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隋朝春秋 (第6/7页)
人物宇文达率兵守在离宫外,把宣华夫人等女官全部从文帝病房赶走,病房前只留右庶子(皇太子的侍从官)张衡一人侍候皇帝。没多久文帝驾崩,享年六十四岁。 因为文帝是在特殊的情况下驾崩的,后世关于他究竟是怎样死的,说法千奇百怪。有人说文帝是被自己儿子杨广(杨帝)杀害的,如(隋唐演义)小说中描述的那样,直接凶手是张衡。在其他的书籍也有相同的看法,《十八史略)、《通历)这样的民间资料中也有‘“血溅屏风”的记述。 但是,正规的史书(隋书)却没有这样的记载。《隋书)是唐代编着,对扬帝的缺点、过失、罪行大为苛责,尽管这样,它却没说文帝是他杀害的。 实际上,文帝当时已经病危,没有杀他的必要。文帝躺在病房里,已断绝了与外界的联系,不必动手也会自毙,根本不需再染一手,更没必要背上杀父杀皇帝双重大罪的恶名。小说、戏剧中把杀害文帝的凶手说成是张衡,或许只是因为他是看着文帝断气的人而已。如果真是他杀的话。让文帝断气根本没必要耗那么久。杨广没有诏书也能当上皇帝,因为他早已是正式的皇太子了。 文帝病逝的消息是七月二十日发表的,从文帝病倒到死去这段时间里,杨广和杨素两人紧张的策划活动肯定是存在的。父亲死后,杨广即位,成为用朝第二代皇帝——杨帝。 新皇帝登段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杀兄。他派杨素的弟弟杨约为使者,赶赴长安杀死被软禁的哥哥杨勇。古代杀害重要人物时有不能让被害人流血的礼节,杨勇是被白绢带勒死的,为了斩草除根,他的孩子们也被处死。 杨帝杀了哥哥,接着又要杀害胞弟汉王杨谅。杨谅没有束手待毙,而在他管辖的西北五十二郡举旗造反了,历史上称为“汉王之乱” 汉王的造反,与其说是野心发作,不如说是心理上受了挤压而产生的反抗情绪。他基本作战计划不明确,军事行动不统一,因此失掉了多次取胜的机会。据(隋书-庶人谅传)中记载,杨谅“不能专定,乃二策兼用。”意思是说,当将领们对作战计划意见不同时,他不能果断地做出统一的行动决定,致使作战行动混乱。 杨帝命令杨素去讨伐汉王。这个陰谋家,比通事犹豫不定的汉王要有胆略,做事也果断,他命麦铁杖为先锋,率精兵五千,冒着大雨迅速挺进,两军在清源相遇,展开激战,汉王损失一万八千名将士之后溃败,逃进卞州城内。杨素率大队兵马兵临城下,逼迫汉王投降了。 杨帝没杀杨谅,免除了他的职权,把他软禁起来,不久就死了,总算有一个是自然死亡的。 和杨帝争夺帝位的血亲,终于一个接一个地被歼灭了。 V 杨帝即位之前是虔诚的佛教信徒。这是因为他受到父亲文帝黄陶的关系,在其他方面他也有类似父亲的地方。 杨帝信教的目的之一,在于以佛教的形式,扩大他在社会上及政治上的影响力。另外,从前南朝陈国的佛教盛行,隋征服陈国统一天下之后,必须保护南朝陈国的佛教,进而达到南北文化融合的目的,为此杨帝在长安还特意修建了日严寺。 即位当年的十一月,杨帝鉴于洛阳地理位置的重要,把这里定为东都,作为执行国务的重要城市,与长安同属一个等级的都市,并在当地建寺院,迁住僧侣二千人。 杨帝还尽最大努力,与北方游牧民族突厥国建立友好关系。突厥从六世纪中叶开始生活在亚州北部高原地区,是强盛的土耳其三国血系的游牧民族。南北朝时代,北朝的各国都惧怕突厥的武力。用统一全国后,立刻实行了新的政策,以军事和外交双管齐下而制住了突厥,因为突厥分裂为东西两半,隋一方面讨伐西突厥,另一方面和东突厥友好相处,东突厥可汗启民被隋文帝封王。 大业三年(公元六。七年),杨帝在文武官员的陪同下车五十万大军越过万里长城去见启民可汗,以向北方炫耀大隋朝的实力。历史上把这次行动叫杨帝的“北方巡幸”当时,杨帝作了一首有名的诗(饮马长城窟行)。`` ¥R%ot狄民赵,悠悠万里行。 万里何所去,横漠筑长城。¥R%`` 此时此刻,杨帝不但具备皇帝的自视,而且具备诗人的感性。他目睹广阔的原野,思绪万千。他喜爱山清水秀的江南风景,也很中意塞北草原的风光,面对浩瀚的沙漠涌出丰富的感觉。七百年前的昔日,年仅十八的汉朝大将霍去病率大军踏破万里荒野讨伐匈奴,今天自己又率领大军北上,不过,这次是为促进友好而来。 扬帝诗意大发,继续吟道:`` ¥R%北河秉武节,千里卷戎旗。 山川互出没,原野穷赵忽…¥R%`` 接下来是:`` ¥R%千来万转动,饮马长城宏。 秋昏塞外云,雾暗关山月。 岩缘驿马上,空系烽火发。 长城俟借问,单于入朝谒。¥R%`` 此刻,杨帝坐在被称之为“观风行台”的移动式宫殿的王位上。这是个巨大的建筑物,能容纳近千人,建筑物底部安装无数车轮,由一千匹高头大马拉着,能自由地移动。突厥人在十里之外就能看到这宏大的移动官殿,惊吓不已。 杨帝受到突厥启民可汗的热烈欢迎,可汗的夫人义成公主原来是北周皇族的公主。杨帝送给突厥绸缎二十万匹,得到皇族的接待,汤帝心情舒畅地返回都城,北方巡访获得圆满成功。 但是,杨帝得意洋洋的情景终于以悲剧告终,那就是老臣高额的死亡。 杨帝即位后,他把高颀召回皇官,给了他一个虚头衔,以表示自己比已故的父亲文帝更为心胸宽宏大量,这当然只是做给人看的。高顾虽然年事已高,但耿直的性格毫无改变。他在杨帝面前,毫无顾忌地提出自己的看法: “修筑长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