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节 (第3/3页)
境最显眼的地方,在一座磨坊废墟旧址上建了一幢宽敞的楼房,按他的意图设计,而且可以说是在他的亲自监督下建起来的。莫雷斯塔尔一家人在这儿住了差不多十二年了,跟他们在一起的还有两个仆人:维克多,一个总是乐呵呵的圆滚滚的正直男人;卡特琳娜,原籍布列塔尼的女仆,是她奶大了菲律普。 除了几位朋友之外,他们几乎不与别的人交往。朋友之中,来往最密切的有政府特派员约朗塞和他的女儿苏珊娜。 老磨坊坐落在一个小山冈的圆形山顶上,山冈的斜坡上排列着一层层宽阔的花园,莫雷斯塔尔十分精心地照料着它们。这些花园四周围着一堵高大的墙,墙头镶着尖头铁栅栏。一泓清泉飞流直下,在装饰着野生植物、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岩石凹洞间形成一道道瀑布。 莫雷斯塔尔采了一大把鲜花,破坏了玫瑰园,牺牲了他引以为荣的“第戎的骄傲”然后返回客厅,亲自把花束插进高大的水晶花瓶里。 客厅是位于房屋正中的那种大厅,显眼的木梁和一座闪着铜光的巨大的壁炉使客厅显得明亮而欢快。客厅两面都是通的:东面有一个长长的门洞,开向晒台;西边是两扇窗户,朝着那座比底楼还要高的花园。 客厅的墙壁上挂着几幅参谋部的地图、内务部地图和本区地图。一个橡木枪架上挂着十二支一模一样的款式新颖的步枪。旁边,三块粗粗地缝在一起的肮脏、破旧、凄惨的蓝色、白色、红色的破布片直接钉在木头上。 “这一切效果很好,你说呢?”他下了个结论,就像他的妻子也在客厅里一样。“现在,我认为一支好的烟斗…” 他掏出烟斗和火柴,穿过晒台,靠在环绕晒台的石头栏杆上。 黛绿色的山峦起伏有致,牧场呈现出浅绿色,冷杉和落叶松则是凄凉的墨绿色。 在他的下面,三四十步远的地方,有一条从圣埃洛夫通往老磨坊的公路。公路绕墙而上,然后又急转直下,通向僧侣水塘,从水塘的左岸经过,最后突然中断,换成了糟糕的泥土路,远远望去,就像一架靠着围墙的梯子,进入两座山之间的山沟里,那荒山野岭的形状与孚日山脉的普通景致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那便是魔鬼山口,离老磨坊一千五百米远,海拔同它一样高。 几座建筑悬挂在山口的一面山坡上,那是沙布勒克斯农场。往左边看。从沙布勒克斯农场到野狼山谷,如果顺着一条莫雷斯塔尔认识所有方位标、所有看不见的蜿蜒曲折、所有上坡道和下坡道的路线,人们可以辨别、猜测出边境。 “边境,”他喃喃道“…这儿的边境…离莱茵河二十五里①…在法国!” ①此处的里是指法国古里,一里约合四公里——译注 每一天,他都要苦苦地凝望它,不下十次,凝望着那条无可选择的痛苦的路线。在那条路线的另一边,通过他在想象中所切开的孚日山脉的空隙,他看见了天边雾霭中的德意志平原。 这一次,一如从前,他苦涩地重复着,岁月的流逝并不能抹去这种苦涩。 “德意志平原…德意志丘陵…童年时我散过步的整个阿尔萨斯地区…法国的莱茵河是我的河流,我祖辈们的河流。德国…德国的莱茵河…” 一阵轻微的口哨声使他颤栗了一下。他朝那座通向晒台的用岩石凿磨成的石级俯下身子。从边境过来的人为了免走弯路,经常通过这道石级进入他的家。石级上寂无人影,对面混杂着小灌木和蕨类植物的斜坡上也没有一个人。 口哨声又响了起来,谨慎、隐隐若若,同样的音调变化。 “是他…是他…”莫雷斯塔尔心想,他显得有些局促不安。 从荆棘丛中伸出一个脑袋,一个瘦得皮包骨头的脑袋,活像是一个解剖标本。他的鼻梁骨上架着一副铜眼镜,面孔上似有一道刀痕,那个缺牙豁齿的嘴巴像鬼脸上的一样。 “又是你吗,杜尔卢斯基?” “我可以来吗?”那人问道。 “不行…不行…你疯了…” “有急事。” “不可能…而且,你知道,我再也不想干了。我已经对你说过…” 可那人一再坚持: “今天晚上,今天夜里进行…那是波厄斯威仑驻军的一名士兵…他不想穿德军制服。” “一名逃兵…我已经烦透了…让我安静吧。” “做做好事吧,莫雷斯塔尔先生…你想一想…说好了,四点钟在山口的沙布勒克斯农场碰头…像上一次一样…我等着你。到时候再谈…真是怪事…” “安静!”莫雷斯塔尔先生说道。 有个声音从客厅里响起: “他们到了,先生,他们到了!” 是仆人的叫喊声,莫雷斯塔尔夫人也闻声跑了出来,说道: “你在那里干什么呀?你刚才跟谁说话?” “没跟任何人。” “是的,我听见了…” “没有,我保证…” “啊!我还以为…那好,你知道,你有道理…到正午了,他们俩已经到了。” “菲律普和玛特吗?” “是的,他们到了。他们到了花园门口。我们快一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