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八卷 (第3/3页)
三死了,丁不四被枪毙了,当年的孟妮已经是杀狗卖rou的孟婆婆,孟婆婆从刑场领回了丁不四的尸体。 在那个槐花盛开的乡村,孟婆婆躺在邻居家的一堆稻草上睡了一会,冬日正午的阳光暖洋洋的照着,稻草垛就在路边,很多过路的人都看到了她那肥大无比的身躯,她旁若无人的午睡,鼾声如雷,人们不明白她为什么睡在这里,但人们清楚的记得那是最后一次见到她。 过了一年,当地修路拆迁,人们发现孟婆婆的房门被木条从里面钉上了。透过破旧的被白蚁蛀食过的窗子,可以看到屋内桌上的塑料花蒙了灰尘,结了蛛网。拆迁工人用把斧子劈开门——人们发现这位孤苦伶仃的老人已经死了,她躺在床上,化成了骷髅,在她的身边还躺着一具骷髅。 第六十八章风暴前夕 护隆县大光路菜市场象是一个人的臀部,有两条街可以通向这里。这个菜市场在白天喧闹繁华,白菜、萝卜、黄瓜、茄子都代表着生活的安详。这个菜市场在夜里阴森森的,没有一个过路的人,谁会在晚上去买菜呢? 路灯被坏孩子砸烂了,风吹着塑料袋滚过街角,周围的矮墙沉默不语。 到了午夜十二点,菜市场里就陆续来了一些鬼鬼祟祟的人。他们嘀嘀咕咕,天亮前便匆忙离开。每天都是如此,夜维持着秩序,他们在黑暗里进行着秘密交易。自从禁放烟花爆竹之后,这里便成了私自贩卖烟花炮竹的聚集地。后来一些不法分子也来这里销售违禁物品。这边阴影里有几个走私贩子在贩卖文物,那边阴影里有几个小偷在销脏,左边墙角处在销售假烟假酒,右边水泥台子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黄色书刊和盗版光盘。 有时候顾客很多,人头攒动。这个黑市在法律之外,只有供求关系在相互作用。 警方多次打击,然而收效甚微。他们常常在警方出击前就已经知道了消息,翻过矮墙,总有一些阴暗的、拐弯抹角的地方可以让人顺利的逃跑。 2001年10月28日,午夜时分,有三个人走进大光路菜市场。 他们就是:大拇哥、丁不四、高飞。 他们在贩卖雷管的摊位前站住了,一个女摊主露出那种对待顾客的微笑询问着什么,一会,买卖成交。他们买了三包炸药,那是一种TNT工业炸药,多用于开山,矿井爆破,其威力无比,黑市上常常有不法分子出售。 他们和女摊主鬼鬼崇崇的嘀咕了几句,女摊主压低了嗓门说跟我来。她领着他们穿过几条街,拐弯抹角走过几条黑暗的小巷,最终在一个死胡同的尽头停下了。 女摊主敲门,门开了,一个穿军大衣的男人出现在略微打开的门缝里。女摊主和他说了句什么,他露出惊愕和狡猾的神情,小声问道“你们要买枪?” 大拇哥点点头。 穿军大衣的男人让他们进来,插上门,走过一个有井的院子,进入堂屋,男人警惕的询问着什么,察言观色,确认他们是不是警察。 高飞说“拿出来吧。” 穿军大衣的男人从衣柜的夹层里拿出一个油布包,布包展开,里面有一把锯断了枪管的猎枪,他说“在这儿。” 大拇哥失望的摇摇头。 穿军大衣的人说道“这是我从山上捡到的,你们看着出个价吧。” 丁不四说“我们不要。” 高飞说:“用这枪射50米外的人,还不如射击月亮,他们打中目标的机会都是一样的。” 丁不四说“我们要买的是能杀人的枪,不是打鸟的枪。” 大拇哥说“枪,还有子弹。” 穿军大衣的男人说“没有。” 大拇哥说“走吧。” 他们快要走到院门的时候,穿军大衣的男人和女摊贩交头接耳商量了一下。等等,别先走,他叫住了他们。 穿军大衣的男人说“我有,你们带够钱了吗?” 大拇哥拍拍自己的口袋。 男人脱掉大衣,走到院子里的井口处,他顺着绳子滑下去,女人再用辘轳把他拽上来。他从井底拿出一个油布包,包里有三把枪,两把带有瞄准镜的长枪,一把左轮手枪。 大拇哥拿起那把左轮手枪,问道“多少钱?” 男人说“这是外国货。” 大拇哥又问了一句“多少钱?” 男人继续说“英国警察都用它。” 丁不四有点不耐烦“你就说多少钱吧。” 男人依旧絮絮叨叨的说“这可不是用废铁造的,有的人造出的枪都是哑巴,他们用钉子,用马蹄铁,把这些生锈的东西全倒在锻铁炉里。” 高飞说“看得出。” 男人补充了一句“还有破镰刀。” 大拇哥耐心的等他说完。 男人终于开价了“左轮手枪6000元,白送60发子弹。这两把长的,一把7000元,三把就是2万元。” 大拇哥问“左轮,5000卖吗?” 男人斩钉截铁的说“不卖,这枪可是铜造的,” 丁不四说“这样的话,买卖吹啦。” 男人装作把枪收起来“也好,我就留着吧,会有识货的人来买的。” 大拇哥说“5000,是现款,现在就给钱。” 男人生气了“你们不识货,这枪只要一掏出来,就会吓的人拉屎。” 大拇哥转过身,靠近高飞的耳朵,低声问:“东西好吗?” 高飞点点头。 大拇哥说“我们全都买了,还有那两把长枪。” 男人纠正道“错,这不叫长枪,这叫狙击枪,也是外国货,我在送你们两个消音器,瞧这瞄准镜,可以当望远镜。别说打鸟,就连凤凰都能打下来。” 大拇哥说“三把枪,我们买了。” 护隆县是中国三大黑枪基地之一,穿军大衣的男人卖出的三把枪也不是所谓的外国货,而是当地农民自造的。因为该县贫穷,为了挣钱养家而造枪、卖枪的情况非常普遍,一些人农忙时种田,农闲时造枪。1992年以来,当地民间制贩枪支逐年增多。警方提供的数据显示,1992年至1996年6年间,收缴各种非法枪支8772支。 这个抗日战争时期就闻名全国的地下兵工厂,造枪的历史非常悠久,他们精通军工技术,造出的枪支非常精致,子弹标准,杀伤力相当惊人,丝毫不逊于正规的军事枪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