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六章 (第6/7页)
难怪近十年来,边事的征伐无往而不利,原来都是些高手在领军。 芙蓉道:“是的,目前只是一批副将参将之流,就令朝廷很不安,因为他们有结成一党的趋势,彼此之间,互相照顾,前云南总督鄂尔泰镇滇边,献改上归流之策以制苗,颇具成效,苗人都已归附,可是有两名游击因贪货而勾结流官,压窄生苗,造成苗疆五酮之变,乱事由张广泅平定了,也斩了那两名游击,一身兼领云贵两地的总督,那知这两名游击就是玉龙寺出身的。” “玉龙寺还敢报复不成?” 芙蓉一叹道:“后来大金川生变,张广泅再度拜帅而以大学士纳亲监军经略,纳亲受了一些部属的唆弄,处处与张广汹为难牵制,乃至张广泅师出无功,圣上只好再派福康安前去,居然奏功而凯,张广泅斩首,纳亲赐节,这是去年的事,今年张广涸的后人向家父秘密投诉,说大金川之役,根本就是几个部属故意为难造成的,当胜而不胜。家父拿了那份名单密奏圣土,发现全是玉龙寺里的人。” “这太不像话了。” 芙蓉道:“是的,圣上要我把名单上的人提来秘密一审,才知道他们是得到玉龙寺的指示要互相照顾。” “这么说来,玉龙寺对外面的情形很清楚。” “不错,他们不应该管外面的事,居然管了,所以圣上认为玉龙寺这个圈子已经成为肇祸根源了。” 杜云青沉默不语,芙蓉道:“云青,我不是拉你来为朝廷尽力,因为那些人为了掌权,故意制造事端而造成民变,最近已有十几处呈奏,都是请功求上赏的,而民变属实,虽然有的推波助澜,都抓不到证据,这么做对汉家百姓有益无害。” 徐明想想道:“杜爷,蓉姑娘说的是,据我所知,有些人故意煽动一些遗民父老出来倡义,然后又加以告密求贯,结果死的都是些无辜百姓,这个玉龙寺的确是非加以摧毁不可。” 芙蓉道:“朝廷不是没办法对付他们,但圣上希望假手江湖人去对付他们,也是给那些玉龙寺出来的人一个警诫,叫他们安份些,玉龙寺的目的在掌权以左右朝廷,并不想篡位夺政,而且朝廷也不能对那些倡乱的人加以庇护,说他们该造反,我们毁了玉龙寺,朝廷不加过问追究,那些人心中自己有数,也会老实了。” 杜云青道:“好,芙蓉,我信得过你,因为你没有瞒我们,老站在这儿说话也不像话,我们去见王爷吧。” 芙蓉笑道:“我爹说了,他不是以王爷的身份见你们,因此请大家也不要把他当作王爷。” 徐明道:“那对杜爷还可以说,他可以称岳父,我们却又算是那棵葱呢?” 芙蓉笑道:“随便你,除了王爷这个称呼,你爱叫什么都行,如果你也想称老丈人,我就叫爹把九姊收做干女儿,他跟白仙子是朋友,白仙子跟你师父甘大侠是故人,长你一辈总没错。” 说着捉了杜云青的手,一直向前而去,进入水檄,她的手还是不放开,笑着向一个站起来的清叟老人道:“阿玛,这就是杜云青,您可得多小心点,千万别朝他多笑,因为他的剑专在笑的时候对人下手。” 杜云青很窘,没想到她是用这个方法介绍的,但是他很从容地从芙蓉的掌中抽出了手,一拱手道:“老伯。” 称呼用得恰当,态度也是不卑不亢,适度中节。 寿亲王也拱手,哈哈大笑道:“好,难得,难得.杜贤侄这份从容镇定实在难得,不愧为名侠风度。” 笑着解释道:“我这丫头刁钻捉铁,专会淘气作弄人,每次她为引见一个人,总要闹点花样使人难堪,杜贤侄是第一个没有被她难住的人” 芙蓉笑着道:“阿玛,这就是学剑养气的功夫,一个在剑术上有着高深修养造诣的人,在任何状况下都不会失去自制的,这比福康安强得多了吧! 她的神态中充满了得意,笑着道:“福康安西征回来,拜会我爹,我也开了他一个小玩笑,说他新封荣安伯,又赐了贝子街,应该由我爹去拜会他了,他一下子就闹了个脸红耳赤,半天没说上一句话来。” 寿亲王笑道:“福康安骄狂跋扈,胸不容物,怎能跟杜贤侄比呢,这两位一定是徐大侠与杜女侠了。” 因为杜云青有老伯的称呼在先,徐明与杜九娘也就援例称呼,接着三个又跟一边的白玉霜见了礼。 寿亲王把大家都邀到后面坐下,那儿已准备了一桌酒菜,却没有一个侍候的人,一切都是芙蓉在招呼着。 寿亲王举起了酒杯道:“咱们别拘礼,这第一杯就算大家互敬,以后谁爱怎么喝就怎么喝,都不必敬来敬去了,我很少参加酬醉,就是怕这些琐碎虚文,我爱小饮两盅,可是量浅,最多不过三两斤,少了难受,多了更难受。” 干脆、爽利、和气、热情,的确不像个王爷,但是却有一股比王侯列尊贵的气质。 白玉霜跟他很熟,其他三个人却是初会,在杜云青与徐明杜九娘等人的心目中,一个王爷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可是对寿亲王,却不自而然地流露出敬意。 这次会面很愉快,酒喝得很痛快,话也谈得很投机,谈话的内容,芙蓉差不多已经先跟大家打过底子,只是寿亲王的见解更为精辟深远.尤其是关于国器方面的。 “得民者昌,失民者亡,此理自古皆然。朝廷对民间义师并不以为意,因为那些人根本成不了事,稍微有点见识的人,都不会赞同他们的,相反的,圣上对一些真正具有民族大义的忠义之上,还十分尊敬,当他们看不惯义师的作为而退出时,都还受到朝廷的保护。” 脸转向徐明道:这一点徐大侠应该清楚的,令师甘四侠伉俪退出义师后,不改故国衣冠,依然心存故国,避祸隐居,可是他们避的不是官府的缉捕,而是一些昔日义师同道的故人。” 徐明很难过地道:“是的,家师感到很愤慨,那些人找家师的理由是责怪家师不该退出日月同盟而遭致瓦解,其实家师在日月同盟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