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卷六十三 (第5/5页)
盗贼四起,王竞想方设法悬赏抓拿贼人,不出数月就全部抓获。夏秋季节之交,沁水泛滥,王竞征发百姓修筑堤坝。土豪劣绅和狡猾的官吏趁机作恶,搜刮民财。王竞核实情况后,把要征收的费用几乎削减了一半。全县百姓编了谚语说“:西山至河岸,县官两人半。”因为前任韩希甫与王竞相继治理河内县,都很有才干,而绛州正平县令张元也有些业绩,但比起两人则赶不上,所以谚语这样说。 天眷元年(1138),王竞转任固安县令。皇统初年(1141),参政韩窻向朝廷举荐王竞,于是便召他暂任翰林文字之职,并兼任太常博士。皇上下诏书,命令做金源郡王完颜娄室墓碑的碑文,王竞完全按实际情况来记述,又请国史校对,因而当时的人都把他写的碑文作为范例。天眷二年,在馆阁的考试中,王竞的文章位居魁首,于是他被正式授职。 后来,王竞升迁为尚书礼部员外郎。当时海陵王执掌国政,处理政事都由他一人做主。他想让百官在处置朝政时都避开朝堂。王竞说,作为臣子没有避讳朝政公事的。于是,海陵王才终止了这种做法。萧仲恭由于作为太傅统领三省的功绩而加封亲王,他想援引辽国的旧制,使亲王使用紫罗伞。事情下传到礼部,王竞和郎中翟永固明白地说这不对,最终没让事情通过。海陵王因此很看重王竞。天德初年(1149),王竞转任翰林待制,迁升翰林直学士后,改做礼部侍郎,后又升为翰林侍讲学士,改任太常卿,与其他人一起修订国史。再被提拔为礼部尚书,仍然参与编修国史。 大定二年(1162)春天,王竞跟随太傅张浩进京朝拜,皇上下诏书重又封他为礼部尚书。这年,王竞奉旨搬迁睿宗的陵墓,所行礼仪不符合典礼制度,结果他被削去两级官职。皇帝又下诏令他创制五龙车,让他兼任翰林学士承旨、编修国史。大定四年(1164),王竞死于任上。 王竞学识渊博,能做文章,善于草书、隶书,擅长写大字,两京宫殿上的榜文题字都是王竞所写。士大夫推举他为书法第一人。 杨伯仁,字安道,是杨伯雄的弟弟。他本性孝顺友爱,读书能过目成诵。皇统九年(1149),杨伯仁考中进士,但他为了侍奉父母,并不要求安排职务。天德二年(1150),他奉旨接受翰林文字之职。杨伯仁本名伯英,为了避太子光英的忌讳,才改成现在的名字。 海陵王曾经有一天晚上召杨伯仁来赋诗,杨伯仁诗兴很高,不到二鼓的时间就做了十首,海陵王十分欢喜,把外衣脱下来赏赐给他。海陵王射乌鸦,杨伯仁献上《获乌诗》委婉劝谏。伯仁父亲去世,他守孝期满后重新任职,皇上赏赐给他金带袭衣,又赐给他白金,以便奉养母亲。杨伯仁改任左拾遗。进士吕忠翰在殿中考试时已经名列第一,却没有宣布他的名字。海陵王把吕忠翰在科举考试时做的文章拿给杨伯仁看,问他文章是好是坏,杨伯仁回答说:“应该属于优等。”海陵王说“:那么这人就是今日殿试的状元了。”杨伯仁因为自己事先知道吕忠翰排名第一,于是就夜间住在谏省机关,直等到宣布了他的名字才从谏省出来。海陵王非常赞许杨伯仁做事的谨慎周密。杨伯仁被转调为翰林修撰。 孟宗献在乡试中以第一名考取举人,杨伯仁读了他应试的文章,称赞他“这个人必会成就大名”这一年,孟宗献在府试、省试、殿试中都得了第一名,号称“孟四元”,当时的舆论都认为他通晓文章。按照惯例,状元的官级是从七品,授职承务郎,而世宗由于孟宗献的与众不同,授予他从六品官级,任命他做奉直大夫。 杨伯仁改任了著作郎。遇到他母亲逝世,守孝期满脱去孝服后,他调迁为镇西节度副使,进入朝中任起居注,并兼做左拾遗,常上书谈论各方面时事。杨伯仁又改任大名郡少尹。大名郡里的土豪劣绅横行霸道,没人管制得了,百姓深受其害。杨伯仁把他们的党羽清除干净,使全郡境内安定下来。他审察馆陶县大辟的案子,获知了其中的冤情,馆陶人因此给他修建祠堂。大名郡的府尹是荆王完颜文,他由于贪赃枉法被削去封号,降职为德州防御使,身为同知的裴满子宁和杨伯仁、判官谢奴,都因为没有能够纠正荆王的过失而被解除官职。杨伯仁被降为南京留守判官,改为同知安化军节度使,到任三天的时候,被召为太子右谕德,兼侍御史,改任翰林待制后,再次兼职右谕德。 杨伯仁做了滨州刺史。郡中有这样的风气:派出做事的家奴逃跑,捉住后可以得到奖赏。杨伯仁到任以后,却斥责家奴的主人,杖杀逃跑的家奴。像这样做了几次,这种坏风气就被制止了。杨伯仁入朝任左谏议大夫,兼礼部侍郎、翰林直学士。依照以前的规矩,谏官和文学侍从都要进入宫禁值班。皇上怜恤杨伯仁的辛苦,特别恩准他免入宫禁值班。杨伯仁改做吏部侍郎,仍然兼为直学士。郑子聃逝世,宰相举荐杨伯仁接替他的位置。于是,杨伯仁被提升为侍讲,并兼任礼部侍郎。 杨伯仁在翰林的时间很长,文章词采典雅华丽。皇上说:“自韩窻、张钧之后,有翟永固,近期就是张景仁、郑子聃,现在就只有杨伯仁罢了,其他人没见谁会做文章。吕忠翰起草《降海陵庶人诏》,几次修改加工,却始终不能完全符合朕的意思。状元尽管以诗词文赋冠盖天下,但至于作为使节相互往来,未必都会应对言辞。凡是进士,可以先让他们补充京城外官位的空缺,等考察出其中有善于写文章的人再召来任用。”不出数月,杨伯仁受命兼任左谏议大夫,没多久,又兼任太常卿。 大臣们推荐了几位能够修撰起居注的人,皇上让杨伯仁领导他们工作。杨伯仁身体多病,跟随皇上驾临上京,走到临潢的时候,由于当地气候寒冷得了感冒,于是返回中都。第二年,皇上回驾中都,派使臣慰问杨伯仁,赏赐他药剂。这年,杨伯仁逝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