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举难劝修 (第1/6页)
举难劝修 佛言:人有二十难,贫穷布施难,豪贵学道难,弃命必死难,得睹佛经难,生值佛世难,忍色忍欲难,见好不求难,被辱不嗔难,有势不临难,触事无心难,广学博究难,除灭我慢难,不轻未学难,心行平等难,不说是非难,会善知识难,见性学道难,随化度人难,睹境不动难,善解方便难。 本章是世出世法,做人的道理,学佛的条件。难,就是困难。畏惧困难,苟且偷安,本来就是人的常情。但困难是对容易讲的,困难和容易都没有实在的本性,是个相对待的名词,如果世间容易的事情,你畏首畏尾,畏缩而不敢去做,也变成困难的事。反过来,纵然是很困难的事情,你肯勇猛精进,尽心尽力地去做,终于突破难关,也变成容易的了,所以易和难是没有固定的标准。学佛更是这样“困难”成了一般人修学佛法的障碍──往往以佛法深奥难解而裹足不前,其实,如果能够下苦工,修学难以修行的事,那末,所有难行的事,都障碍不了他的。所以,释迦牟尼佛在本经中,所举的二十种难(人生最困难的事),无非是勉励我们要精进,不怕苦地去克服困难,所谓“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啊! “佛言:人有二十难”,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人生的苦难太多了,难做的事,也是非常的多,把它归纳起来,我们难以办到的事,有二十种。 一、贫穷布施难:贫字的结构,是“分”“贝”两字合一,把宝贝都分光了,因此,贫,没有财产。穷,是没有衣、食。简单地说,一个人没有衣食,贫无立锥之地,叫他行善,以物质来布施,的确是件非常困难的事。不过,佛教讲布施,包括财布施、法布施和无畏布施,都可以让我们广结善缘。财布施就是用钱财物质行布施,法布施是以佛法来教化人家,无畏布施,就是以精神来安慰人家、保护人家,这三种布施都是有功德的。 说财施困难,对有钱人家来说,只要肯发心,拿几个钱出来是不成问题的。但一个穷得连自己的三餐都不继,衣食都发生问题的人,在经济能力极差的情况之下,还能发心布施,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大布施。其次,当人家处在恐怖不安的时候,我们自己的体力和精神力量都差的当下,却奋不顾身地保护人家、安慰人家,解除人家害怕的心理障碍,也是很难能可贵的布施。我刚入佛门,才起步学佛,尚未深入三藏,对佛法还没有深刻地研究,但是当人家来向我们请教,而肯就我所了解的,毫不保留地解释给人家听,让人家了解,这一种也是很难能可贵的布施。 最近菲律滨发生了一次可以说是二十年来最大的地震,是大家所亲身经历的,也是让大家都感到非常恐惧的。地震,地动山摇,是一种天灾,谁都不能避免,也不可预料的。依佛法来说,这是共业所感,我们在共业当中而有不共业,别人家遭受到那么大的灾难,所有的财产毁于一旦,甚至连生命也丢了;而我们依旧平平安安的,算是很幸运的了,假如以上面说的三种布施配合去做,是很有意义的。 在社会上发动救灾的时候,我们能够随喜出钱捐助人家(当然,捐钱不在于多少,在出于我们的一片诚心),表示一个佛教徒的同情心,这是在物质方面的布施(财施)。大地震过后,都会有余震,别人害怕得要命,我心里同样的感到很害怕,依然安慰人家:“啊!你不要怕,我们来念观世音菩萨,灾难就不会降临到我们身上来!”这就是一种无畏布施。还有,我们要开导不懂佛法的人:“地震,正说明了国土危脆,世间无常。”我们以“无常”的真理来教化人家,让他对佛法有正确的认识,就是法布施。所以,这三种布施,在地震发生不久的现在,我们可以用尊重、关怀、亲善的态度,配合来实行。 下面,我再讲一个佛经里面小小的故事,来说明贫穷布施难。 故事发生在佛住世的时候,有一对非常贫苦的夫妇,他们穷到什么程度?住在一座破破烂烂的小茅蓬里面,家徒四壁,房子里空空的,一旦刮风下雨,简直没有地方遮蔽,让身体不淋雨,这还不算,最惨的是他们连穿的衣服都不周全,夫妇俩只有一条裤子(印度人穿的裤子,都是只用布围着),每一天出去讨饭的时候,也不能同时出去,如果丈夫去讨饭,把这仅有的裤子穿走,太太只好在家里等丈夫讨饭回来再共同吃。明天,太太去讨饭,依旧围穿着这条裤子,那末,丈夫必须留在家中,等待太太把饭讨回来一同吃。这种穷日子,实在太苦太苦了,又有什么办法呢?日子只有一天一天地挨过去。 有一天,一位辟支佛经过这座小茅蓬,(辟支佛是有神通的,有他心通和宿命通。)一看到这情形,马上知道这对夫妇前生没有布施,这一辈子才会这么样的贫苦,心想:我应该救他们,也要教他们布施。 于是,辟支佛就站在窗口开示他们: “你们夫妇两位,这么穷苦,这样子受罪,这是你们前生没有布施。你们如果希望今后的生活得到改善,就要赶快布施,才会有福报。” 丈夫听了一想:对呀!要布施啊。。可是,布施什么呢?突然想到,还有条裤子,就对太太说: “这位出家人说得对,我们前世没有布施,今生才这样穷困潦倒,我们要布施,可是什么东西都没有,唯一的财产只有这一条裤子,就把它布施出去吧!” 太太听了一楞,说: “你有没有神经错乱?我们所有的家当就只有这么一条裤子,要是把它布施出去了,以后怎么去讨饭,岂不是要饿死了?不好!” “我一定要布施,先种福再说。”丈夫坚持着。 “好吧!随你去了!”太太无可奈何地叹息。 就这样,他们恭恭敬敬地从窗口捧着这仅有的裤子供养辟支佛。 辟支佛所受的裤子,虽然很肮脏,破破烂烂的,施主却是充满了虔诚供养之心,所以,他马上拿去供养释迦牟尼佛。 释迦牟尼佛正在讲经,告诉大家: “他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