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书峡_第二四回丛桂吐奇磐满眼秋光明夜月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四回丛桂吐奇磐满眼秋光明夜月 (第5/9页)

小兄妹逃往四川避难。日常寻师访友,想要报仇,均未如愿。这年春天,偷偷回乡上坟,正在坟前哭诉,巧遇林秋水,说张和禀赋太差,年已长大,不能深造,只将两小兄妹带去,去年与归福川东相遇,正是学成下山到处寻访燕贼下落之时。近方探出,遭难以前燕贼已早洗手,隐居江西,成了一个大富翁,名姓全改;那年乃是去往邻县山中掘取以前所埋赃银,无心路过,表嫂也是上坟归来,一见生心,害得人家遭此大祸。正要寻去,忽遇师门至交、归福的本门师叔铁樵夫仇大初,告以燕贼已受芙蓉坪老贼之聘往寻壶公。二人虽得师门真传,想杀此贼尚非容易,事前须往小盘谷东南六十里,寻一独居山中的老猎人师良。此人也是燕贼多年深仇,铁樵夫仇太初以前答应过他,三人合力,许能成功,不可冒失上前,以防中他暗器毒蒺藜。只寻到老猎人师良,便有防御之法。二人别时,问知仇太初隐居仙都山鼎湖峰旁,刚由云南迁来不久,因有几个师侄隐居武夷山锦春坪,欲往访看,传他本门最高心法剑术,并各赐一口好剑,以践昔年之约,此时人在仙霞岭访友等语。

    归福闻言大喜,想起仇师叔三年前所说之言,原对自己和陈、毕二人而言,答应到时各赐一口好剑,想不到弟兄六人全都有份。本门心法,玉琪虽得师传,病好之后,日内便要向众传授,到底不如师长指点更好。惟恐错过良机,余、陈、毕三人常时出山,万一都不在家,无人接待,心想:玉琪不学无妨,谷中大雾昏黑,也难寻找,何不趁此两三日工夫往仙霞岭迎去,匆匆对哪氏兄妹说,此去必与李、童二人相遇,可令速回锦春坪,通知余、陈诸人一同等候;便往仙霞岭赶去。为想早到,途向又不对,以为邴氏兄妹今夜明朝必与玉琪相见,自己往仙霞岭,如其扑空,连夜回转锦春坪决来得及,也未绕路赶回,匆匆赶了下去。因知师叔所访那人是一对久居山中的老年夫妇,虽非同道,却是至亲,情份极厚,自己和余、陈诸人并还常往照看,送些钱米,只要人在那里,必可见到。

    哪知到后一问,说人已走,因知众弟兄常往看望二老,行时留话,如有人来,可代告知,说芙蓉坪曹贼已发动全力,连下密令,暗杀诸少年英侠,还不知道锦春坪伏有他的敌人,黄山炼剑要小心防备,一班少年英侠外面走动,更须随时留意,不可走单。最重要是曹贼看出兆头不佳,形势日急,已向铁卫士告密,打算稍一不妙,便发动清廷暴力凶威,向仇敌下那毒手,所用阴谋十分凶毒。明日黄昏前后,必往锦春坪与众师侄相见,践那昔年之约。吩咐众人不要离开,还有话说,对于未来之事也说了好些。

    归福忙又回赶,先还恐玉琪与哪氏兄妹相左,走时天气甚好,未带千里火,入谷好些不便,没有寻去。这位师叔人虽极好,最喜除暴安良,提掖后进,后辈中人只要见到,不论早晚必有恩赐,助其成功,但是有点古怪脾气,既命等他,万一玉琪不回,岂非美中不足?哪知刚进芳兰谷便见众人走来,见面之后把前事一一说出,人也走出老远。

    江、阮诸人见话已说完,内中还有许多敌党阴谋,甚是凶险,好生感幸,再三请余、陈诸人回去。余一力说:“天气还早,仇师叔黄昏才来,去也无用。我们弟兄带有好些路菜干粮,不吃也是糟掉,带回多费手脚。走到午时将近,找个好地方,将我们这几个人所带的吃完,再行分手。三日之后,我们同赶往黄山便了。”

    小妹等见余、陈诸人情意殷殷,只得听之。又走了一段,眼看正午不远,方择一干净山石,大家席地而坐。余、李二人因知黄山萧隐君山居清苦,无什食物,所存美酒想必在斗剑时被好友吃光;兵书峡中物产丰富,饮食精美,但离始信、文笔、天都诸峰尚远,众少年男女英侠也不会为了饮食之故往兵书峡去取用。听江明口气,洞中存粮无多,到后还要另打主意。想起葛鹰有兼人之量,此老为江湖老辈中最有名的异人,久已闻名,尚未见过,打算带些酒食前往相赠,因此所携食物甚多,均是山中腌腊的野味和猪牛干rou,还有十只风鸡。余、李诸人又带有不少熟的路菜,先是各人分带,余、李诸人包扎又紧,还看不出,等到打开,聚在一起,休说生的,便这六人的路菜也吃不完。

    阿婷笑说:“我们走时,每人一个竹丝编的小篮,谁也不曾留意,这一并将起来,单是干粮路菜便有好几十斤,连未煮熟的差不多有二百斤重。这许多东西怎吃得完?难为李六哥想得这么周到,昨夜分手天已半夜,想必从那时起忙到现在,还未睡过呢。我看生的由我们带走,熟的只吃剩一小半,余下仍请诸位带回吧。”

    陈实笑说:“再往前走,天气便凉。六弟因大家不喜油腻,除却rou干熏腊,便是山中土产的笋脯香干等清淡之物,竹篓又是特制,轻便好带,吃不完时带往黄山,要省不少的事。我们村中这类东西甚多,每家都有。就是路上累赘一点,万一遇敌,丢掉好了。”

    江明笑说:“丢掉可惜。我们有这多人,就遇贼党也不至于将东西丢掉。家师洞中实是清苦,平常只吃山粮,荤东西一点没有。这位葛师叔饮食是个大量,转请他吃也是好的。”阮菡笑道:“明弟真馋。早知如此,请六哥办上两担荤菜,让你挑往黄山吃个没完如何?”

    江明笑答:“你不知道我们黄山多么清苦呢。以前我在山中,每日全凭掘些野生山粮野菜度日。我就不知世上还有许多好吃的东西,直到永康虞家吃到许多美味,才知世上食物甚多,嘴也馋了起来。昨日我正着急,这许多人去,我是主人,不管好坏粗细,也应叫人吃饱。洞中什么都没有,如何待承这些嘉宾?莫非初次上门,便请人家自掘山粮野菜来吃,多不好意思呢!所以今早六哥和我说备有食物带去,我先欢喜,还没晓得这多,因恐你们不愿带,特意对六哥说,将它扎紧一些。后来大家收下才放了心,如今再多一倍的人也够吃好多天了。”

    阮菡笑道:“亏你没羞!拿了人家东西,还恨不能越多越好。一个人的衣食,原应以自己劳力求得,不论好坏,吃起来都是香的。既是志同道合,分什宾主?一同掘取山粮野菜来吃更有意思。你前夜还和我说以后为了完成心愿,无论多么困苦艰难均非所计。这一点口腹之欲你便着急,分明下山以来,看惯有钱人家衣食精美,染了一些习气,以致口不应心,只管说得好听,仍是想吃好的穿好的。我也知你好面子,觉着这许多新交良友到了黄山,你是主人,应有款待,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