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翔万里_第四章天下风翔万里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天下风翔万里动 (第1/6页)

    第四章 天下sao动

    1

    春天,柳絮漫天纷飞,犹如雪花飘飘洒洒。无数的雪白绒毛随风飘扬,花木兰站在原野上,接受风雪的洗礼。柳絮落在木兰身上,顿时全身皓白。贺廷玉骑在马背上看上去就像奔驰在白雪皑皑的大地。大队人马行走在浩瀚无垠河北原野上,飘洒的柳絮在阳光反射之下,显得格外轻柔妩媚,把人们带人梦幻之中。

    大业九年春,木兰十九岁,她从军第三年,第二次征辽战役的敕令已经颁布,由全国征集的将士再次汇集到深郡。三年前木兰徒步到深郡,三年后的今天,她已经是朝廷的官员了,骑着战马,巾帼英姿显得格外成风。柳絮如花的季节,美丽的风光征服了少女的心,此时她似乎忘记了将要与顽敌高丽军一决雌雄。

    木兰并不后悔今日的征战,女扮男装来到军营是自己的选择,她想,如果今天还在家乡,自己会怎么样呢?年老的父亲来从军,他能活到现在吗?留给一家人的多半也只是悲哀。倘若自己在家,不是被连一面也没见过的男人娶走,就是被接了圣旨的当地郡太守选进后宫做了传女。木兰的家乡,已被杨帝认定为“狩猎处女”的重点地区。

    出征前夕,木兰到洛阳逛了四个月。

    沈光和贺廷玉多次约木兰到洛阳去玩:

    “子英,洛阳是个很美丽的花城,我们一起去踏青赏花怎么样?”木兰起先没答应。后来再约,由于担心对方怀疑自己的身份,所以木兰也就没有拒绝,和他们约了一起去逛街。

    洛阳城是隋杨帝即位后,二百万壮了用了十个月迅速建成的。它是根据宇文馆的设计建造的。天才工程师宇文他仅想到如何把自已的构思用建筑形式表现出来而已,至于二百万民众在建设中要付出多少血汗的问题,他是完全没想过的。

    长安城是正方形,洛阳城的布局则没有那样规整,从空中俯视似乎有点歪斜。洛水从东向西流,在市街中央穿过,河上有大大小小不同的几座桥。城区的西北部有宫城和皇城,宫城是天子的官殿,皇城是官府办公的场所,两城合在一起统称内城。全城面积,用今天的计算单位来计算,约五十平方公里,市内道路整齐,贯穿全市。市内分成一百零三个坊,每个“坊”是边长为三百步(约四百四十一米)的正方形。

    受地形的限制,字文馆在设计洛阳城时,果断地改变了中国传统方式左右对称的城市布局,使这座城市别具风韵,把城市的各部分与天子联系在一起。以洛水的流水喻天上的银河,把京城看成天帝的皇居“紫微宫”架在洛水上的最大的桥和宫城的南边正门相连,叫“天津桥”天津意思是天上疆界上的港,在这儿停、发驶往银河的船。因此,在天津桥的周围成了洛阳最热闹的场所。桥长三百步,宽二十多步,涂朱红色,这里从早到晚人、车与熙来攘往,其中包括到皇城的官僚权贵、商人、以及僧侣和胡人。洛阳城的东市集中了世界各地的商人,形成了一个国际贸易大市场。在这里有头发眼睛的颜色特别的外国人,桥头坐着占卜师,从西域地区来的胡人,吞剑吐火,精彩的表演博得众人阵阵掌声,历史上隋朝和唐朝统称“隋唐世界大帝国”这与当时事实相吻合,一点也不夸张。长安和洛阳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人。杨帝本人也十分好客,喜欢外国人来访,对来访者很热情地招待。大业六年(公元六一O年)正月十五,洛阳集聚了很多外国来访的官员和使者,在端门卫搭舞台演百戏,演出杂技和曲艺,演出的广场周围长约五千步(约七公里多)光是伴奏的艺人,就达一万八千人,到了夜晚灯火辉煌,热闹非凡,现在中国每年正月十五日的“元宵节”就起源于此。

    木兰等三人走过天津桥,向北来到一座高二层的酒搂,邻桌有一个客人,一个人占着一张八个人用的大桌子。

    这是一个眼睛很锐利的男子。桌上放着砚台,手在研墨,桌上还有笔和纸。看样子醉汉要即兴写诗,木兰只猜对一半,醉汉研究墨拿起笔,起身,深吸一口气,不看纸,却把笔对准墙,用有力的笔锋在墨面上写起诗句来,笔势洒脱,字迹苍劲有力,气势贯通:

    金风荡初节,玉露凋晚林,

    此夕穷涂士,空或郁陶心。

    壮士的诗和书法都不俗,把男子汉的阳刚气概淋漓尽致地刻划在墙上,酒楼的店主想说话,又不敢出声音,无可奈地站在一旁,他继续挥动着手中的笔:

    樊啥市井徒,萧何对笔史,

    一朝时运合,万古传名器。

    他把诗写完后,笔一扔,墨溅了一地,顺手拿起桌上的银杯,把酒一饮而尽,锐利的眼神盯着店主,十几块银子抖在桌上,撞出清脆的响声,二话没说,拍拍身子,转身就朝店外走去。店主摇摇头,拿过银两。一直没说话的沈光,深吸了一口气说:

    “写这样的诗,官府发现是要治罪的…”

    人们都知道樊啥、萧何两位是汉高祖的功臣,但是“樊啥市井徒,萧何刀笔史”这二句的意思是樊啥为普通百姓,萧何是位小官,原本皆为著藉无名之辈。笔者通过名人,暗示自己,从后两句诗能看出这位诗人目前不得志,盼望着时来运转,留芳千古,强烈的欲望包含在字里行间。

    “一朝时运合,万古传名器-看来这位仁兄似乎颇为抑郁;希望能在史册间扬名立万,这种想法如同云雾般从他的诗中涌出来…”

    木兰倒觉得,与其说是云雾,不如说是瘴气,墙上的十六句五言诗令她觉得好像是用黑色的血写出来的一般。沈光颇为好奇,向店主探问了这位客人的来历。

    一他便是燕山公哪,可是名门富豪出身的贵人呢…”

    燕山公,姓名叫李密,字法主。有的史书说他的字为玄这。南北朝以来就是名门之主,木兰却对其名不甚知晓。

    “名门之主的眼神那么凶狠啊…”这是贺廷玉的评价,木兰也抱有同感。但这位蒲山公李密容貌端正俊秀,眼中透露出锐意,闪烁着渴望的光。沈光的视线注视在木兰的侧面,微笑着对木兰说:

    “这个人心里忧郁,别被沾染上了,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