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八章 (第3/4页)
“二妹,”林采提醒她说:“必是极紧急之事,不妨从权。” “那只有隔着殿门相语了!” 于是一个在槛内,一个在槛外,隔着屏门交谈。匡衡第一句话就是:“长公主只怕要在桂宫多住几天了。” “喔,是何缘故?”昭君吃惊地问。 “皇上的意思,”匡衡无可奈何地说:“是要另谋挽回之计。倘若顺利,长公主就不必再往前走了。在这里住些日子,就为的是等候消息。” “奇怪!”昭君问说:“所谓另谋挽回之计是指什么?” “皇上未曾明谕。” “照匡少府你猜想呢?” “或者,”匡衡很吃力地说:“或者是去求皇太后。” “求皇太后?”昭君越发不解:“求皇太后什么?” “是匡衡猜想,未必是真。” 话越来越离奇了,而匡衡已在槛外顿首告辞。 “夜深了!长公主请安置,好在尚有数天耽搁,一切都不妨等到明天再说。” 这话也是,但明知尽有时间,可以打听详情,却怎么样也放心不下,与林采两人谈了一夜,无非都是揣测之词。 第二天睡到近午时分才醒,只见秀春神色紧张,颇有诡秘的神色,便顾不得梳洗,先就问道:“你为什么这样子,可是听见了什么?” “不是听见,是看见。” 秀春低声说道:“看周祥来到,查看各处通路,似乎…” “似乎什么?” “我是猜测,只怕皇上要来!” 这又让昭君上了一段心事,不知道皇帝来了,见还是不见。少不得又跟林采商议,结论是:不能不见,但以长公主的身分觐见。 到得黄昏,可以断定皇帝是不会来了。由于前一夜没有睡好,这晚上昭君早早归寝,不知过了多少时候,突然惊醒,罗帐昏昏,一灯如豆,仿佛犹在梦寐之中。秀春的声音,却是很真实的。 “长公主,长公主!匡少府求见。” “怎么又是深夜求见?一之为甚,其可再乎?”昭君有些不高兴:“你告诉他,有话明天再说。” “匡少府说了,他也知道这时候求见不适当,不过今夜的急事,比昨夜还要急。他只请长公主隔门接谈,说一句话就行。” “也罢!”昭君无奈地说:“取我的衣服来!” 到得殿门口,门外匡衡说道:“深夜求见长公主,而且又是第二次,咎歉之情,非言可喻。不过车驾已快到了,不能不来通报。” “什么?”昭君大吃一惊:“皇上要来?” “是!快到了。” “这,这怕不行。我已经卸妆,何能朝见天子?而况又是如此深夜!” “事出非常,请长公主从权。” “实在为难。” “长公主!”匡衡的话中,有着诘责的意味了:“皇上深夜亲临,竟不得一视长公主话别,这件事传出去,只怕诸多未便。” 这是故意找顶大帽子扣下来,昭君倒并不在乎,什么“诸多未便”?与她全不相干。她心里在想:如此深夜,应避嫌疑,不然让皇太后知道了,只怕皇帝要受责备。但坚拒不见,却又于心何忍?春寒恻恻,从长安到此。这番辛苦不小! 转念到此,不由得便说:“好吧!等我略略准备,请圣驾少待。” “是!还来得及。” 于是,秀春唤起所有的宫女。林采当然也惊醒了,分头去办接驾应有之事。而最要紧的,自然是替昭君梳妆。 不一会,灯火辉煌,几案整齐。昭君梳一个便髻,不涂脂,不敷粉。但换了朝见天子的礼服。然后大开殿门,率领宫女在殿外接驾。 皇帝是由匡衡亲自引领着来的。昭君俯伏低头,朗声报名:“赐封宁胡长公主王昭君接驾。” “起来,起来!” 皇帝站定了脚,想看一看昭君的脸,但她的头一直低着,直到入殿坐定,昭君平视,皇帝才发现她脸上隐隐有忧色,不免关切,但却不愿率直相问。 “你没有想到我会来吧?” “是。” “白天想来,怕闹得大家都知道,想想算了,可是不行,想你想得很厉害,非看一看你不可,所以就这么悄悄儿地来了。” 皇帝的声音中,充满了渴慕之情。昭君十分感动,但也有同样的忧惧,怕自己的计划,无法实现。 “你怎么不说话?”皇帝的声音有点焦急了:“我也知道,你心事重重。不要烦,一切都会好的。” “是,昭君也知道,一切都会好的。只有一件事放心不下,请皇上把昭君忘掉。” “办不到!”皇帝脱口答说:“我试过,不成功,真的,昭君,我不骗你,我不相信什么解语花、忘忧草。只觉得跟你在一起,我就什么烦恼都没有了。不,不是没有烦恼,是可以把烦恼丢开,雄心勃勃地去考虑解除烦恼的办法。昭君,我要把天下治理好,实在少不了你!” 那种激动的词色,将昭君一颗近乎灰冷的心,又燃得炽热了。但亦不免奇怪,疑惑。奇怪的是自己竟有这么大的影响力;疑惑的是,自己真的有那么大的影响力? “昭君不相信,”她说:“对皇上有那么重要。” “说实话,我先也不相信你对我会有那么重要,等你一离开长安才知道。昭君,”皇帝执着她的手,很吃力地说:“这一阵子我的心情,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手足无措!” 昭君一惊,怕自己是听错了,求证地问:“手足无措?” “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