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品三国_第四十六讲冷暖人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六讲冷暖人生 (第3/3页)

锐,最后孙权忍无可忍把刀拔出来了:孙公啊,我们吴国的士人进宫拜联,出宫拜君,进了我皇宫的是拜联,出了皇宫人家跪拜的都是你,联对你也够给面子的了,可是,张公你从来不给联面子,每次都是当着这么多的人面跟联顶撞,联可是要犯错误了,联可是忍不住了啊,联要犯错误了,就是我要杀你了。张昭也不说话了,盯着孙权看“熟视”看就看,然后说:唉,陛下,其实老臣也知道不说白不说,说了也白说,为什么还要说呢?

    太后的遗言言犹在耳啊!太后嘱咐臣的那些话是什么时候说的,是太后临终之前把臣叫到她的床跟前说的啊,然后泪流满面,涕泪纵横,孙权把刀一扔也哭了,君臣二人抱头痛哭,但是孙权哭归哭,做归做,哭完散了会以后他还是把人派到辽东去了,张昭一气之下再不上朝,而且事实证明孙权是错了,孙权派过去的使节到了辽东就被公孙渊给杀了,张昭再不上朝,孙权说好啊,你不上朝,来人啊,用土把张昭的门给我垒起来,把他家门封起来,张昭说你会封门我不会封吗?我在家里面挖土封,他在里面也砌个墙把门封起来,孙权也拿他没办法,孙权只好借一次外出的机会去看他,在外面喊,里面没有搭理,孙权一怒之下说放火,就放火,放火以后张昭在里面说把门给我关得更紧一点,把他有门都关起来让他烧,孙权也没有办法说灭火灭火灭火,灭火灭完了没办法,孙权只好站在他家门口站着,罚站嘛,这个时候张昭的儿子也知道这个事不能再这样闹下去,人家毕竟是皇上,于是把张昭从床上弄起来拿个担架抬着抬出去,然后跟孙权一起进宫,孙权还做检讨,深刻检讨,你想张昭这个时候已经半退休状态,退居二线啊,还这么硬这么厉害,他当了丞相还得了。所以孙权不希望张昭太重,孙权也不希望他的丞相太重,他看看他的几任丞相,第一任孙邵我已经说了连个传都没有的,估计是个阿弥陀佛的。第二任顾雍呢也很会做人,顾雍做丞相他有几个原则:第一,他从不主动说话,孙权问他他才说。

    第二,他从不背后说话,当面跟孙权说。第三他不从象张昭那样慷慨陈词,说个没完,他往往就是一两句话。比方说有一次开会的时候张昭又起来慷慨陈词了,说现在这个刑法也太繁了,赋税也太重了,民不聊生了,我们要改啊,什么什么如何发了一通,孙权不说话,等张昭说完了以后,孙权回过头来说丞相的意见呢?顾雍只有一句话臣听说的和张公说的一样,没了,所以顾雍是把丞相当顾问来做的,这就摸准了孙权设相的形式,孙权要的就是一个顾问型的丞相,而不是一个总理型的丞相,他的要求是什么呢?到位不越位,帮忙不添乱,有事做顾问,没事做象征,所以顾雍做对了,一做19年,76岁去世,寿终正寝,善终。

    画外音:根据前面易中天先生的讲述,孙权任用孙邵和顾雍,不用张昭是因为孙权对丞相之位有自己的设想,他要的是一个顾问型的丞相,而不是一个总理型的,因此张昭的受冷落我们就好理解了,而在孙权的第二任丞相顾雍去世之后,孙权启用了大名鼎鼎的陆逊担任丞相,陆逊是东吴后期升起的一颗新星,其才能与周瑜不相上下,但奇怪的是,陆逊仅仅担任丞相一年就被逼而死,这是为什么呢?难道孙权的丞相之位就只能是一个无用的摆设吗?

    陆逊担任吴国的第三任丞相是大有文章,陆家和孙家是有仇的,有国恨家仇,吕蒙担任上游统帅的时候不是先生病后去世吗?孙权两次问他继任人,吕蒙说陆逊。

    画外音:陆家和孙家的矛盾应该从袁术说起,当时陆逊的从祖父陆康是东汉末年的庐江太守,袁术在寿春时因为没有军粮便向陆康求援,陆康认为袁术是“叛逆”不予理睬,袁术大怒,派孙策去打陆康,这战战争足足打了两年,最后城被攻破,七十岁的陆康也在一个月以后发病而死,当时追随陆康的陆氏宗族一百多人也受尽了苦难,差不多死了一半。所以陆家和孙家是有国恨家仇的,孙权对陆逊也就不能不有所保留,但一方面出于政治需要孙权对陆家不能不笼络借重,另一方面要是真重用陆逊孙权也会犹豫,所以吕蒙两次向孙权推荐陆逊,孙权才任命陆逊为丞相。

    而孙权呢对陆逊也是寄予厚望的,陆逊接任以后,孙权和陆逊有过一次谈话,这个谈话记载在哪里呢?记载在《三国志》的《吕蒙传》,不在《陆逊传》,在这个谈话中呢孙权一一评点周瑜、鲁肃、吕蒙三人的功过得失,这绝对不是闲聊天,这是有用意的,而且非常重要的一句话就是孙权对周瑜的评价非常之高,说到什么了呢?说到周瑜是“邈焉难断,君今继之”说这周瑜这个人实在是太了不起了,了不起到不可能有人继承他的,不过将军你今天继承他了,这是什么,这是把陆逊看做第二个周瑜啊,这是寄予厚望的,那么陆逊也不负厚望,确实,为孙权立下汗马功劳,因此在顾雍去世以后,陆逊就接替顾雍成为吴国的第三任丞相。陆逊这个江东名士真正做到了出将入相,将相都当了,这也是陆逊一生的顶峰,但是陆逊担任丞相不久大概一年,就被孙权逼死。前面我们讲过孙权的第二任太子孙和和他的第四个儿子孙霸争夺太子的地位,这个叫做南鲁党争,南就是南宫,南方的南,南宫指的就是太子。

    鲁就是鲁王,就是孙霸,这个时候朝廷当中的人一分为二,叫做举国中分,就是整个国家分两派,两大派,一派拥护太子,一派拥护鲁王,陆逊是拥护太子的,陆逊一而再再而三地给孙权写信保太子,而且要求和孙权见面谈一次,孙权不听,不谈,还不断地派人到陆逊那里去责备陆逊,与此同时,陆逊的几个外甥因为拥护太子被撤职流放,就是陆逊周围的人流放的流放,被杀的被杀,陆逊不断接到孙权的责备,于是陆逊非常忧郁,非常的气愤,最后活活气死,所以很多人都认为陆逊之死就死于南鲁党争,就是太子党和鲁王党的斗争,但是奇怪的是,陆逊死了以后,太子党的二号人物诸葛恪接替了陆逊,升官了,鲁王党的一号人物、二号人物、三号人物与都升官了,那就说明陆逊之死绝不简单是一个南鲁党争的问题,它背后一定还有更深刻的原因,那么这个原因是什么呢?请看下集《逆流而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