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八章无形令旗 (第3/4页)
康欣慰之至。北国之乱,吾亦将派其前往平定。恳请芳春院放心。家康深知夫人之痛,不日上方即被平定,届时即刻迎请归国。另,许久不曾提笔,今感念之至,方亲笔书此。 德川家康敬上 庆长五年八月二十六〗 这封书函是为了安抚芳春院,利用利长,但也可看作是家康对芳春院情谊的自然流露。 对于攻陷岐阜城并进一步逼近大垣城、现正向他寻求指示的池田辉政,家康则写了如下书函: 〖岐阜城破,汝功劳之高,寸管难以言表。吾已命中纳言(秀忠)进中山道。吾则沿东海道进击。凡事切忌大意,务必待吾前去。 庆长五年八月二十七〗 家康把自己将于九月初一从江户出发的消息,先后以书函通知了藤堂、黑田、田中、一柳四人,同时要求他们在自己未到之前定要控制情绪,按兵不动。若在从前,家康早就命令他们进攻了。可愈是到了决战时刻,他反而愈冷静。他心里清楚,只靠他们,不能灭了全部西军。 庆长五年九月初一,家康率领三万二千七百余人从江户出发。 是日晚,宿于神奈川,家康分别向藤堂、黑田、田中、一柳诸将发出书函。 二日,宿于藤泽。 三日,宿于小田原。是日,小早川秀秋派来的使者造访永井直胜。 小早川秀秋对家康仰慕已久,他与其说是出于自身的意愿,不如说是受到了其姑母高台院的指点。这一点家康亦甚清楚,但他并未接待秀秋的使者。 “我能信得过他?不便见此人。”家康显出颇为冷淡的样子。事实上,一旦亲自接见,消息就极有可能泄露到西军那边,秀秋恐将被三成暗施辣手。 接着,加藤嘉明也派来了使者。这次家康亲自接见了。嘉明正把守着犬山城,他是来向家康请示,是守城,还是继续前进。 “待我到达之后,再采取行动。”家康作出这样的指示后,便把使者打发了回去。 五日,家康宿于清见寺。 六日,宿于岛田。 七日,宿于中泉。 八日,宿于白须贺。是日,藤堂高虎特意赶来,与家康密谈到半夜,天亮前方回营。同一日,小早川秀秋又派来使者,但家康却让永井直胜打发了回去,仍未接见。 九日,宿于冈崎。 十日,宿于热田。此日,西面的海边燃起四五处火焰,据说乃西军水军九鬼大隅守放的火。距离热田海滨有五六町远的近海一带,泊着一艘大船,船上张着幔帐,幔帐上印紫白梧桐叶。恰逢家康西上,九鬼大隅守便想趁机改旗易帜。但家康只是与携马印前来的兵士会了面,便从大船旁径直过去,一言不发。 十一日,家康抵达清洲。 十二日,仍停留清洲。此日傍晚时分,藤堂高虎再次飞马从前线赶来。 家康与高虎初次会面,乃是在当年家康应秀吉之邀进京时。当时,藤堂高虎奉秀吉之命,于内野的聚乐第为家康筑建府邸。从那时起,二人的关系便日渐亲密,甚至超越了尊卑。对于丰臣旧将的动静,高虎恐怕比监军本多忠胜和井伊直政更清楚。 是日,高虎同样待到半夜才回去,之后,本多和井伊才被叫来。由于家康与高虎密谈时间太长,井伊直政和本多忠胜有些不满。二人被叫到家康面前时,夜深入静,连城郭都似睡熟了。 “夜长了。” “是啊。马不停蹄一路赶来,却不得不驱赶睡意,真是不堪啊。”本多忠胜毫无顾忌地于家康面前盘腿而坐“藤堂佐渡守是否想西军诸将倒戈?” 家康苦笑着吩咐同席的永井直胜:“休要让任何人靠近。”说着,他挑亮旁边的烛台“最好是全天下人都倒向我们。只是,我德才不够,还做不到啊。” “大人!”忠胜似乎把家康的话理解为反唇相讥了,道“中纳言何时到达?” “大概还要花费些时日。”家康微微侧着头,曼声问井伊直政“直政,你怎么想?” 未等直政开口,忠胜分明已忍不住了,不由分说地插话道:“大人,中纳言赶来之前,您就想向敌人出击?中纳言一旦到达,我方大军会让敌人斗志减弱大半。但在此之前就发起进攻,敌人见有机可乘,怕会士气大涨。” “忠胜,我在问直政呢。直政,你看要等待秀忠吗?” “启禀大人,”井伊直政有些为难地探身道“属下不同意本多大人的意见。终于盼来了您,却不能立刻发起进攻,这样的话,会扰乱军心。故,在下认为,应立即行动。” “可是,那岂不等于长敌人威风…”忠胜又插了一句。 “直政以为,士气熊熊燃烧的不是敌人,而是我军。正因如此,我们不如趁热打铁,趁大人刚刚到来,士气如虹时,速战速决。” 家康默默点了点头。看来,无人能看穿他的真心。虽然单靠德川氏力量也可取胜,但以武力征服天下,不过是莽夫之举,不能服人,天下亦难太平。 “好,那就速战速决。”家康轻声道。没有秀忠的支援也能取胜,为何还要等?神佛已把天下交给了自己… “这若是大人的决定,在下无话可说。但若是在藤堂高虎的建议下作出的决断,还请大人三思。”忠胜还是不能接受。 藤堂高虎正与黑田长政合军一处,不动声色地与西军保持联络。此时稍有大意,恐要出大事。忠胜担心的便是这一点。家康也深知这个道理:“莫要担心,忠胜。我并不寄希望于敌人倒戈。” “既如此,待中纳言到达,一切准备妥当之后再发起总攻,岂不更好?” 听到忠胜依然顽固地坚持己见,家康觉得必须开导开导了。他们太缺乏眼光了,若连他们都不能说服,还谈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