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核武器补全资料可跳过 (第4/4页)
通过放射性核素的自身衰变才能使放射性衰减到一定的水平。而许多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十分长,并且衰变的产物又是新的放射性元素,所以放射性废物与其它废物相比在处理和处置上有许多不同之处。 1)。放射性废水的处理 放射性废水的处理方法主要有稀释排放法、放置衰变法、混凝沉降法、离子变换法、蒸发法、沥青固化法、水泥固化法、塑料固化法以及玻璃固化法等。 2)。放射性废气的处理 (1)铀矿开采过程中所产生废气、粉尘,一般可通过改善cao作条件和通风系统得到解决。 (2)实验室废气,通常是进行预过滤,然后通过高效过滤后再排出。 (3)燃料后处理过程的废气,大部分是放射性碘和一些惰性气体。 3)、放射性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 放射性固体废物主要是被放射性物质污染而不能再用的各种物体 (1)焚烧(2)压缩(3)去污(4)包装 5、放射性物质的分类 为了放射性货物的安全运输,将放射性物质分为五类: a。低比活度放射性物质 b。表面污染物体 c。可裂变物质 d。特殊形式放射性物质 e。其他形式放射性物质 [编辑本段]核武器的厉害:事例 1945年8月6日,美国B-29"超级空中堡垒"轰炸机在日本广岛上空投下了一枚绰号"小男孩"的原子弹。需要说明的是,用于实战的原子弹并不是掉在地上才爆炸。为了增强杀伤效果,这颗原子弹是被设定在空中爆炸的。原子弹从9600米高空被扔下来,在距离地面600米高度上爆炸。 "小男孩"肚子里装有50千克铀235,起爆时释放的能量相当于2万吨TNT炸药爆炸的威力。如此巨大的能量,从一个白色亮点瞬间变成巨大的火球,火球中心的温度超过1000万度。原子弹爆炸正下方投影点附近区域内,温度立即上升到3000~4000度,连房屋的瓦片都纷纷"起泡",木制房屋则立即被"烤"得燃烧起来!据事后调查,原子弹释放的大量热量让距离投影点1千米内的人,全部受到了5度的严重烧伤,裸露表皮几乎全部炭化,其中90%的人没能活过7天。距离投影点305千米的木制房屋都因光辐射自燃,让内部居民遭受了二次烧伤。 原子弹爆炸时,爆炸影响区域内的气压急剧升高,引起了恐怖的冲击波和气狼。爆炸中心区域的风速惊人,比12级台风还高10倍,达每秒440米,超过了声音传播的速度!高速气流和冲击波一起向外扩散,将大部分建筑夷为平地。被冲击波摧毁的建筑物碎片,会像弹片一样高速飞出,杀伤附近的人员。在强烈的冲击波作用下,据说有些暴露的人的眼球和内脏甚至直接从身体里飞了出去! 原子弹爆炸产生的蘑菇云内部含有大量的放射性尘埃,蘑菇云窜到上万米的高空,和云中的水汽混合,产生黑色的降雨落到地面。这种恐怖"黑雨"流到河流,污染了河流,如果不慎饮用了这样的水,就会受到严重辐射,严重者几天内就会死亡。核爆炸产生的大量放射线是无形的杀手。遭受了大剂量放射线伤害,一般不会立即有所感觉,但急性放射病会慢慢地产生作用,患者会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发热,头发脱落,皮下出血,或者患上白血病。严重的会在几日到一个月内死亡。据统计,仅在1945年8到12月,"小男孩"就夺去了近12万人的生命。 原子弹是裂变核武器,而氢弹则是聚变核武器。核聚变不象核裂变,它的要求很高,需要温度在1400万度以上才可能实现。怎样才能把聚变材料加热到这样的温度呢?人们想到了原子弹,原子弹爆炸时不就能达到这个温度么?有了这个想法,人们把原子弹作为氢弹的起爆装置。换句话说,氢弹里面本身就含有一颗原子弹,氢弹爆炸前,先引爆原子弹,利用裂变产生的高温引起轻核聚变反应,释放出更多的能量。1952年美国试验第一颗氢弹时,爆炸产生的巨大能量在地面炸出了一个深50米,直径6000米的大坑,爆炸的威力相当于1000万吨TNT炸药,是广岛原子弹的500倍! 再来说说中子弹。中子弹是一种设计难度很大的小型氢弹,它在爆炸时能产生大量高能中子,这些中子能穿透30厘米厚的钢板,可以毫不费力地穿过坦克,掩体和砖墙等,杀伤里面的人,却不会毁坏其设施。即使是一枚1000吨TNT当量的中子弹在200米高空爆炸,也能让半径200米内的任何生命死亡。但中子弹对周围的建筑和装备破坏较小,因此,算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核武器。 核武器是人类发明的,但它也能消灭人类自己。如果世界上真的发生核战争,频繁的核爆炸在瞬间杀死千百万人的同时,还会产生大量恐怖的核烟云,这恐怖的核烟云将会把地球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让太阳光照不到地面,地表温度会骤降到零下几十度。没有阳光,植物无法生长,动物也没有食物,在核爆炸中残余的人类自然也无法生存,这就是恐怖的"核冬天"。为了人类自己,我们需要抵制,限制和禁止核武器的使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