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一章目睹神女体 (第5/8页)
,轻轻问道:“相公,这衣服好吗?” 农米耳连声赞道:“好,好,好,好极了,真不愧为仙衣!” 红云仙女叹道:“石迷花那妖妇就是为了这件红云仙衣才嫉恨于我,但她始终不知我将仙衣放在哪里,同时连爹爹都不明仙衣的用处。” 农米耳道:“穿了这仙衣怎样?” 红云仙女道:“能挡高手的掌力,能防宝剑和剑气的刺伤,运起轻功时,一日足可奔驰千余里,最大的长处,不怕水火。” 农米耳大异道:“这是件无价之宝!” 红云仙女道:“可惜就是不能避那妖妇的‘顽石舞’的迷香。” 和尚在洞外不想听,但又不敢离开,好在里面都是说正经的,否则真把他憋坏了,过了快一个时辰,太阳早已升起老高,这才看到农米耳和红云仙女走了出来,但未见到那执拂丫头跟着,问道:“还有一个呢?” 红云仙女可能是听农米耳说过和尚的来历,抢着接口道:“大师,请你老和农相公先走!” 和尚猜想还有个没有衣服的,点头道:“你们最好早离开!那被单还可用用。” 红云仙女应声道:“蒙大师关怀,晚辈不会停久的。” 她说完向农米耳瞟了一眼,传音道:“相公,妾身已属于君了…” 农米耳苦笑一笑,他简直不知今后何以自处,仅轻轻地叹息一声! 和尚已走出数丈,忽然回头催道:“恩施主,不能呆了!” 农米耳又叹息一声,轻轻对红云仙女道:“你要多加小心!…”他是哑子吃黄莲。 和尚刚走到半峰上,忽然看到峰顶下来一个人,立即回头对后面的农米耳打个手势,轻声道:“别动,上面来了古炭精!” 农米耳闻言愕然道:“他怎会在此地出现?”话末住口,只见古炭精一闪走近,面色严肃,沉声道:“二位在古孟谷摆脱了,难道又要送上门去!” 农米耳听他话中有因,拱手道:“老丈已经放过一手,难道还要帮忙一次?” 古炭精忽然叹道:“已往老朽没有遇过真正大胆之人,因此不相信武林真有一身是胆之士。” 农米耳笑道:“这样说来,老朽是赏识晚辈这一点匹夫之勇了?” 古炭精点头道:“那是很聪明的勇气,不过你如再要翻过这座峰头,那就真正是匹夫之勇了,时间不多,他们快到了,信得过老朽,那就快退下。” 农米耳拱手道:“这次晚辈要被老丈看得没有勇气了!” 他立即对和尚道:“大师此路不通,另寻别路吧。” 古炭精面显惊讶之色,不禁连连点头,急急向下走两步道:“别路也不通,还是回到那洞内去罢!” 农米耳拱手道:“一切遵命。”他知危险已近,急同和尚奔回洞内! 恰在这时,洞内已走出红云仙女和那用被单围身的执拂丫头,农米耳一见,急急摆手道:“姑娘快退到洞里去,四面受困了。” 红云仙女闻言惊惧,道:“可是我爹回来了?” 农米耳未答言,独自留于洞内数丈处,忽听崖上有人沉声问道:“程百兄,有无动静?” 立闻古炭精朗声道:“石兄,在下未见,也许向火山内隐藏去了。” 农米耳暗忖道:“这一定是石迷草在查问,原来古炭精本姓程,他确是在助我。” 良久再无声音,于是小心行到洞口,四下一看,发现洞前飘落一块木片,心知有异,拾起一触目看到上面刻有小字一行:“承情不伤,现已报还,他日相逢,再见真章!” 农米耳点头叹道:“这是古炭精自峰顶掷下的,此人传言虽邪,但能分清恩怨!” 适逢和尚出来,闻言笑道:“这也是恩施主的大量使然,但不知群魔向何方追去了?” 农米耳道:“不管他们去向,必须火速离开此地,晚辈猜想群魔还有重来的可能。” 这时红云仙女又将执拂带了出来,闻言接口道:“他们一定分成两批了,一批往火山,一批追过去了,其他只要没有石家兄妹就不怕了。” 农米耳道:“你们父女之间最好勿撞上。” 红云仙女道:“相公准备去哪里?” 农米耳道:“我要和大师去找两位道长,然后回烟云峰。” 红云仙女道:“必要时我也去烟云峰,相公能否向峰上武林替我解释一番。” 农米耳道:“解释是没有问题的,不过你最好不要去,否则你必陷于两面为难之境。” 和尚点头道:“女施主最好隐藏一段时期。” 红云仙女沉吟一会,不置可否,即带着执拂向东奔去,这时她似还没有计及父女的利害关系。 农米耳即向和尚问道:“大师,火山区的范围有多宽?” 和尚道:“最危险之区有一百七十余里范围,次险区大到五百余里。” 农米耳道:“那就只有硬向火山区走,两位道长也许是藏在火山里面等机会,同时我不能让众老在那儿久藏下去。” 和尚道:“贫僧只凭恩施主的意思。” 农米耳道:“那就走,现在没有人质在敌人手中,逢硬则避,遇软则斗,我现在不准备打硬的,逐次将他们双方的力量削去不失为上策。” 和尚跟着奔出,点头道:“这是最安全的办法。” 日已当中,二人专奔崎岖之地,渐渐发现树木又有枯萎之情,约五十里后,浓烟火光,以及轰轰隆隆的爆发声,一阵比一阵更甚。 农米耳一路仔细注意,至此忽然回头道:“大师,敌人确实是分开行动的,这一方可能有几个特别高手在内。” 和尚道:“恩施主看出什么迹象?” 农米耳道:“大师请看,对方在这里停留不少时间,地面的沙草都被踏乱了,但在来路上又未发现迹象,这证明在追赶中他们都是运起极高的轻功,换句话说,他们是存心不留痕迹的,然而到了这里因没追着我们才稍稍松懈了,这些足迹是他们疏忽后留下的。” 和尚点头道:“恩施主料事如神,这种揣测八成是对的,不过,他们为何要在这里犹豫不进呢?难道想不追了?” 农米耳摇头道:“大师再看看前面就知道他们停下的原因了。” 和尚看不出什么,但见右为高峰,左为深谷,问道:“他们在商量分途前进?” 农米耳笑道:“我想正是大师所猜的,但他们是往峰上去的多,向谷下去的少,也许是怕岩浆所困吧,要不然就是只派几个人去搜查动静?” 和尚道:“那我们就谷中这条路上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