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九章降伏岛津 (第4/4页)
在茶道方面有着和秀吉同样的抱负。 最近发生的一件事,令利休很不放心。在出征九州的同时,秀吉将目光自南方转向朝鲜。此时,他后悔不该把高丽茶碗拿出来,慌忙把话题从茶具转移到洋教上。 当然,秀吉的做法自有道理。这与他把阵地转移到太平寺没多久,对马岛主宗赞岐守义调派佐须调满、柳川调信、柚谷康广三名使者,给秀吉带来的消息有关。实际上,秀吉过去所提的“出兵朝鲜”不过是他安定海内的一种手段。而义调却信以为真,便派来三个使者,道:“请大人放弃出兵朝鲜的打算。” “朝鲜王绝无反叛之意,连违背关白大人的想法都没有。在下和他们经常打交道,对他们很了解。”另一使者道。 利休在一旁暗自发笑。在堺港成长起来的利休,对于宗赞岐守义调的一切了如指掌——其是担心不能再独霸与朝鲜的交易。 可秀吉的反应出人意料:“好!那么,就不派兵了。不过,让义调转达朝鲜王,要来朝贡我天子!” 其后,秀吉常常这么盘算:何不把高丽、大明国都收入囊中? 宗义调本是为自己打算,却使得秀吉的注意力真正转向了朝鲜。利休最担心的正是这些。因此,要尽快给秀吉找到更具吸引力的“玩物”这便是以师父自居的利休居士当前焦躁不安的原因。 据秀吉所知,堺港人对海外之事了若指掌。若与高丽交易,至多只能让宗义调一人得到更多实惠,可是打通南方的通路,却可以沟通吕宋、安南、天竺乃至整个西洋。况且,日本国只要一把脚踏上高丽,大明国就会来干涉,到时定然进退两难。 “恕在下直言,大人眼光有误。” “哦?”“是,大人刚才说,您了解堺港人的想法。” “哈哈,被识破了,觉得不是滋味吗?” “大人错了,堺港人的想法是让大人获最大利益,让日本获最大利益。堺港人若打算在大人手下出息,就一定要谨慎。” “我明白,我明白,你是说那些小事就交给曾吕利吧。” “是,大人的眼光应该更高远些。”利休道。 “可是,义调那厮心怀歹意,一心想着自己,阻拦我出兵…” “大人不睬他便是了。” “哼,他会因此得寸迸尺。去吩咐安国寺惠琼,叫他让宗父子到博多来。” “来做什么?” “哈哈,你放心。只要努力,我们会成为朋友。我不会为难他们。假如我向他们父子提出要求,就是命令朝鲜王入朝见我。” 利休突然眉头紧锁,他觉得抛开这个问题为宜。好不容易统一了日本国,正是百废待兴之时,竟然要去高丽,再说,即使派出日本所有的船只,人手也不够。九州之役已经令船主们精疲力尽。他遂道:“大人想用多久解决岛津的事?” “再用半月。” “在下认为没这么简单。”利休很容易就把话题引开了“岛津虽已投降,可是义珍呢?” “哈哈哈,放心,义珍是个明白事理的人。” “还有日向都城的北乡一云、萨摩大口城的新纳忠元等人,会否有麻烦?”说到这里,利休突然把语气一变,巧妙地引开话题“在下跟大人打个赌。据我的估计,再过一个月…战事结束后,归途中顺便查探洋教,就完满了。如不明察洋教,我们就会停滞不前了。” 秀吉爽快地点点头。利休有时会出言不逊,可秀吉并没对他的善意有过怀疑,往往一笑了之,他并未把利休看得那么重要。 秀吉道:“这么说来,第三个收获是关于洋教的?” “第三?大人何意?” “这也是此次征伐九州一个收获啊!若只是为了教训岛津,不必我巴巴亲自前来。第一,我得到了这个联络大明国、西洋、高丽的港口。第二,我要让天下都看到,毛利已完全由我驱使。第三,就是洋教!” “哦,在下明白了。” “在回博多途中,顺路了解洋教。可是,居士啊,岛津也算大开眼界啊!”“那是当然,赖朝公以来,岛津氏已历三百余年。” “他们背后捣乱,也丝毫无用!” “那是大人英明。” “别这么说,居士。”秀吉大笑起来“既要激怒对方,又不要让他自暴自弃,这个分寸很难把握。要设法使对方清楚地看到利害得失啊!”“大人,若有人让您动怒,请保持冷静。” “我动怒?” “是,那时,对方固然不会有益处,而大人的损失更大。这种事在漫长的一生中是不可避免的。” 秀吉避开利休的目光,道:“居士却有个坏毛病。” “毛病?” “好说教。无论对什么人都说教。这些话,只有去对安国寺或如水说,连岛津也不愿意听。”说完,秀吉像想起什么似的“叫如水来!” 秀吉的心思已经转向如何处理岛津氏上去了。若再强硬些,对方就会拼命抵抗,来个鱼死网破,因此必须相当慎重。已让岛津氏领教了威武的一面,接下来得考虑给予其什么恩惠。秀吉觉得这件事甚是有趣。把自己迎入鹿儿岛城的岛津,第一句话会是什么呢?他是爽快地交出城池,还是恋恋不舍,拒不服输? 秀吉想着,不由咧嘴笑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