关键来说,是不知道的。

    关键见霍光明说话,回头看了他一眼,依然莫名其妙的样子。关键不说话,霍光明也不点破。这个时候,如果关键问霍光明徐杰是谁的话,徐苑可能会不高兴:"连我儿子不知道,还是驻京办主任呢?"如果霍光明告诉关键的话,关键可能也会不高兴:"你不说,老板怎么知道我不认识他儿子呢?"这个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装聋作哑、哼哼哈哈了。你望着我,我望着你,都没说话还算默契。

    徐苑慢条斯理,又像是自我解嘲道:"我那儿子啊,总是和我很生分的,倒是和你霍光明蛮有缘似的,很讲得来嘛。"

    霍光明乐在心里,表面上依然风平狼静的样子,回答得很巧妙:"老板,我和关主任来联系,安排在办事处行么?"说完,又瞟了关键一眼,两人相视一笑。

    "这几天太忙,看看再说吧。"徐苑没说行,也没说不行,其实已暗示得很清楚了,这些小事还要叮嘱么?你去办就行了。

    曲线

    正说着,徐苑的手机响了,一看是何晓雅打来的,赶快接了。何晓雅在电话里反复埋怨徐苑不够意思,来北京几天了也不告诉他一声。徐苑解释说:"不是不打你电话,我还以为你陪首长去欧洲了呢,前两天看新闻,还看到你报道首长出访欧洲呀。"其实,徐苑哪里看了新闻,在北京的这几天,不是开会,就是跑项目,其余大部分时间是在酒桌上度过的。他说看了何晓雅的新闻,也是在酒桌上从朋友们的寒暄中听来的。何晓雅又说:"你堂堂徐市长来了,我再忙也得抽时间看你,我们谁跟谁呀!"

    我们谁跟谁呀。徐苑觉得何晓雅够朋友、重感情、讲义道,是个不可多得的知己。也许因为在首长身边工作多年的缘故,他的稳重,他的老辣,他的谨小慎微,和他三十多岁的年龄极不相符。何晓雅和徐苑交往多年,并没有找徐苑帮过一次忙,办过一件个人私事,老家的亲朋好友也没有麻烦过一回。单凭这一点,徐苑对何晓雅就另眼相看了。徐苑每次来京办事,都带些香州的土特产看看何晓雅。何晓雅呢?也回赠一些北京的或从国外带回来的礼品。你来我往中,两人不知不觉就产生了惺惺相惜的感觉。

    何晓雅的电话,把徐苑的思绪倏然拉到两年前,那是一个柳絮飘飞的日子,何晓雅从北京打来电话,要徐苑从香州立刻起程,迅速飞过去,他已经安排妥当了,让徐苑见见省委副书记司马德。

    何晓雅是个很用心思的朋友。三四年前的一次聚会,徐苑向何晓雅透露自己想挪动一下位子,向革命的事业前进一步的想法,何晓雅就一直放在心里。有一天,何晓雅要徐苑赶紧写一篇《论基层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的文章,并告诉他,这篇文章将和司马德副书记的《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证》一同发表在最权威的某杂志上,这样就会引起书记的关注,关注就会重视,重视就会提拔,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三个月后,那篇文章果真和司马德副书记的文章发表在那份重要的杂志上。

    接了何晓雅电话后,徐苑赶紧买了机票,连夜飞到了北京。在徐苑下榻的北京饭店贵宾楼的房间里,何晓雅轻描淡写地说:"明天晚上,司马德副书记请我吃饭,在香格里拉大酒店二楼丽江厅,你也在隔壁订个包厢吧。当酒喝得正在兴头上时我过去叫你,你就跟我见见书记,敬几杯酒吧。"

    那时,徐苑还是白地市的市委书记。他悄悄地进京,没有惊动办事处。驻京办主任李松涛和他级别一样,都是正处级,平起平坐。据说,李松涛的眼里除了市委书记和市长就再也没有别的人。所以徐苑认为两人偶尔见面时,表面上那种亲亲热热的样子很虚伪,骨子里李松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