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公子修仙传_唐之韵万丈光芒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唐之韵万丈光芒 (第1/2页)

    唐之韵(万丈光芒)

    (必读!为了子孙后代,为了装逼风sao,为了泱泱大唐!)

    李世民,这个少年英雄,十九岁起兵反隋,骑着昭陵六骏,手握风雷,驰骋华夏“昔日匹马去,今驱万乘来”建立起了中国历史上国力空前强大的唐王朝。二十九岁时,他从父亲唐高祖李渊的手中接过皇帝的权柄,于是中国历史上开始了令后人无限向往的贞观之治!

    李氏家族虽属汉族,但祖籍陇西,从四世纪初起就一直被少数民族统治,到唐王朝建立,已经是四百年了。四百年,要改变一个家族思想感情的遗传基因是绰绰有余的。因而李氏家族成了一个深度胡化的家族。他们又自认为是古代哲学家老子李耳的后裔,因而对老庄道教学说十分推崇。但是对于魏晋南北朝以来勃兴的佛教,他们也不存任何芥蒂。有了这样一个不带成见不存偏见的政治核心,加上国力强大,生产力的发展也达到了小农社会的最高水平,于是唐朝人信心十足,对什么都敢用微笑来接纳。在李氏集团统治的二百九十多年内,没有因文字触犯忌讳而被判罪的,更没有被杀头的,即使是讽刺了皇帝,揭了皇帝的短,也都只算是小事一桩。在封建制度下,这是唯一一个政治气氛如此宽松大度的朝代!

    一说起唐代,我们立即就会想到唐诗。唐诗,是中国诗坛上的珠穆朗玛峰,在小农社会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一个无法企及的高度。唐诗,是中国诗坛的长江黄河,以广阔的流域面积灌溉着中华民族的国土。据统计,全部唐诗,有作者三千六百多人,诗五万五千多首。而且由于唐代的刻版印刷术刚刚发明,印书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谁知道有多少诗歌流失了呢!盛唐重要诗人王之涣,就只剩下了六首诗。那么,整个唐代流逝的数字,又有谁能统计出来?

    唐代实行科举,进士一科尤其受人重视。考进士要考诗赋,诗做的好就有飞黄腾达的可能,读书人谁不想到这擂台上一显身手?流风所及,连和尚、道士、妓女等有些文化修养的人,都敢大大方方的站出来赋诗一首,有不少人甚至还留有诗集!

    唐代,连政治、连哲学都透着诗歌的芬芳,是典型的诗歌时代。唐代的诗坛,不仅诗多、诗人多,而且还挺立着一队令后人肃然起敬的巨人!像李白、像杜甫、像韩愈、像白居易、等等等等“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一个接一个登场的巨匠,使得宋朝以后的诗人创作时,都极力想跳进他们的磁场却无从着手,或是极力想跳出他们的磁场却又无能为力。

    于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来了,放声一唱,就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看看这胸襟气度!在交通和通讯工具不发达的古代,山那边是什么样子都很少有人知道,天涯是不可能若比邻的。这只有人充满自信,相信能自由自在的活着,不会有政治地震与任何外力来阻隔人相会的愿望,才能从容不迫唱出这样的豪情。

    于是,陈子昂来了,像巨人一样挺立在幽州台上,面对着无限的时间与无限的空间,如春雷乍响一样高唱着“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多么悲壮的歌声,像是历史的深处腾出,不仅一声就唤醒了永远辉煌的盛唐诗,而且直到今天仍在中华大地上产生审美的冲击波

    于是,那一群气势磅礴的边塞诗人 来了,他们是盛唐的仪仗队,展示着盛唐的国威!

    王昌龄来了,高唱着战地进行曲:“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高适来了,他的千古绝唱《燕歌行》如钱塘江潮一样飞涌而来:“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岑参来了,这个渴望建功立业的诗人满怀激情高唱着:“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