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三章 (第3/3页)
只是,为什么到这里就结束了呢?林布呆呆地看着最后一幅画面,感到似乎有什么重要的东西被隐去了。老和尚站在寺前的那个背影,分明另有含义。他进了寺院吗?他遇到了无头将军吗?闹鬼的事是以什么结局收场的?这座寺院,后来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整整两面墙壁,居然只把故事讲了一半。如果只是单纯地讲故事就罢了,但是在地底修建这么一个宏伟的通道,用如此多的笔墨,又请来能工巧匠,完工之后,又把它藏起来,不开放给游人。这分明不是讲故事那么简单。既然不是讲故事,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修地道的人故意吊人胃口呢? 林布站在入口处,想了很久,始终不得其解。 “看完了?” 那声音又把林布吓了一跳。她回头,看见老和尚正站在阶梯上看她。 “嗯,看完了。谢谢。”林布说。 “不用。满足了你的好奇心,才不会第二次又偷偷地来。” 林布尴尬地笑了笑:“不好意思,下次不会了。” “那么,可以离开了?” 面对老和尚礼貌的驱逐令,林布踌躇着,站在原地,没有答话。 “还有问题吗?”老和尚问。 但林布却不知道怎么开口了。首先他不一定就知道故事的结局,其次,就算知道,也不一定告诉她这个陌生人。修建这样一条地道在这样一个地方,而且不准外人进入,说不定是寺里的什么秘密呢。 她心里这样想着,却听见自己的嘴不受控制地说:“这个故事后来怎么样了?” 本以为老和尚会拒绝,至少也会面露难色,但没想到,他却微微一笑,说:“我就知道你会问这个。” 林布惊讶地看着他。 老和尚继续说道:“其实结局你可能也料想到了。这画上的寺院,就是今天的文殊院。” 林布点点头。是的,她想到了,这是设想之一。 “那时,不叫文殊院,而叫信相寺。而这名僧人,”老和尚伸手指向结尾处的那个背影“他就是佛教济临宗33代传人,慈笃海月禅师。他因为道行高深、智慧超凡而被人们认为是文殊菩萨的化身。慈笃海月禅师圆寂火化的时候,红色的火光在空中凝结成文殊菩萨像,久久不散。由于他生前一直立志修复庙宇,于是官民捐资重建寺院,历经十六年,建成了一座规模宏伟的庙宇,改名为文殊院。” “啊。这壁画上的事真的发生过?” “谁知道呢,传说与史实总是很难分辨,要看你从什么角度来看了。” “那…那棵树怎么样了?” “呵,”老和尚却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问道“你看这个地道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嗯…看不出来,很多年了吧。” “它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而慈笃海月禅师来到这里的时间是1681年。” “啊,”林布低声地惊呼道“你是说…这个地道就修建于壁画上的年代?就在故事发生的时候?” 老和尚点头:“嗯。而且,就是慈笃海月禅师亲自主持修建。” “他修这个地道,是为了什么呢?” “其实这里是一个陵墓。” “怎么会,这里并没有棺木,也没有墓碑啊。” “因为埋葬的人既不需要棺木,也不需要墓碑。” “那这里埋的是谁?” “想想古代陵墓的壁画吧。”老和尚满含深意地看着她“陵墓的壁画难道还有第二个用途吗?” 林布想,古代陵墓的壁画通常记载了墓主人的一生,如果这里的壁画也记载了某人的一生的话…在想到答案的那一瞬间,她感到头皮开始发麻,身上的寒毛都竖了起来。 她看着老和尚,深吸了一口气,用尽量镇定的声音答道:“是那个将军。” 老和尚赞许地点了点头:“是的。那你知道我们头顶是什么吗?” “是刚才进来的房子啊。”林布脱口而出。 “不对,”老和尚说“阶梯的上方,才是那座房子呢。” 啊,林布突然明白了。的确,地道又长又宽广,早已经超出了房子的面积,在地下延伸到别处去了。那么,它的方向好像是… “是五重殿那边?”她不确定地说道。 “确切地说,是藏经楼。”老和尚说“慈笃海月禅师先是挖掘并修建了这个陵墓,用以安慰亡灵,之后又在上面修建了新的藏经楼。用大量的佛经压住恶鬼,使它不能脱身。” 听到这里,林布心中突然咯噔一下,想到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 “那…这个地道在建成前,是寺院的什么地方?” “也叫藏经楼。”老和尚说“就是…被烧毁的那座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