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代序武昌起义大事表 (第3/3页)
章焚杀安庆。 11月16日: 黄兴以成炳荣、杨选青,为左右路,自统湘军王隆中,甘兴典部,三路人马齐发,下令攻取汉口。是夜成炳荣部迷路,杨选青因为入洞房未出发,王隆中并甘兴典部躲入民房避雨。 袁世凯在京组责任内阁。 11月17日: 黄兴令三路人马攻汉阳,湘军甘兴典部崩溃,逃回湖南。 日本人大原大尉自愿参加革命,并赴汉口刺探情报,中流弹而死。 朝廷以段祺瑞为湖广总督。 11月18日: 九江黄焕章杀安徽党人吴旸谷。 11月20日: 在沪各省代表议决,以武昌为民国中央军政府,黎元洪为军政府大都督,又议决各省代表赴鄂会议。 11月21日: 北洋第六镇渡过汉水。 黄兴嘱马超俊死守汉阳兵工厂。 安徽诸军入集贤关,组成联军,意欲讨伐黄焕章部。李烈钧摧师突入,联军尽散。 11月23日: 江苏总督程德全视察镇江联军。 李烈钧出任安徽大都督。 安庆出现反对黄焕章的标语。 湘军王隆中部退入武昌两湖书院,拒绝再上战场。 11月24日: 镇江联军以徐绍桢为总司令,始攻南京。 11月25日: 湘军统协刘玉堂,率千余人增援汉阳,并于当日下午中弹殒命。 留日学生蒋志清,奉陈其美命,刺杀革命大领袖陶成章于上海广慈医院。 11月26日: 武昌都督府副参谋长杨玺章,主张死守汉阳,并奔赴前线,中弹死亡。 11月27日: 黄兴携夫人徐宗汉,日人萱野长知,乘轮渡离开武昌。是日冯国璋占领汉口。 清军占领汉阳,各省代表转入汉阳租界开会。 袁世凯密令山东孙宝琦取消独立。 11月28日: 黎元洪一日五电,要求李烈均撤出安徽。 11月29日: 李烈钧率部至武昌,出任五省联军总司令,中央军总司令,武昌危困稍解。 12月2日: 徐绍桢联军克南京。 12月4日: 各省在沪代表决议,设临时政府于南京,推黄兴为大元帅,黎元洪为副元帅。黄黎二人均拒绝。 各省代表于汉口英租界开会,决议限各代表于7日内齐集南京,如到10省以上代表,即召开临时大总统选举会,选举总统,组织临时政府。 12月17日: 各省在沪代表复推黎元洪为大元帅,黄兴为副藏书网元帅。 12月18日: 举行和议于上海,双方停止军事行动。 12月23日: 河南党人密谋起事,50余人被捕,11人被杀,咨议局被控以暗通南军,强令解散。 12月25日: 革命大领袖孙中山抵达上海。 12月29日: 孙中山自谓,伊在美募有美金千万元,兵船十只。如在宁组织临时政府,举伊为临时大总统,可将钱及船献出为政府用。由是各省代表推举孙中山先生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 1月1日: 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月3日: 党人王金铭、施从云,白雅雨,凌铖宣布滦州独立。 袁世凯撤回和议小组,唐绍仪辞职,北南和议破裂。 各省代表会选举黎元洪为临时副总统。 1月4日: 滦州党人誓师,西进,所部叛变,党人战死者30余人。 1月5日: 滦州党人孙谏声被诱捕,割去心肝,踢尸城下。党人白雅雨逃到古治,被捕,刽子手令其跪,不肯,斫断其腿,割去其头,数日无人收尸。 北洋军以姜桂题为首,四十七名将领联名致电,誓死反对共和,拥戴君宪。 冯国璋部撤出汉阳。 1月14日: 北方代表唐绍仪致电南方代表伍廷芳,言称北洋正在力促清室逊位。汪精卫质问孙中山:是否恋栈大总统之位?孙中山答复:如清帝实行退位,宣布共和,则临时政府决不食言。文即可正式宣布解职,以功以能,首推袁氏。 1月16日: 党人大举入山东,据黄县,清兵捕杀,尸横壕沟,党人尽散。 1月22日: 孙中山派胡汉民将五条议和条件提交各省代表会议复议。 1月26日: 京津同盟会彭家珍,炸死宗社党头子良弼,彭家珍同时殒难。 2月12日: 上海惜阴堂赵凤昌召黄炎培,伍廷芳等修改清帝退位诏书,曰:予以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之优礼,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懿欤! 清帝逊位。 2月13日: 袁世凯致电南京,不同意建都南京。 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 2月14日: 参议院会,党人李肇甫提出建都北京之议案,参议院通过。孙中山怒,将李肇甫叫去大骂。 2月15日: 黄兴说:如参议院不能于午时通过建都南京之议案,将以兵戎相见,首开武力胁迫议院之先河。 是日参议院推举袁世凯为中华民国大总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