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三章征朝溃败 (第1/3页)
第三十三章 征朝溃败 天正二十年七月二十二,丰臣秀吉一面挂念着朝鲜的战局,一面踏上同京之途。 至孝的秀吉,一接到大政所病重的消息,马上自名护屋出发回京,二十九日抵达大坂时,才知道母亲已经故去。由于他专心战事,未被告知真相,以致失去见老母最后一面的机会。 朝鲜之役,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登陆到进击京城;诸将巡抚八道;日本和大明国交战;撤兵与交涉。 秀吉一开始的想法,是由李王带路,一举攻下大明国。现在未达成此目标,他甚为失望。他从六月初派石田、增田、大谷三奉行去朝鲜都城时,已经清楚地预感到将失败了。应是盟友的李王竟倒向敌人那边,不只全力抵抗,还三度击破水军,并催促明军出兵。因此,秀吉命令诸将巡抚八道百姓,其间希望通过交涉和武力,迫使朝鲜降服… 在这期间,朝廷也来阻止过秀吉渡海,而大政所也生病了…对秀吉而言,这的确是凶兆连连。最后他总算下定决心,自名护屋回京,可是一抵达大坂,就得知大政所已在他离开名护屋当天——七月二十二黄昏时去世了。 命运一旦弄人,就难以止息。连秀吉这样的英豪也不例外。曾自诩为“太阳之子”的丰臣秀吉,一抵达大坂城,听前田玄以向他报告大政所的死讯时,茫然了好一阵子,端到面前的茶都忘了用。 “二十二日晨,大政所夫人特地把北政所和三好夫人叫到身边,叹大人此次出征竟是今生永别。” “…”“大人患眼疾,两次延迟出征时,大政所夫人就认定是诀别了。” “…”“但是她说,如果大人能平安回来,她就毫无遗憾了。故,希望大人不再动干戈,平静地度过一生,她一直这样嘱咐北政所夫人,然后就睡着了。” “…”“安稳的鼾声持续到申时,太夫人呼吸突然紊乱起来,不久就往生了…这真是罕见。” 秀吉仍是两眼呆滞。他失去亲人时,总会异乎寻常,鹤松死时就是这样。他放声哭泣,大声悲叹,令人觉得他是个毫无顾忌的孩子。在这种时候,他不再谨慎、不再有顾虑,是天下第一狂放之人。因此,侧近都认为,他这一回得知母亲之死,定会狂态毕露,或会一边大声哭泣,一边在大厅里狂奔。当然,即使他在哭泣,也仍然是自负的。可是这一回,任凭玄以法印怎么说,他毫无反应。 “太夫人还对北政所夫人说…”由于秀吉没有任何反应,法印有些焦躁“大人可能至死都不会停止征战。到时,要北政所夫人好生和江户大纳言商量,想法让您得以安享晚年。” “…”“太夫人把德川大人当成自己的女婿,打心底信任他。” 听到这里,秀吉喃喃道:“哦,她说要把我后半辈子托付给家康?” “是。望您二人像兄弟般和睦,安渡余年。” “法印,关白替大政所送终了?” “是…这…”“他那时不在?” “是,关白没想到太夫人这么快就…那一日去狩猎了。” “狩猎?”秀吉的声音尖锐了起来“嗯?去狩猎了,来不及见外祖母最后一面?怎么处理后事?” “关白说…要赶快去莲台野火葬。可是北政所夫人反对,她说要待大人归来。” “依了北政所的指示吗?” “是…是。” “可怜的母亲…有孙子,孙子却去狩猎;有儿子,儿子却去打她最不喜欢的仗…只有媳妇一人在身边,多寂寞…”秀吉眼中掉下了大颗大颗的泪。这和鹤松去世时完全不同,是深感无常的哭泣。 玄以法印屏息望着秀吉。秀吉这一回仅是饮泣,和鹤松死时他那种夸大的悲伤相比,完全像变了一个人。 “法印啊,我是不孝子,不但没有在母亲身边尽孝,还一头扎进母亲厌恶的征战中。” “不。大政所夫人并未认为大人不孝,她只是担心大人罢了。” “或许儿女只会令父母烦恼。”秀吉看来全身无力,顿时成了一个悲哀的老翁。 法印也甚为悲伤,真想逃离此处,他别过头去,道:“太夫人…一直对北政所夫人说,要她留意,照顾好大人的身体。” “她对我的身体,比我自己还留心啊。” “她们一直处得很是和睦。” “唉!因为我不在她身边,她紧抓住宁宁。人是一定得抓住什么,才能支持着活下去…这是我最近才深深体会到的。” “大人不要这样说。大人要想想回到京城后怎办?” “哦!太阁太过悲伤,无法安排母亲的葬礼——如果天下人这么说,那才是大笑话啊!”说着,秀吉又呆呆地瞪着虚空。 是夜亥时许,秀吉昏倒。醒后,他下令于八月初六为大政所在大德寺举行葬礼,七日在莲台野火化。下令完毕,还没来得及用饭,他靠着扶几低低呻吟着,再次昏倒。 城内一时大乱。有人认为,太阁这是因身体虚弱而病。甚至有人谣传说,大政所的葬礼之后,便得考虑太阁的葬礼了。 太阁的思绪已经模糊了,玄以法印这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