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维佳中短篇作品_假如没有化石燃料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假如没有化石燃料 (第3/3页)

造英雄,得到了充分发展机会的飞艇,将会如过江之鲫一样穿梭于蓝天,甚至有可能将火车挤出历史舞台。

    能源结构的不同,必然导致地缘战略的不同。现在各国你争我夺烽火不断的石油产地将无人问津,但这并不意味着战争的离去,只不过热点转移了而已。这个世界进入工业时代后,农业社会的那种以掠夺土地为目的的战争不仅没过时,反而会愈演愈烈,也越发残酷。为了“喂饱”自己的工业机器,一些国家有可能掠夺别国人民的口粮田来生产生物燃料,致使别国人民陷于饥饿。农业发达地区必然难以太平,大型水利枢纽也定会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但是,战争是浪费程度最高的人类行为,能源的紧缺会迫使各国不得不选择能耗比较低的战争模式,作战方式有可能长期停留在一战时期的水平,部队的机械化程度和机动能力都不会很高。二战时期动辄集中数个装甲集团军的大规模“闪击战”不太可能出现。蓝天上,不仅由巨型“空中堡垒”组成的战略空军身影难觅,就是“飞行炮兵”——战术空军,多数国家也不敢问津。为何?且看二战时期,美军第三集团军日消耗油料达2000吨,即使使用目前出油率最高{20%)的转基因大豆,也至少需要一万吨大豆才提炼得出,相当于该集团军一天就要吃掉近六万亩土地产出的大豆。整个二战中,美国军用油料消耗量为18760万吨,平均一年消耗超过5000万吨,则耕地面积全球第一的美国必须拿出超过一半的耕地来喂养军队(还不算人吃的),而军用油料只占同期美国油料总消耗量的三分之一,这就是说,即使全国人民都不吃饭,也不能维持战争机器的正常运转,这怎么打得起啊?海洋上,航空母舰难以出现。现在的常规动力航母,船烧飞机喝,一天就要消耗400吨油料,这还不算航母编队里必不可少的其他舰只的消耗…届时,拥有风帆和内燃机两套动力系统、身材修长的奇特铁甲舰将长期占据霸主地位。它们巡航时展开风帆获取前进动力,投入战斗时则收起

    风帆(面积巨大的风帆太容易被对方击毁),启动内燃机,依靠珍贵的生物燃料提供的强劲动力与敌舰激烈厮杀。这时海战的战啼战术又会有什么变化呢?恐怕做什么决策都必须首先考虑大气环流…

    不要以为没有全面机械化战争和战略轰炸,战争就不可怕。火器发达却又缺乏装甲部队和机动能力,军队的数量就必须非常庞大{一支机动力强的部队可以当几支部队用),战争的天平也会向防守方倾斜,敌对双方很难快速击败对方。而战争能耗低,也使得双方有能力把这种成本低廉的战争持续很久——旷日持久的战争会像慢性病一样折磨老百姓。

    国运好的国家,如果耕地面积广大、农业发达,也是有可能建立起一支规模有限的机械化装甲部队和战术空军的。而供养不起同样先进军队的国家,面对“闪击战”很可能无力招架。每当这种有能力供养“闪击部队”的国家获得农业大丰收的时候,就是其周边国家最为危险的时刻,就像秋高马肥之时,游牧民族侵略农业国家的冲动特别强烈一样。尽管这样的“闪击战”规模不会大,持续时间也很短,但战略纵深不够的小国,还是有可能在一次坎“闪击”中被一一征服。世界的版图,有可能在这一时期被最终划定。

    当常规战争终结者——核武器出现后,不仅全面战争成为了历史,能源饥饿时代也将一去不返,人类终于可以过上大手大脚的舒适生活了。没有什么能阻止忍饥挨饿了许多年的人类拼命修建核电站,即使是切尔诺贝利事件也不行,人们将视其如油轮失事一般,只会要求提高安全防范水平,而不可能彻底弃之不用,因为人类没有选择的余地。核能技术所可能遭遇的最大障碍,也许会是生物燃料既得利益集团对新产业的阻挠打压,但世界潮流浩浩荡荡,不是几只螳臂可以阻挡的。

    总的看来,没有化石燃料的世界,不会是一个很美妙的世界。有名句曰:“要浪漫,先浪费。”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浪费。有浪费的资本,生产、生活的原则才能从“够用就行”的最起码层面有所升级。试想,没有美酒(用粮食酿酒,在那个世界是不可接受的),生活对男士来说是多么枯燥;没有石油化工产业,女士的容颜服饰会失去多少色彩…不过,人类不会甘心一直过着艰苦单调的穷日子,人类依靠科技掌握新能源技术的渴望会因此无比强烈,生物技术和核能技术会发达到难以想象的程度。

    通过这个“思想实验”我认为我们只有永不停息地尝试掌握尽可能多的能源,才能一直过上丰富多彩的好日子,才能有朝一日进军宇宙深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