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7回 (第1/3页)
第77回 崇德元年十月,北疆羯奴五支作乱,集结草原鞑靼残部,兵锋直指京畿重地,嘉峪关总兵八百里加急奏本,五军都督府遂遣两路大军赴援;同年十月,仁宗第五子,皖藩荆王谋反,亲领府兵及谋逆卫所兵士十万,北上‘反正’。 “十万?!”李氏大惊失色。 明兰扭头道:“大伯娘别慌,定是连伙夫工卒七大姑八大姨都算上了,能有五万就不错了。”曹cao那百万雄师真实水分也就二三十万。 长梧从座位上站起,点头道:“说是。仔细打听了,其实就三万人马。” “…记得太宗武皇帝平定‘九王之乱’后便明令严旨,朝藩王自亲王起,府兵不得过三百,且无封土,无臣民,无吏权,地方都司要按制督察藩王行径,定期向京畿汇报情形。怎么忽儿夫,荆王就出三万兵众来?”明兰走到长梧面前,疑问道。 长梧苦笑了下,答道:“妹子不知,那荆王虽惹先帝嫌恶,早早解往外地就藩,但先帝到底仁厚,且荆王生母嘉贵妃早逝,先帝不忍儿子在外受苦,便对荆王在外许多不肖行径宽容了些。这些年在营卫里也常听说荆王在皖西权势滔天,地方官吏非但不敢言语,还多有帮纵。” 明兰柳眉挑,又问:“那梧二哥哥可知道荆王在藩地行径如何?”长梧呆了呆:“什么…意思?”明兰迅速分解问题:“先说说他如何cao演兵丁?” 长梧想了想,答道:“荆王生母原是先帝爷时奉大将军之嫡女,荆王就藩立府后,大将军送了不少能臣干将过去,府中有几个卫士长颇有能耐;不过荆王似乎更器重自家几个小舅子,常带妃妾家兄弟来京索要兵器银粮。” 明兰又问:“那他待皖地百姓如何?” 长梧摇头道:“荆王要养这许多扈从兵士,只靠藩王俸禄如何够,便是先帝爷再宽厚多赐,也是不足,其余只能百姓出了,还有…皖地许多高门大户多将家中女儿送入荆王府为妃妾,这样来,地方豪族自和荆王绑在块儿了。” 明兰不可置否弯了弯嘴角,再问:“那荆王平素行径厚薄如何?”长梧被个接个问题绕晕了,只觉得这个小meimei虽语气温柔,但句句问到要害。 坐在上首盛老太太皱眉不悦,轻喝道:“明丫儿!怎么说话?句赶句,这是个姑娘家问么?”明兰也不回嘴,只老实低头站了。 在座盛家人都听两眼发指,李氏和文氏目瞪口呆,长松张大了嘴,盛维听入神,连忙摆摆手,道:“婶婶不必责备侄女,问好,们这儿正团浆糊呢;侄女和梧儿这么问答,倒有些明白了。就是说,那荆王任人唯亲,盘剥百姓,与将士也未必心,这么说荆王谋逆未必得逞喽?明兰,有话就问。”这话是对着盛老太太说。 书兰也起劲道:“是呀,是呀。” 盛老太太看了遍屋内,俱是盛维自家人,遂朝明兰点了点头,明兰欲知还有许多,便不客气上前步,对长梧又问道:“二哥哥离京时,京卫指挥使司和五成兵马司是怎么个情形?兵丁是否满员?器械是否常备?各个指挥使可有调动?” 这个长梧最清楚,立刻答道:“皇上登基近年来,指挥使级只调了两三个,不过同知把总都统级却换了不少,提拔了许多寒门子弟,就是其中之。上任后,们陆续接了许多条整顿指令,不许吃空饷,不许懈怠cao演什么。” 盛维神色松,略有些放心看了李氏眼。 明兰又追问道:“那北疆叛乱呢,京城出了多少人马?”长梧约莫估计了下,道:“们行到鲁地时,听说,五军都督府府拨调了大约三分之二将士。” 明兰沉吟片刻,最后问了句:“那豫中和苏西…如何?” 长梧知道明兰意思,深叹口气:“这十几年来,荆王每年回京几次,这路上…唉,那几地卫所和宗室藩王俱和他交好。” 明兰忍不住微笑了:“那梧二哥哥还紧着要回京效力?” 长梧捶了下身旁案几,悔声道:“那怎办?” 文臣靠嘴皮子和案头工作来熬资历,可他们武官最好晋升途径是打仗,上回‘申辰之乱’就让多少像长梧样非勋贵子弟出身低级军官上了位。 明兰看着长梧脸懊恼神色,心里暗暗替他补上想说话:这荆王也太猥琐了,要谋反也事先给个风声呀,若早知道有建立业机会,他就不会回来了;可现在… 李氏忙过去抚着长梧肩,慈心苦劝:“梧儿呀,打仗升官机会有是,如今外头乱成锅粥了,千万别出去呀,媳妇儿还怀着身子呢,可不能有个好歹。” 盛维虽然也希望儿子加官进爵,但到底心疼儿子,也道:“母亲说是,人最要紧,何况…谁也不知道…”书兰快口接上:“谁也不知道哪边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