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章兵围高野山 (第3/3页)
杀他,几个人就够了,可眼前居然有这么多送自己去黄泉的兵马! “伴作,快去叫上人。” “是。”伴作急匆匆直奔方丈室而去,随从们都静静坐在一边,盯着秀次,一动不动。秀次愤怒至极,年轻气盛的他只觉得眼冒金星,口中发干,全身都在打哆嗦。 不久,伴作回来,只是跟他回来的乃是一个老僧,而非木食。秀次握着刀的手抖个不停。 “请大人冷静。上人正在和军队交涉…”老僧施礼道。 “正在交涉?” “是。上人与太阁大人有约定,不许大军人山…” “长老,正则带了多少人马?” “贫僧略有耳闻。不只是左卫门大夫,还有福原左马助和池田伊予守的人马。听说三员大将从伏见出发时带了一万余骑…” “一万余骑?” “是。主将左卫门大夫尚未抵达,他们要封锁道路,还要围山。目前到达的只有三四千人…余下的人将守在山口。” 秀次扔掉刀,大笑起来。他从未想过与舅父兵戈相向,而舅父却调集一万人马向他扑来。舅父的毒辣和祖母的慈爱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真是难以置信!“哈哈…太可笑了!我终于看清了太阁的真面目。为了对付我区区一人,竟派万余大军前来,真是用兵谨慎啊。哈哈哈…”秀次大笑不止。原来太阁比想象中还要卑鄙,只不过一个心胸狭窄的小人。 秀次慢慢觉得喘不过气来,终于泪如泉涌。随从皆肃然,不知如何是好。木食上人赶来时,他刚刚止住眼泪。 “大人,贫僧前来谢罪。”应其眯起眼正视着秀次“大人好不容易决定自尽,却被贫僧搅乱了,贫僧罪过。” “算了。”秀次出乎意料地摆摆手“上人怎么阻止得了?” “是。” “可我并不想现在就切腹。” “大人的意思…” “我要听听正则究竟说些什么。听了太阁的口谕后,我再从容自尽不迟。” “这个,贫僧不便插嘴。” “莫要担心。秀次不惧太阁。” “是。” “太阁实在可悲,烦恼缠身,痛苦挣扎…大家说是不是?”秀次对自己的随从们说道。他眼里含着微笑。 木食上人完全放下心来。他派出的使者已在桥本口被福原左马助手下抓获,被遣送回来。看来,太阁已无意给秀次一条生路。上人静静退了下去,特意为秀次及随行添了些酒馔。 “关白根本没有反抗之意。因此,请不要靠近大殿。”上人故意把士卒支开,他想让秀次安静地享受最后一次酒宴。剃净头发的秀次却未碰酒杯… 正则抵达高野山,出现在秀次面前时,乃是文禄四年七月十三下午。他看到剃光头发的秀次,眼圈红了。他同情秀次,对石田三成亦甚反感。 “上谕!”他既怕激怒秀次,又不得不虚张声势喊道“尔意图谋反,实属大逆不道,故赐切腹。”说完,他把石田三成、增田长盛、长束正家三人誊写的口谕愤愤然扔下。秀次歪着光头,沉默了一会儿。 “左卫门大夫。”秀次开口说话时,正则已把口谕卷起来,放到他面前,后退几步,挺身而立。“你认为秀次真要谋反?” “不知。左卫门大夫只是一个被派来的使者。” “稀里糊涂就被派为使者?” “大人有何遗言?” “你好生听着。” “是。” “秀次无辜,绝无谋反之意。” “…”“可是,太阁眼中,秀次却是一个不孝子,是有辱太阁体面的不肖之徒…” “…”“身负莫须有的罪名,秀次为自己的幼稚深感耻辱,不等使者到来,本想自尽。” “…”“可你们却率大军前来,甚至包围了圣地。切腹的命令不来,我是不会死的。你明白吗?” “不明白!”正则立即答道“世人都传言,大人意欲谋反。” “不!”秀次厉声道“我乃无辜,是有人在诽谤我,诬我秀次是谋反者。因此,若命令未下我就自尽,世人就会说我心中有愧,才畏罪切腹。太阁亦会信以为真,说不定会把我的家臣统统处死。这个理,你明白吗?” 正则慌张地眨了眨眼:“的确如此。是正则糊涂。” “想必左卫门大夫也厌恶栽赃陷害之人吧?秀次未立刻自尽,乃是在等你到来。” “明白。” “所以,你要把我方才所言铭记在心,原原本本转告太阁…对于莫须有的罪名,秀次断不接受!可我还是会自尽,不是因为有罪,而是我对自己的不肖深感耻辱,为自己的不孝后悔。” “是。” “秀次的自尽不应累及家臣。家臣们无罪。你定要把我的意思禀告太阁…” 听到这里,正则扑通跪坐下来。此刻他怕比秀次还要激动。 “是。”正则回答一声,低头号啕大哭。秀次极其平静,但并排立于身后的五个随从,不约而同抽泣起来。 “后日,十五日晨,我自行了断。”秀次仿佛在说别人的事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