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飞乘朔风 (第3/6页)
后点了点头,选出了练达的骑兵五人为前往建康的使者。当五骑从城门中离开不到半刻钟后,人马之潮就开始团团地将钟离城包围了。 到建康的路途,使者们拼死地也走了两天之久。 “换军来到钟离!” 当收到这份战报的时候,梁的朝廷并没有感到太大的吃惊。是预测、是觉悟,总之,准备已久的事终于成为事实了! “钟离的守备军只有三千,就算国义之为历战的英雄,也不知道能够坚守多久!” 从中卫将军——王茂开始,他的左边就是陈庆之,所有的僚将都无言地盯着地图。自北方而来的战报也-一地送到了萧衍的眼前: “魏军的总数八十万!” 这正是陈庆之四月时所预测的数字,而更详尽的报告随即而来: “骑兵二十四万、步兵五十四万、水率两万…” “光是骑兵就有二十四万…!” 王茂喃喃说道。其他的延臣也都感到吃惊。这当中只有陈庆之的声音和其他人不同: “太少了…,, 萧衍听到之后说道: 必八十万的军势应该不算少吧!” “不,臣指的是水军。如果只有二万水军的话,那再怎么说都是太少了!” 萧衍再度开口道: “对魏来说,应该不是以水军来决定胜负的,只是要将兵员运过淮河这个目的的话,那二万并不算少吧1” “不,真的是太少了!臣本来预测魏应当准备十万左右的水军才是.回…” “那只不过是预测错误罢了!原来子云的预测也会出错呀!你只要向朕道个歉,肤就原谅你广 随着萧衍的笑声,廷臣们也笑了起来。如果要破魏军的攻势,最后还是要使用水军才行,因为如此的决议而笑。陈庆之也暧昧地笑了一下。但立刻就止住了。 是自己在什么地方漏估了吗?陈庆之敲着自己的手指。一旦梁的水军进入淮河之中,魏的军队立刻就会被分断为南北两半,而与本国之间的联络断绝…像这种程度的计算,魏军不可能没有想到才是。 中山王、或者是杨大眼,他们到底在想些什么呢? 从王座上看着陈庆之努力东想西想的样子,萧衍虽然露出有趣的表情,但还是转向了王茂,问起昌义之的报告文: “对了,这篇文章的札式相当严谨,昌义之虽是忠勇无双的良将,但应该没有如此的文藻才是广 “起草这篇文章的,应该是昌义之的记事才是!”“哦,他的名字是?” “这是我从钟离的使者听来的,如果没记错的话,确实是叫梁伟,字山伯。” 一瞬之间,陈庆之想起了这个名字: 姓梁,名伟.字山伯。 这不就是祝英台一直在寻找着的人吗? 陈庆之探身向王茂询问道: “这个姓梁的人物,是什么样的经历?又是哪里出身的呢?” “呢…这个我就不知道了!为什么会想要知道这些事呢?” “因为他也许是我认识的人也不一定!” 至于再进一步的事情,陈庆之想要尽量避免,他不希望被追及,不过,知道梁山伯的人倒是一个也没有。 陈庆之后来才意识到自己已经公私不分,幸好萧衍也命廷臣们先回家,在再度召集前必须要想出对策。然而陈庆之在退出后就直接往曹景宗的宅邻而去,本来陈庆之的家就比曹景宗的要远,因此在形式上他只是顺道前去而已。 来到宅邪见到了赵草,他说主人曹景宗目前正在长江岸边做着军船的准备。而当陈庆之提出祝英台的名字后,赵草立刻将他引进了一室之中,并前去叫祝英台出来。 迎着陈庆之,祝英台行了一礼。陈庆之则说出他的来意: ‘俄是因为有件事情一定要让你知道才来的,我立刻就要回到圣上的御前,所以时间并不多…” 连坐下来的时间都没有的样子,陈庆之首先向一脸疑问的祝英台确认道: “贤弟所寻找的人,是不是姓梁,名伟,字山伯?” “是的,没错!” “找到了!” 对于陈庆之语中的含意,突然之间祝英台竟然不能理解,因为实在是太唐突了!而当理解了其中意义的时候,她的表情便含满了光辉,正想说些什么的时候,陈庆之却挥手制止了: “不,我的说法不太正确,应该说是知道梁山伯殿下的所在了才对广 “就真是这样也真是谢天谢地了!请问他现在人在哪里?是在建康这里吗?” 陈庆之摇了摇头: “很遗憾,并不是在可以立刻见面的地方,是在钟离。” “钟离…是那个北徐州的…” 祝英台曾在书馆中学过地志,也以自己的双脚旅行过,当然知道钟离这个地名,以及其所在。 “是的!日前正在魏军的包围之下。” “魏军?” “中山王已经带了八十万魏军攻打钟离,钟离的守军只有三千,现在只希望能够早一日出兵拯救他们…” 祝英台的身体一下倒到了地上。不,其实在落地之前的瞬间已被陈庆之抱住。陈庆之虽然有所反应,但只有上身突出,就这样抱着祝英台而跌了下来。 祝英台因心理上的冲击所引起的贫血导致视野狭隘。后海说出这个坏消息的陈庆之,忍着背部的痛楚想要抱着祝英台起身。 但瞬间,陈庆之的表情变了! “这是…不…该不会…” 无意义的呢哺为一阵大声狼所淹没: “陈将军,请您住手!” 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