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宫名媛王昭君_第二十八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八章 (第4/4页)

的,手足无措!做什么事都打不起兴致,也不知道怎么去做。”

    昭君感觉神态严重了,不自觉地说:“照此看来,昭君可真罪孽深重!”

    “不,不!”皇帝急忙分辩:“你这么想,可是大错而特错了!”

    “那么,昭君该怎么想呢?”

    看她是真的困惑不解,皇帝便很起劲地教导,实在是提出他自己的希望:“你应该这么想:‘有我陪伴,对皇帝就是很大的鼓励,能够激起他的雄心壮志,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这是最值得夸耀,最值得安慰的事。’”

    昭君更为困惑了:“真的没有想到!”她说:“昭君对皇上有那么重要。可是…”

    她没有再说下去,皇帝不忍催她,怜爱地轻抚着她的手,让她想停当了再说。

    好久,昭君仍是不开口。这就表示她有碍口的话。皇帝认为应该有所鼓励,才能让她说出来,便温柔地说:“不要紧,昭君,在我面前,什么话都可以说,不必忌讳。”

    “我是在想,世事不测,祸福无门,人生总有一死——”

    “嗨!”皇帝不以为然地:“好端端地提这些话干什么?”

    “请皇上赐谅,昭君不能不提。皇上福祚绵绵,昭君是一定死在皇上前面的,那时候,皇上又怎么办?”

    这一下将皇帝问住了。“我从来没有想过!”他摇摇头。

    “是的,昭君料想皇上亦不曾想过,如今请皇上试想一想。”

    “我不敢想!”皇帝摇摇头:“太可怕了!”

    昭君非常失望,不由得用质问的口气说:“皇上一再垂示,有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不道这么一件事都放不下!”

    皇帝惭愧地低下头去。自己觉得是遭遇了无情的考验,想了好一会,叹口气说:“真的有那么不幸的一天,我亦只好自怨福薄。”

    “是!”昭君面容肃穆地说:“皇上亦只好善自排遣。”

    皇帝无话可答,交谈形成中断。沉默中回想说过的话,忽然发觉昭君的态度有异。她所说的一切,似乎都出于彼此不再见面这个假定,这是何缘故?

    这样一想,皇帝大为不安。同时也想到了一件事,毫不考虑问了出来。

    “昭君,你那天进宫见皇太后去了?”

    “是的。”昭君答说:“是向皇太后谢恩辞行。”

    “你怎么说?”

    不问皇太后有什么话,而问她怎么说?昭君知道皇帝动了疑心,答得不妥,立刻便是一场大风波,所以话要想一想才出口。

    “昭君当然不能奏上皇太后,说是到得雁门,便即折回。

    只照就此出塞,怕难再见的情况,叩谢皇太后的恩宠。”

    “这才是,”皇帝放心了:“皇太后怎么说?”

    “话很多。”昭君一面想,一面说:“皇太后一再叮嘱,沿路自己小心,又训诫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关切之情,感戴不尽。”

    “皇太后对你,可有恋恋不舍之意?”

    “那自然有的。”

    “这就是了!”皇帝兴奋地说:“等你重返长安,皇太后不知道会怎么样的高兴。”

    “重返长安!”昭君在心中默念。突然悲从中来,落下两行清泪。

    昭君心想,皇帝的看法,只怕与事实适得其反,而亦由此可见皇帝对太后全不了解,自己是无论如何没有办法使得太后与皇帝两皆满意的。唯一的自处之道,只是不动感情,冷静思考,求其心安而已。

    因此,她改变了态度,不再说那些隐含规劝譬解的话,甚至也很少开口,只静静地倾听皇帝在谈近些日子来,如何百无聊赖,如何只以七弦写忧?诸如此类的身边琐事而已。

    由七弦琴谈到琵琶,皇帝感叹地说:“此一别至少亦须三个月,你的琵琶一时听不到了。可能为我奏一曲?”

    出于皇帝的要求,依礼本不得拒绝,而昭君却又另有想法。她的琵琶岂止三月,只怕今生今世再也不入汉家天子之耳了!就为了这一点,她毫不犹豫地答说:“昭君遵旨!”

    不巧的是,煞风景的更鼓忽响,夜阑人静,风向又顺,听得格外清楚。是四更天了。

    “辰光过得好快!”皇帝惊讶地说。

    昭君正要答话,只见帘幙微动,知道是秀春在外面,便提高了声音问:“有事吗?”

    “是!”人随声入,秀春跪下说道:“启奏皇上,匡少府命春代奏:鼓打四更,皇上应该启驾回宫了。”

    “知道了!”皇帝很快地答说:“你告诉匡少府,一会儿就走。”

    “是!”秀春答应着,却仍跪在那里不起身,只拿眼望着昭君。

    “皇上请回宫。”

    “不!昭君!”皇帝的声音怯怯地,有着求情的意味:“你就让我多坐一会吧!”

    昭君真不忍心再说了。但殿外却有一个苍劲的声音响起:“臣匡衡有要事面奏。”

    皇帝迟疑了一下,向秀春做个手势,示意传召匡衡入内,但却是一脸的无可奈何。

    “奏皇上,天一亮,职驾回城,诸多不便,而况今天是皇上朝慈寿宫的日子。”

    皇帝一惊:“是今天?”

    “是今天。”昭君也记起来了,为匡衡代答。

    皇帝每逢三、六、九朝慈寿宫,是太后很看重的一件事。

    倘或愆期,必会查询,那可真是“诸多不便”了。皇帝无奈,只得起身。

    皇帝黯然地叹口无声的气,一步重似一步地踱了出去。昭君心里当然很难过,但强制克制着自己,保持漠然的脸色。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