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 (第1/3页)
第四章 快乐制造者--四 四 磨难并不能使人崇高;快乐有时候倒能做到这一点,而磨难,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能使人卑微而心怀愤恨——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① ①威廉,萨默塞特-毛姆(1874~1965)英国小说家,著有长篇小说《人性的枷锁》等,其短篇小说尤为脍炙人口——译者注。 快乐学家正沿着弯弯曲曲的过道往研究院走去,保育员从后面追了上来。 “我想起他叫什么名字了。”保育员兴奋地喘着粗气。“伯恩斯,他叫戈默-伯恩斯。” 在履行他这一上午还没完成的职责的时候,快乐学家思量着这条信息的含义。他站在快乐学壁画跟前,一边参加讨论,一边用半个脑子慢慢思索着。 快乐学并非是一夜之间冒出来的,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就存在着这样的哲学思考。古希腊人向自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才是最美好的东西?答案是:“快乐”这种哲学就是快乐主义。 不同的人对此有不同的解释。昔兰尼学派②的亚里斯提卜①信奉的是“纯粹”的快乐主义——及时行乐。但是继承了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思想的伊壁鸠鲁②认识到,快乐必须是合理的,许多暂时的快乐只会带来以后的痛苦。 ②昔兰尼学派,古希腊哲学流派,由昔兰尼城的亚里斯提卜创立,以寻求快乐为人生惟一目的——译者注。 ①亚里斯提卜(公元前435?~公元前356)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弟子,昔兰尼学派创始人,快乐主义的倡导者——译者注。 ②伊壁鸠鲁(公元前341~公元前270)古希腊哲学家,强调感性认识的作用,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幸福——译者注。 后来,对社会的关注出现了。一个人应该追求个人的快乐,还是应该为周围人的快乐或者其他所有人的快乐而牺牲自己的快乐?这就是利己主义、功利主义和利他主义。 利他主义显然是错误的。如果一个人的快乐毫无价值,那么其他人的快乐又有什么价值可言?没有一种计算快乐的方法,功利主义也是行不通的,因为你根本没有办法对快乐进行衡量比较。利己主义是惟一站得住脚的哲学,只有从个人出发又回到个人,这种道德标准才有可能被接受。 快乐学首先是实用的,它是有效的。但是,哲学只是快乐学的一个方面。 必须找到有效的方法,来解除巨大的心理焦虑:死亡、疾病、饥饿、寒冷以及社会关系。 老年病学已经减轻了对死亡的恐惧,医学研究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扫清了疾病。当小球藻从聚乙烯管道里源源涌来的时候,当海洋每年能固化1350亿吨碳的时候,再也没有人需要忍饥挨饿了。当房屋可以在一夜之间造好的时候,也就再也没有人无室可居了。 社会关系曾一度被早已经过时的习俗和法律弄得复杂无比。良心——这种社会的警察维护着它那人为的藩篱,惩罚着本能的欲望。现在,藩篱被推倒了,法律被改写了,警察的徽章被扯掉了。 对人体生理的研究揭示了腺体和情绪之间的确切关系。慢慢地,腺体可以被有意识地控制了:肾上腺、脑垂体,还有下丘脑。这种控制后来发展成了一种有效而宝贵的功能,这便是快乐学训练的功能。研究院课程中的很大一部分内容,就是快乐学训练。 不过,直到快乐测量仪发明之后,快乐主义才变成一种生活方式。快乐测量仪使心理学和哲学这种具有内省性质的领域具有了统计数字上的意义。这种运用心理电流反射工作的简单仪器,已经成为每间屋子不可缺的一部分。通过快乐测量仪不断的报告,才有可能在全国范围实现这样一条格言:“只有给最多的人带来最大的幸福,这种行为才是最佳行为。” 快乐学家站在快乐学壁画面前解释着,他以前已经解释过这些东西,今后还将继续解释下去。他所要传授的智慧,在他身后的墙壁上以图画的形式表现了出来。 这便是快乐学壁画。画的左边有一个山谷,画的右边有一座双峰山,两座山峰一高一矮。山谷底部放着一张松软的垫子,垫子上睡着个以一种胎儿般的姿势蜷缩起来的人。两座山峰上各站着一个赤身裸体的女郎,她们用诱人的姿态张开双臂。不过在那座矮峰上,女郎的形象比例失调,如烟似雾。 自然,这些都是象征。山谷象征着削减欲望,山峰象征着增加满足。获得幸福有两条途径:减少所求,增加所得。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有小径通向山顶,亦有小道通往谷底。路标指示着方向;这些道路就是快乐学的技巧。 通向高峰的是两条小径:“改造”和“替换”一个人可以对外部世界进行改造,从而得到他所向往的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