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声_第三十六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六章 (第5/6页)

个天才的演员身边流过时却要被他扣留下一些不寻常的含义;一个普通人不经意的一个动作或表情,一般人品不出其中的味道,但一个天才的演员却可能从中看出一个幸福的故事或一段苦难的历史,这可能取决于他天生的敏感,但必定是因为他能够最大限度地理解他人,而这理解是出于对一切人的爱。”

    李雪健说过这么一件事:他已经成了名人,有一天傍晚他骑着车急急忙忙去幼儿园接孩子。迎面碰见个老街坊,老街坊喊:“嘿,哥们儿哪儿去?”李雪健的时间排得挺紧,随便应了一声,脚下没放松蹬车。老街坊不乐意了,在背后叨咕了一句:“怎么着哥们儿,牛啦?”李雪健一听,不成,连忙调头回来作一番解释:“我他妈有什么牛的?我得接孩子去,这都快晚了。”老街坊转怒为喜,一挥手:“快去快去。”

    李雪健说:“人家把你当哥们儿,不能伤了人家的心。我要不解释一下,我心里老得别扭。”

    我想,要是让李雪健演一个那老街坊式的人物,他还用临时去体验生活吗?

    很多人和很多书上都说,一个好演员,和一个真正的艺术家,这之间还有不小的距离。这距离是什么呢?我想很可能是这样:前者仅仅是跟在生活和人物后面的模仿,尽管形神具似。后者则对人类的精神前途和困境有着深刻的理解,甚至是超前的领悟,因而他可以超越一个“似”宇。正如齐白石所说(大意是):不似为欺世,太似为媚俗,真正的艺术在于似与不似之间。这话对一个表演艺术家也适用,他的每一个动作和表情不一定完全地与现实生活中的。情况相似,但他可以在似与不似之间让观众认可,他的表演并不拘泥于细部的真实,而更取胜于整体的震撼,让观众向往、感奋、有着不尽的回味和思索,甚至能引领着人们把目光投向更大的维度,把人们的心绪带去更远的方向。

    李雪健正在这个距离上走着,毫不松懈地跋涉。我以为他一直没碰上真正的好戏,是使他尚未有更大作为的原因。

    五、李雪健与于海丹

    李雪健和于海丹的爱情故事,毫无传奇色彩。从同事,到恋人,到夫妻,直到作了父母,这期间二人必定有如醉如痴的互相的渴望,但均无类似《渴望》中那些惊人之举。他们俩在空政话剧团里相识。当时于海丹还在学员班,女兵是不准谈恋爱的,当然这纪律并不能消灭心里的渴望,只是说他们得悠着点,藏着点,熬着点“注意影响”想必是不能手拉了手逛大街的,坐在一块要保持恰当的距离,不能跟演戏似的,当然他们并不是演戏是真心地相爱。我从李培禹写的《雪健与海丹的故事》中读到这样一件事,不妨抄录于下:“于海丹要去陕西拍电视剧《流》,晚上的火车。她多想让雪健到车站送送她呀,可是不行,团里的领导偏在这时提醒李雪健‘要注意影响’。海丹一个人委屈地走了。

    “一个月后,《暖流》剧组返京拍最后一个镜头:在北京站抓一个小偷。演小偷的群众演员临时没来,导演急得不得了。忽然想起让于海丹从空政话剧团找个演员来帮忙。‘小偷’连个正面镜头都没有,何况时间很晚了,又下起了小雨,谁肯来?

    “电话拨到了李雪健那儿。这时雪健已是轰动全国的名演员了,他听到海丹的声音,说了句:”你等着,我去。‘骑上车就冒雨往北京站赶。恋人相见,有千言万语要说,但是先拍戏。雪健的功底自不必说,’小偷‘演得导演连声道谢。回到空政话剧团,夜已深了,大门紧闭。李雪健翻墙而入…

    “谁知一位热心的记者以‘明星不要报酬,甘当配角’为题,把‘小偷’的事迹给捅了出去。这一下李雪健受到团里的严厉批评,其错误是:未经领导批准私自拍摄电视剧。为了教育他人,还让他在大会上作检查。海丹后来才听说此事,她知道,自己不追问,李雪健是永远不会对她提起此事的。”

    李雪健和于海丹结婚时,好友王培公书赠的条幅:“梅花雪中见,珊瑚海之丹。”李雪健曾叫李雪见,梅花,既指他刚刚荣获了“梅花奖”又隐含了他苦寒的经历与坚韧的意志。这海之丹呢,很难一言蔽之,慢慢体会。

    于海丹比李雪健小三岁。但当李雪健还在剧团里跑龙套,于海丹早已走上荧屏。著名导演田壮壮执导的电视剧《夏天的经历》,曾大为轰动,其中的女主角便为于海丹所饰。可现在她在全国妇联图书馆工作,改了行。因为什么?不知道,或者说不明白。但这事发生在话剧《WM》未得公演之后。

    八四年李雪健在话剧《WM》中扮演主要角色之一。这戏我没看过,因为终未公演,剧情我也不了解,故此戏到底如何我不敢妄加评论。但在此戏中李雪健表演的成功,已得到话剧界同行的认可。但不知为什么,从《WM》之后,李雪健又开始跑龙套了。龙套需要有人来跑,李雪健可以在风雨之夜不要报酬去演那个“小偷”他当然不认为这是掉价或“跌份”之事。但是接着,团里上演新剧目仍然不用李雪健。一个有才能的演员总去跑龙套就很不正常。再接着,正常排戏的于海丹,也不明不白地从主角位置上给换了下来。再接着又发生了一些想不到的事…李雪健决定调离。但团里却又不放他走。在这儿不让你干,要走又不让你走,这样的事并不陌生,但一时还弄不清这算什么主义。李雪健从小想演戏,一辈子爱的是演戏,不让他演戏他说不定得死,僵持不下,最后团里竟提出:要走,夫妻俩一块走。此时于海丹正怀着六个月的李亘,她对丈夫说:“没什么,我和你一起走。”这样,这位青年女演员,正在表演的黄金年龄,却不得不离开舞台。

    李雪健为此常常感到歉疚,于海丹安慰他:“得得得,别瞎想了,其实我也没为你牺牲,我不是也挺好吗?”现在李雪健常常外出拍戏,现在主要是于海丹支持着这个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