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梦的刘维佳中短篇作品错 (第2/5页)
但现在不得不叹服它的威力。一本又一本的支票簿使所有的工作人员始终热情高涨,各种难题一一在支票上的阿拉伯数字前顺理成章地冰消雪融。这些钱都是大石油公司、跨国汽车制造集团、联合钢铁企业之类的实业界巨人和大批持有实业界股份的投机家们投入的,我发现这些人和集团才是最为关心“地球窗帘计划”的,他们不仅在资金,而且在技术、人员、物资上也鼎力相助。我完全没想到这些眼中只有利润的经济动物们竟也有关心环保问题的一天。 在如流水一般涌来的金钱推动下,近五千万吨的“窗帘”终于被送到了预定的地球同步轨道上,并按预先的设想伸展开来,挡住了阳光,开始发挥作用了。经过一段时间观察,证明效果非常明显、非常不错。当街上的阳光变得不那么灼人的那一刻,我激动得泪水直淌,我的梦想终于成真了!从此一度消失了的美好环境又将降临人间了!一切都没有白白付出…我高兴得不能自已。 然而同僚们并不像我这么兴奋,对于他们来说,这意味着工作的结束,合同的到期,再要找到这样报酬丰厚的工作可不容易了。他们有时实际得近于冷酷,体现出毫无美感令人生厌的实用主义,这是他们和我的分别,也是为什么我一个人在这空间站上苦守了二十年而别人都做不到的原因。 “地球窗帘”展开了之后,我们又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在其上安装了大批的轻型等离子体发动机。这些采用太阳能的脉冲式等离子体发动机重量轻,体积小,所需要的燃料少,工作时间长,可以多次启动,比冲大,特别适用于这张大“窗帘”修正轨道,保持既定位置。地球在不停地运动,宇宙的环境复杂异常,要想让“窗帘”一直保持正确的位置就少不了它们。地面基地站凭着精确的计算用数字信号通过“窗帘”上的中央主控电脑来指挥各个发动机的工作时间和喷射方向,确保“窗帘”能为地球挡住阳光。但是机器总会出故障的,这些发动机惊人的数量使其故障率不可轻视,因此必须要有检查维修养护机制,而耗资巨大的智能机械往往比不上一名经验丰富的技师。于是上面决定在“窗帘”附近修建一座空间站,常驻两至三名技术人员,专司维修养护工作。 我报了名。这是由于我总觉得这项计划似乎有些脆弱,我必须亲自守护着它才能够安心,这是我的梦,让别人来守护我不放心,并且我很渴望摆脱我所处的那个令我厌恶的实用主义环境。虽然我还年轻,学历也不算高,但却中选了,因为没有几个人报名。宇宙的环境复杂而又危险,并且合同上注明至少得在空间站工作三年以上,在大多数人眼里这无异于流放。我深知空间站生活单调枯燥,长期太空作业遭遇不测的可能性相当大,并且长期太空作业对人体健康十分不利,但我还是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现在一想到自己在这座太空站上已生活了20年,我就惊异得不能自已。当年我也没有想到会把自己这么长一段生命都留在这片狭小的空间里,我自己也弄不清究竟是一种什么力量驱使我一次又一次地申请延长留驻合同的,或许是因为地球上没有我的梦吧。能一生守护自己的梦难道不是一种幸运吗? 这座太空站形如一柄细长的哑铃,一刻不停地在绕着自身的中点以特定的恒定速度旋转,因而两端的圆球形多层舱室中可以产生与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相近的重力加速度,从而解决了在失重条件下生活造成的人体骨质丢失问题。从理论上讲,如果人在失重环境下呆上30个月,就会因骨质丢失严重而发生自发性骨折,但太空站的合理设计使我可以在此生活20年而无虞——20年,20年之久,多么漫长! 在这20年间,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检查、维修着那台等离子体发动机,修补镜箔滤光材料薄膜上被宇宙尘和小陨石击穿的破洞,监测、拦截体积较大的流星,接收、搬运货运飞船送来的补给品和各种零件…我就像一只固执的水獭不知疲倦地养护着它的水坝一样,养护着我的梦。每一天我都很忙,因而每一天都如流水一般消逝得飞快。我没有时间去想别的,我的思维完全被那个“窗帘”给管住了,整天只在琢磨怎么样才能确保它正常发挥作用。然而当我在洗脸时从镜子里看见自己憔悴的面容上日渐明显的皱纹时,害怕的感觉还是压抑不住地从心底漾出。细想一下,我抛弃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我的青春一去不返了,伴随而去的还有令我对未来生活葆有憧憬与希望的青春的活力。父母的葬礼我没有去参加,也从未吻过一个姑娘,更不知道爱情的滋味,我甚至没有什么朋友——太空站上除了我没有一个人愿意续签合同,他们一个接一个地走入我的生活,呆上两三年,在我刚刚了解他们之时,就又纷纷匆匆忙忙地离开了我的身边…每当想起这些,我就感到心脏似乎在胸腔中燃烧,气也喘不上来了。但这时我就有意识地望向地球,明亮的地球美丽得令人感动,于是我就会想到地球上的人们对我的赞颂与敬佩——我在地球上已有些名气了,是使美好的环境重返人间的。于是我的胸中涌起一种庄严一种神圣,一种无可替代的满足感,一种对于同类的大慈大悲。这是一种具有令我身不由己的力量,我无法令自己不任由它摆布,所以我对我的选择从不感到后悔,对我的梦也没有怀疑过,直到最近这两年。 “地球窗帘计划”当年一公布于世,就招来了一部分人的反对。这些人认为用这种手段来解决温室效应问题是治标不治本,根本无益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减少,并且“窗帘”是一种过于庞大过于复杂的设备,很不可靠。他们这些年来一直在到处游说、活动,宣称“地球窗帘计划”是违反科学规律的,是人类自鸣得意地认为自己战胜了大自然的又一愚蠢例证,须知我们不可能征服我们所生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