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章问世间情是何物下 (第1/2页)
第三十章 问世间情是何物(下) 虽然这部探索电影是不准备送审公映的,但是易青他们也并不是私人贴钱做。资金回收的问题,易青早就已经盘算好了。 21世纪之前,国内能够嘟噜拍摄一部成功的有实验结果的探索电影的工作室,最多不会超过二十家。 对目前国内的观众来说,探索电影基本是一个绝对陌生的领域。在国外,特别是欧洲,早在二十年前就有了电影分级制度和多层次的院线制度。除了和我们一样的商业放映院线之外,还有贵族院线、纯艺术院线、实验院线、高价院线等等。 在中国,是越花俏越烧钱的电影卖得越贵;而在欧洲,则是艺术含量越高,能看懂的人越少的电影票价越贵。中国青年艺术家们的一部实验电影,在巴黎的纯艺术院线,居然敢卖到几百欧元一张票,法国人还依然趋之若骛。电影诞生地的法国,那里的观众对电影的修养水平就好想我们中国人对文学的欣赏水平一样。一个普通的中国小学生,都能背诵和理解饶口的唐诗,可是欧洲人往往活了半辈子还是分不清什么是文学,什么是故事。 因此,中国和各国的青年电影家们,他们没有钱和个人背景支持他们去拍《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样的商业大片,他们就自己几个人凑点钱搞低成本的探索电影,然后拿到国外去评奖。要是能拿回一个提名甚至一个实奖。立刻就能在欧洲的纯艺术院线或者实验院线卖到天价,一夜暴富。 这在电影欣赏水平还在初级阶段地中国,基本是不为人知的。所以易景当然不会打国内的主意,这部探索电影。在拍好后很快会送到罗马参加意大利的一个艺术电影评奖活动,如无意外,应当会在当地卖得不错。至少,几十万人民币地拍摄成本是会拿得回来的。 一般而言,会有一种误区——在我们当中如果有人谈起艺术片,有很多发烧友就会很自然的提到王家伟。很多人会以为,象王家伟的《东邪西毒》、《2046》这种一般人看不太懂什么故事的电影就是传说中的探索电影,或者叫艺术电影。 但是,这种电影其实是王家伟个人发明的一种题材,既能满足香港市场。又能在国外卖到好价钱、拿到奖。这种电影其实应该叫“刚资艺术片”——本质上,其实也是一种商业片,只是故事性弱一点。又带有一定的探索性和艺术性而已。 … 小小的温馨的内景棚里。 道具用雪花在鼓风机地阵风吹动下满场飘扬。这是在模拟易青和依依当初在小汤山上的那一幕。 那是2006年春天北京的第一场雪。易青在光秃秃地孤寂的小汤山上对依依许下了承诺,这是两人爱情道路上最为主要的一笔了。 可是此时内景棚里发生的,却和当时的情景大相径庭。 在漫天地雪花下面,易青和依依穿着古怪的麻布衣服,表情木然。象两个没有生命的物体一样慢慢挪近,然后做着一些非常暧昧亲昵地动作。 两人拥抱在一起,身体扭曲成各种吻合的姿势。 在肌肤的摩擦中。易青忽然可以清晰的感觉到自己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起了一种微妙的反应。已经和依依几乎可以说是老夫老妻了的他,现在突然找回了当初那种患得患失的奇妙感觉,一刹那间,如同青春重来… 这是第一阶段。是杨娴儿为易青和依依精心设计的行为艺术动作组合,通过神秘的肢体暗示,使他们重新体会当初地那种心境。 “停!”易景自己叫停。这一段他已经叫停了三次。 他累了,心累。 “还是明天再继续好了。”孙茹道。“明天跳过去来第二段。”易素闷闷的道。 第二段是孙茹和易青的段落。杨娴儿的设计,是让易青和孙茹一起去完成一项工作,用足量的木料做一张桌子。 这个行为实验易青倒是知道的,那是大艺术家昆布郎当初用来试验爱情与事业的那部探索电影里用到的方法。不同的是,布郎大师做的是椅子。 第三段,是杨娴儿和易青一起过一天家庭生活。这是他们这个神秘的摄制组第一次走出内景棚,到社会上去实景拍摄。 杨娴儿在肚子里塞了一大团衣服棉絮什么的,装扮成一个孕妇。这个她虽然不是学表演的,但是却曾有切身体验,自然不在话下。易青牵着她的手,早上陪她逛天桥做运动,去天桥下的菜市场买菜,中午在简易的煤气灶上做饭,下午,陪她看胎教的书,读童话给她听… 这一段是模拟烦琐的家庭生活,务求每个细节都反复五到七遍以上,反复刺激易素对自身社会责任的厌烦和排斥感。 这三段行为艺术拍摄方案,是通过三种特殊的动作及行为体验,分别喻示性爱、事业及世俗生活、家庭责任这三者对爱情的影响及关系。 这种情形,比较不容易理解,为什么做这些希奇古怪的动作就可以使人参悟爱情。打个简单的比方说,这就好象我们做的那些心理测试题。 比如类似这样的心理测试:走进房间你第一眼看见一个东西,吓了一大跳,你认为是什么?然后题目后面给你四个选项,好比A是一大束玫瑰花、B是一大滩血、C是自己的爱人和另一个第三者在床上…等等的这些答案。然后让应测者来选,选A就代表浪漫性格,选B就代表悲观性格,选C就代表多疑性格… 实际上实验电影的情况和cao作又要比这种心理测试复杂地多。总得来说,是以参加实验电影的演员对各种行为艺术方案的设置所产生的应激反应为依据进行心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