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回家 (第1/3页)
回家 起这个题目,自己都觉得很迷茫。家在哪里?怎么回去? 08,09两年发生了好多事情,一直是自己独自面对。我从起点出发,辛辛苦苦转了一圈,到达终点时才发现,自己仍停留在出发的地方。 心累了,想回家去看看。 期末考试一结束,没几天,我就回大路了。 自从我与父母搬到璧城以后,很少回大路。老家里只有爷爷奶奶守着那座几十年的老屋,不肯也不能搬走。 回去的时候,我很低调,院子里的邻居是在好几天后才知道我回来的。 大路的街道还是那个老样子,除了一些新开的店铺,没什么大的变化。好像多了几家超市,呵呵,买东西方便了许多。 由于是过节,行人很多,尤其是学生。说来也是奇怪啊,这里的同龄人发型比璧中的学生奇异多了,大概就是非主流吧。 和孙平义一起到大路小学看看。孙平义是大路人,但是从小在新疆那边长大,对于大路的很多事物都不熟悉。聊到牛背脊,他居然不知道在哪里。罪过啊。小学的时候,经常和同学一起到牛背脊玩。现在,大家都各奔东西了。 镇子外有一片很大的空地,荒草丛生。一些农人看了不忍心,在土地肥沃处,种了好些菜。 我住在字藏村幸福院。“字藏”与“智障”谐音,闹了好多笑话。 小时候,我们院子里有好多小伙伴,姜露,何从浩,阿哥,胡文爽,胡文杰。还有好多,记不太清楚了。我们一起打闹,一起闯祸,一起上学。那时候,幸福院很热闹的。每到夏夜,好几户人家搬出凉椅在院坝乘凉。星光灿烂,月色皎洁。几个小伙伴打打闹闹,从这家跑到那家,没人管——大人都累了一天。 好惬意。 在街上逛了一圈,回到老屋,胡文爽也过来了。胡文爽是我幺爸的儿子,我的弟弟。这家伙很调皮的,一天就知道玩,本质不坏。 爷爷奶奶身体不好。去年那场病,爷爷差点就拿过去了。奶奶的身体在那次突发脑溢血后,也一年不如一年了。 老屋日渐破旧,蜘蛛网结的到处都是。门框上有一些古怪的刻度。小时候,奶奶说,那是父辈留下的,用来量身高。哼,我已经有两年没长高了。 爷爷的神志不太清楚,说话也模糊。我总是把嘴贴到他耳边,他才能勉强听见我说的是什么。我去北街小学的时候,爷爷还能自己走路。这次,我回到家,爷爷连从大堂回到自己的内屋都要我和奶奶一起搀扶着才能走完。那只有几米的路程而已。老人家真的是活一天少一天了。 奶奶腿脚不方便,干不得什么重活。但是,她生性要强,一辈子都歇不下来。似乎只有劳动才能证明她的存在,她的价值。父母和阿姨没少劝她,让她放下重活,安心照顾好爷爷。可她就是不听。 我回来后,是奶奶做的饭。我想去帮忙,但是,我又不知道怎样做饭。 老人总是喜欢说道是非。稍有空闲就摆起这家长,那家短的。我只有耐着性子听,又不好回答什么。老家和我走的时候没什么两样。没有手机,没有座机,没有电脑,没有热水器,连电视机在我回来的前几天也出了故障。吃晚饭的时候,总是听见吱吱嘎嘎的声音。奶奶说那是老鼠。我不信,老家里一直有人住着呢,那老鼠怎么就那么大胆。 晚上,我是和爷爷一起睡的。睡得并不好,爷爷总是在翻身时把被子往他那边扯。每晚我很早就睡了,实在无聊。但总是要在被窝里“缠绵”一两个小时才能睡着。我害怕那种熄灯后的感觉,很空虚,很恐怖,让我想起了死亡。在现在的家里,我一个人霸占着很大一张床。我并不能占完,但喜欢那种宽敞的感觉。但在老家的床上,狭窄。爷爷身体很胖,占了三分之二的床。算算,我有十几年没有和爷爷睡过了。小时候,我经常和爷爷睡在一起的。大人们说,我顽皮得很,居然在床上大小便,而正好,爷爷就睡在我身边。 爷爷喜欢男孩,婆婆喜欢女孩。 从小我就没受到什么特殊待遇,平凡的。家人对我不怎么喜欢。记忆中,我似乎总比别的小孩慢半拍。邻里的孩子大都是活泼可爱,能说会道。我的性格完全相反,像个女孩子,沉默寡言,做事瞻前顾后。父母,说句实话,并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这种事情,光有爱是不够的。他们从小就限制我外出,活生生把我变成宅男。这些年我一直很恨他们,但是,母亲受伤后,我才明白,父母也不容易。我没有理由苛求他们成为完人。 组长曾经说过,你不要骗父母,否则他们以后就不信任你了。呵呵,现在想起她的语气,觉得好想笑。有一次出来等她,我没有跟母亲说。组长硬是把她的手机拿给我,让我给家里报平安。谢谢。 我想,或许组长也和我一样。她以前似乎也很反感父母干涉她的生活。但是,她离开父母,独自到北碚的西师附中求学后,一个人的生活让她也明白了很多。 我把自己暂时寄托在了她那里,没别的什么。 唐凤仪也曾劝说过我,让我要忍着。或许,真像儒家说的“色难”孝顺父母最难的是,不管父母怎样,总能笑脸相迎。 我暂且试着去做吧。 我在大路住了七八天,感触很多。 整天我都呆在老家里,不轻易露面,只是在下午五六点的时候,出去买点东西回来吃。大路的超市很不错的,商品虽不算多,但价格比较便宜。尤其是话梅,种类不少。可惜没有桃梅。值得一提的是,大路超市的薯片很好。一大包薯片才二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