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四章心无二主 (第4/4页)
,其父氏政亦有意与家康联合,同秀吉一决雌雄。如此一来,家康必在秀吉或北条父子之间作出选择。对这些,新太郎再清楚不过。 家康却似已将目光放得更远。作为敌人,秀吉目下已是如日中天。他平定九州之后,势力会更加壮大,故断不能与他对抗,只剩征讨北条父子一途了。到那时,若被迫独力出兵,两强相遇,北条自会大损,家康亦会损兵折将,目前局面断难维持。故,小牧之战以来始终让秀吉头痛的德川氏,即使尚未败灭,也自衰弱到可等闲视之了。家康可能正是忧心会有那一日,方才叹息。 “清延,”家康低声道“以刀剑之事为名,派本阿弥父子中一人去小田原,暗中说服他们认清天下大势,以苍生为重。天下的统一与太平毕竟是万民的呼声。故,现在并非轻动刀兵之时啊!”“遵命!这也是北条氏安泰的秘策。”茶屋道。 “另,能否争取到世人中敬重者的支持?非兵家武士,而是能说明天下大势及太平前景的有识之士,如那些与朝廷和诸大名有交往的茶人,德高望重的佛门中人也不可忽略了。此事便托付与你。” 新太郎对家康的话又甚不明,为何武将忧心之时,不以兵法家自居,却谈什么有识之士?茶屋四郎次郎也觉疑惑,不明大方之家遭遇麻烦时,为何不以兵法家为友,单重有识之士? “清延,我在京中的朋友,只有你和本阿弥父子,此后可得多些人才是。” “在下也有同感。” “因为你,我便能了解堺港民心,这便是镜鉴啊。” “是。” “单如此,自是不够。从今以后,我若经常上京,与关白议事,就当知天下大名的状况才是。” “那是当然。” “另,只有伊贺、甲贺的人还不够。” “此事在下早就提过了。” “人哪,一定要知对方真实的想法和心性,必知什么人读何书,什么人有何念想。如此方能在谈古论今时,不贻笑大方。” “大人!” 茶屋向前膝行一步,看了新太郎一眼,低声道“此事得与堺港的蕉庵先生合计合计。就说茶屋四郎次郎生活圆满,突发奇想,决定开始研习学问。这么说,蕉庵先生当不会疑心。” “这是顺应时势啊!我要夸赞你才是,了不起。” “那么,四郎次郎便先拜京都颇负盛名的藤原惺窝为师。” “好,你是身先士卒。” “是,同时我可以向他推荐大人,为天皇讲学,为日后铺路。” 家康一本正经点着头:“这么一来,也迫使我钻研学问了。” “是。”茶屋四郎次郎又向前膝行一步,声音更低了“若有人瞧不起关白大人,唯因他不学无术。” “嘘!”家康阻止他“且不可这么说。此事就托付于你了。” “是。不才不过随便说说。我打算先随惺窝学汉学,再向清原秀贤等学习国学。长此以往,自然就能与五山学僧有些联络。此后要谈论古今兴衰成败,便有了些根底。” 家康道:“武道之后,是学问之道、风流之道…这些都是我应选择的活路,另,若遇被尘世埋没的名医,也要挖掘出来…” 新太郎始终在静听,思索他们二人话中深意。 茶屋四郎次郎辞去后,家康才完全放松地伸个懒腰,对新太郎笑道:“怎样,铁肘新太郎,这一回来京大有收获吧?” “是,长了不少见识。” “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征讨小田原。” “哦!若明白了,就可避免一战了。” “主公是说,关白大人会让我们独力去征伐小田原?” “哈哈,可能会,也可能不会。”家康道“你父亲真是大智之人!竟说你乃是残疾,哈哈哈。” “当时小人着实吓了一跳。不过,这也是一个经验,我便要照父亲所说,成为真正的忠义之士。” “新太郎,你觉得滨松的夫人怎样?” “夫人与大政所相逢,定会很高兴。” “只有高兴吗?见面时,离别始…我们回去,她们便又天各一方了。女人真是可怜啊!”“是。” “我一回去,马上筑城。” “筑滨松吗?” “不,骏府,这亦是为防备小田原。日后我搬到骏府,把夫人送回来,至少要让她待在大政所身边。” “那么关白大人能同意吗?” “关白要去征讨九州,而我是要往东。骏府离大坂远过滨松,愈远就愈接近…送夫人回京,是念及她们母女情深。” 新太郎似懂非懂,唯有噤口。家康令茶屋所做诸事,他逐渐明白了。可是为了亲近,反而住到比滨松更远的骏府,并把夫人送回京城,这又是为何?新太郎估计,此举可能是要激怒秀吉。 “新太郎,明日一早出发,去歇息吧。” “是。” “这一趟诸事顺遂,夫人和大政所也终于见了面。” “是。” “你和作左都完成了任务。你父亲、康政、直政也都…一个崭新的时代就要来了啊!”“是。” “德川家康乃关白丰臣秀吉的内家兄弟,而非家臣。世人可能会认为我有依附之意,但为了天下苍生,受些委屈又有何妨?” “…”“要守护好天下,就当特别关注关白。若忘记此,便愧为新时代的人!”家康眼中掠过一丝忧虑,起身如厕去了。 为明早的出发,四处乱作一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