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公子修仙传_唐之韵万丈光芒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唐之韵万丈光芒 (第2/2页)

群边塞诗人,或歌颂在保卫祖国的战争中一往无前的昂扬斗志,或诉说战争的艰苦和残酷,都那么英姿飒爽,气势灼人 !因为他们是盛唐的诗人,盛唐诗坛的风云人物,喷发的是永远震撼人心的边塞英雄交响曲!

    终于,李白来了!他配合时代的最强音,以惊动千古的气势唱出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是巨人昂首天外,用目光提起黄河滚滚狂涛向海里倾倒时才能找到的感觉。正是这个宣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超级巨人,把盛唐精神推上了照耀千古的最高峰!

    然而,盛极一时的唐王朝终于酿出了“安史之乱”这一场延续了八年的战争,把盛唐气象一下扫的七零八落。

    于是,杜甫颜色憔悴、形容枯槁的走来了。这个悲天悯人的诗人,虽然到“安史之乱”爆发那一年已经四十四岁,但他唱不出盛唐的理想主义,唱不出盛唐的浪漫气质。他用嘶哑的歌喉唱出来的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是一片中唐的血泪,是目睹盛唐气象破灭的悲哀!

    于是,韩愈来了。这位个性极强、想把盛唐气象召唤回来以重新振起自信的诗人,开创了一个奇崛险怪的诗派。他大声疾呼,用诗一样的语言喊出了“物不得其平则鸣”的千古名言。显示出想用地震一般的强力重新推出一个高峰的魄力。

    于是,白居易来了。一出场就倔强的唱出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坚韧。显示出唐王朝仍然是一个极有活力的存在。他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新乐府运动,诗歌的风格浅切平易,与韩愈的奇崛险怪双峰并峙,使唐诗呈现出又一个气象万千的新天地!

    然而,唐王朝毕竟走上了无可挽回的下坡路。唐诗也从中唐的再度繁荣跌进了晚唐的衰飒。

    于是,李商隐来了。他眼前一片朦胧,不知风从哪里来,也不知道路向哪里去。他的歌声是感伤的、低沉的,望着逐渐黯淡的黄昏,一唱一咽的低吟着:“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他是在哀叹自己的不得意,可我们从中也看到了唐王朝的日暮穷途、、、

    唐王朝,中国历史上的这一道辉煌,终于黯然熄灭了。唐诗也以寒蝉一样凄切的声音,唱出了最后的失落,

    韦庄站在南京古城墙上唱着:“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这是在哀悼六朝的沦落,也是在为唐王朝送终,为唐诗留下最后的叹息、、、

    唐诗结束的时候,它的影响却刚刚开始。

    到唐代才终于定型的绝句,兴起于盛唐的律诗,穿越千年,被一直沿用到了今天。

    今人写旧体诗,提笔就是一首五绝、五律、七绝、七律。大概很少有人想过,这是唐朝诗人铸成的现成模子,才使我们写起诗来能这么方便。宋、元、明、清这几代的诗人,绝大多数或深或浅、或直接或间接都曾受到过唐诗的影响。且不说个人,就说较大的诗派和较有影响的诗歌坛运动吧。

    北宋初的西昆派,专学李商隐,只求把诗写的朦胧,甚至晦涩,而不管有没有诗味。北宋后期兴起的以黄庭坚为首的江西派,则把杜甫奉为祖师爷,讲究用典,以无一字无来处相标榜。明代中叶兴起的复古运动,甚至断然以“诗必盛唐”相号召,只求把诗写的语气雄阔,锣敲得山响就行,管他是不是音乐!

    直到清末维新运动起来后,传统的诗歌美学开始受到挑战,康有为才大声喊出了“意境几于无李杜,目中何处着元明”才终于敢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来俯视唐诗。话虽如此说,但中国诗歌终于从唐诗的磁场中跳出来,还是五四运动以后时白话文兴起以后的事。

    (昨天与神仙斗法,胜负参半的结果不重要,关键是元气大伤!只能修养一天、、、歉然歉歉然、、、当然!这篇文字经典经经典!只此一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