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八章无形令旗 (第2/4页)
多。此前,勘兵卫的枪柄染红时,竟被田中一名属下喝住:“你也是鼎鼎大名的汉子,快快逃命去吧!” 在战场上,厮杀双方岂可容忍被人怜悯?而在敌方恫吓下败退,更是堂堂武将断无法忍受的耻辱。勘兵卫大喝一声:“我乃杉江勘兵卫。你乃何人?” “田中吉政家臣西村五兵卫。” “看枪!” 若是在平常,勘兵卫早就杀出去了。因他知自己已体力不支,才趁其不备,把引以为豪的朱枪朝五兵卫投去。 “呔!” 随着一声大喊,五兵卫低头闪过。这一闪真是生死攸关。呼啸而至的朱枪挑飞了五兵卫的头盔,刺破他的头皮后飞开。同时,五兵卫手中长枪也深深刺穿了勘兵卫的侧腹。 杉江勘兵卫竟把自己的性命全赌在了这杆枪上,西村五兵卫若真的中枪,恐怕连喊都来不及,就会当场毙命。只因他那生死一闪,双方情势立时变化。 两手空空的勘兵卫被五兵卫使枪一挑,身子猛飞了出去。 “勘兵卫被杀了。” “连勘兵卫那样的名将也被杀了?” 勘兵卫的死,加速了石田各部的溃败,却大大激发了田中、黑田等部的斗志,也促使在合渡川下游渡河的藤堂高虎一举进攻到了赤坂。赤坂与大垣近在咫尺,一旦东军进攻到此,无论是从大垣城赶赴墨俣布阵的岛津义弘,还是出兵泽渡的石田三成的主力,都必须紧急撤回大垣城。一旦被人断了退路,大队人马被斩为两段,局势就严重了。石田部很是不安,而藤堂高虎早就料到敌人要撤退。 “合渡那边让田中、黑田抢了先机。这赤坂该落到我手中了吧。” 藤堂果断切断了意欲逃走的石田各部的退路,急向赤坂进发。此时,泽渡的三成和墨俣的义弘深知在此决战无益,都打算退却。 西军退却的消息,愈发加速了东军进击的步伐。战事总是与个人命运交织在一起,并在不断变化,其势如狂风洪水般不可阻挡。但无论退者还是进者,都无暇思量这些。形势巨变,双方对峙起来。 “藤堂已向赤坂进发了。” “我们决不能落后。今日的宿营她就是赤坂!” 当田中、黑田二部逼近吕久川,然后改道向赤坂进击时,他们前边的石田一部正如潮水般退去。这样一来,攻陷岐阜城的福岛、浅野、池田、细川各部,便可甚是轻松地随后赶来了。 二十四日,东军集结到大垣右前的赤坂,把胜利的消息报告给江户。 一旦行动起来,丰臣旧将便具有强大的攻击力。而就在五日前,他们却还陷在若家康不开动,便无法开战的迷茫之中,还在为家康是否出征而争吵不休。 其实,他们是在一面无形令旗的指挥下发起行动的。一路打到这里,他们已怀有了坚定不移的信心:只有我们这些人,不照样也能战无不胜吗? 这面无形令旗的神奇之处到底在哪里?若把这看作是家康的计算,那家康的借力之术简直出神入化了——未损失一兵一卒,只是巧妙地利用丰臣旧臣,德川氏便轻而易举进逼至大垣城。尾张与美浓的大半都落入家康之手。 石田再也无法悠然谈论“伊势之战”了。对三成恨之入骨的丰臣旧将,全都呲牙咧嘴逼到了眼前。纵然三成极不情愿,他也必须把所有兵力集结到大垣。但是,集结兵力需要时日。 怎样才能把大坂的毛利辉元引出来?越前的大谷吉继的兵马又何时才能赶来?更重要的是,即使把以毛利秀元为总大将的吉川广家、安国寺惠琼、长束正家、长曾我部盛亲等人的三万大军,全部从伊势撤回来,粮秣怎么解决?在赤坂与东军对峙下去,却不能及时调兵遣将,决战必是一败涂地。 照此下去,决定两军命运的决战,必在九月中旬开打。 家康仿佛早就把这些都算计透了,遂于九月初一从江户出发。 这世上再也没有比家康更精明之人了。他把德川重臣全都安排到了秀忠帐下,让他们沿中山道前进,他自己则从东海道进发。他似是想利用丰臣旧臣把三成除去。 仗正是这般筹划的。 中山道路途险恶,行军耗费时日,家康自然很是清楚。因此,他虽抵达赤坂,却无法知秀忠能否及时赶到。故,他先让丰臣旧将去苦战,待他们初战告捷、士气高涨之后再亲自出马,借力以掌握天下。 家康并不觉愧疾。他原本就受秀吉之托代管天下。在亲兵到达之前就决出雌雄,当然更好,万一不能彻底解决,那就等待秀忠到达,双方展开决战,进而实现天下太平。如此方万无一失。 对手并非人,而是天,是神佛。正因为家康有这种自信,故,准备于九月初旬,才在赤坂的南五丁、冈山山顶安营扎寨。 东军士气日益高涨。 听说家康欲在九月初一出发,石川日向守急忙捧着黄历来到家康面前“请大人打消今日的出兵计划。” “那是为何?” “在下看过黄历,要去之处乃是西塞。此次西征之战,出门便遇上西塞,恐怕不吉啊。请大人三思。” 家康笑道:“好兆头。那我把阻塞的西方打通。” 一切都已安排好了。对于伊达政宗,家康严厉告诫其不可轻举妄动;对毛利一族,家康通过黑田长政,继续与其暗中进行谈判。九州的加藤清正也不断联络,加贺的前田利长已起兵攻占了大圣寺城。并且,关东诸大名还驻于江户,上杉景胜若真出战,自己就亲自出击,一举将其剿灭。家康一切准备周全,甚至连前田利家遗孀芳春院都被作为人质送交江户。家康给芳春院的贴身侍从村井丰后守写了一封亲笔书函: 〖欣闻此次肥前守出兵攻克大圣寺城,功勋卓著,尽彰忠节,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