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章 (第4/7页)
…” “不,我要先告诉中堂一件事…”在和-耳边说了几句话,和-面色一变,道:“他也不是敌手?” “至少是两败俱伤的局面。” “大师看他能不能达成任务?” “很难说。” “大师你为什么不” 这人挥挥手,道:“我有自己的想法,不到必要关头,决不出手!” “大师有什么困难自管提出来。” 来人又在他的耳边说了几句话,和-面有难色,但仍勉强道:“既然大师对那东西有意思,本中堂可以割爱,事成之日,立即奉上。” 这人离去时,大内曾有人发现人影自高大的殿宇之间飞掠而去,但却没人追得上。 第二天玉珠知道有人夜闯大内,到内廷去查询,也没问出个所以然来,叮嘱齐鸣九和江帆要小心防范。 小蝙蝠是李梦帆和玉珠王爷传递消息的人,今天小蝙蝠大约在晚炊时回来,还带了许多食物回来。 砚霜接过食物查看着,道:“你上哪儿了?” “王爷处。” “有没有萨巴的消息?” “没有,但有一件事很可虑,有个高手进入大内,在太上皇的灵堂附近出现过,轻功太高,没人看清是谁。” “齐鸣九也没看清?” ‘齐、江二人都不在场。” “珠王爷还说些什么来?” “叫我叮嘱李大侠小心调养,需要什么尽管去拿。” “没别的事儿了?” “这…”小蝙蝠反应敏捷,聪颖过人,虽然砚霜是一边把食物拿出来用碗盘盛好,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地问,却也是问者有心,听者无意。 小蝙蝠内心一阵难过。 李梦帆在他的心目中是神,无人能击倒这个心目中的偶像。他似乎突然想了起来,道:“噢!看我,你不问,我还真忘了!’“怎么回事儿?” “珠王爷说,他要送你一样东西。” “别胡扯!”砚霜看也没看他一眼。 “怎么?不信?那就算了!” “小蝙蝠,你说话有头没尾的,叫我怎么信?” 小蝙蝠笑道:“我也不勉强你啊!”“是什么东西嘛?” “似乎是一块玉佩。” “谁稀罕” 小蝙蝠道:“是啊!李大侠是名雕刻家,他手中的名贵玉材可多着呢!只不过是那玉佩不大一样。” “玉佩就是玉佩,有什么不一样?” “好像是那玉佩上雕的是个同心结哪…” 小蝙蝠说完就进入内宅,砚霜内心不大安静吧?其实在内宅中炕上刚导引调息完毕的李梦帆,内心更不平静。 但他很快就平静下来了。 只是他不能不感到迷惘,他无从了解人类的情感,怎样才能鉴别其纯度?当小蝙蝠进入内间时,他看出小蝙蝠一脸悻悻之色。 李梦帆道:“小蝙蝠,你在胡扯什么?” “李大侠,别人希望吃大卤面,我就做大卤面,喜欢吃包子我就供应包子,要是别人喜欢听那些话,我就说那些话给他听” “不要这样…”李梦帆微微摇头道:“你不会了解的…她也很苦。” “李大侠,这对你不公平。” “小蝙蝠,你不能体会我和玉珠的情感,况且这也不能说就是…” “你和王爷的情感是一回事,这又是另一回事。” “李大哥,我烧了很多热水,你一定要洗个澡。”玉姑走了进来,关切地道:“你可有好多天没洗澡了!”的确,自他受伤,就没洗过澡。 而每次行功,几乎都是一身大汗,所以身上很臭。 李梦帆道:“玉姑,我身上还不太脏” “不脏?”玉姑瞪大了美目道:“怎么才算是脏?喏!这是换洗的衣服,身上这套换下来我帮你洗。” 小蝙蝠可不是因为师门和边塞有交情才这么想,他总以为,其他姑娘都华而不实,只有玉姑既美又慧。还有在他眼中岳慧也是最美的姑娘,这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嘛! 浴后,李梦帆对白绫道:“白姑娘,由于太上皇已大去,这件案子可能不了了之,所以令尊和令兄,将会在珠王爷的设法之下释放出来。” 白绫道:“李大哥,这都是你成全。” “也不全是我的力量,另外,司徒哲兄虽也是待罪之身,却也在不遗余力地为令尊及令兄美言,功不可没。” “我知道。” “白姑娘,男女间的情感之事,虽然连古之哲人都不敢断论,但幸福的是被人所爱,这种情感应该珍惜。” 白绫哪会听不出来?李梦帆暗示她,司徒哲的爱永远不变,要珍惜这一段,不可等闲视之。 而白绫似也看出,她所想要的她能得到的。 论神韵,她不如砚霜。 论美慧娴淑,她也不如玉姑。 本来白绫并不这么想,以为砚霜也未必比她好些,可是这些日子相处,终于发现,玉姑是个资质奇佳,乍看却不大刺眼的姑娘,而是每多看一眼就像是会增加一份美感一样,而白绫想到司徒哲在被囚禁期间,有形无意对自己爱慕,亦被所感动;被爱是幸福的。 每夜子时,李梦帆必然在疗伤之后,接着就苦研那“雷霆三式”第三式。 这是三式奇技的总结与大成,和第一、二式绝对不同。 深夜,江帆又来了,道:“你要钻研绝学,不知我是否打扰你?” 李梦帆笑笑道:“江兄,你别客气,不论是岐黄或武技,你都有过人之处,也许你能启我茅塞。” “不敢当!” “真的,江兄,我现在是越想越迟钝,像钻入牛角尖中。也许你的一句话,甚至一个字的提示,都能使我触类旁通。” 江帆道:“我对贵门心法及武功一无所知,如何能帮得上忙?道德经云:无中不无,谓之真无,有中不有,谓之其有,我如能帮得上忙,岂非是无中生有了?” 李梦帆道:“道德经也说过:有无合之,即为一气,所以万物不能自生,一气生之;万物不能自死,一气死之。” 江帆道:“主宰、对待及流行是由一气统御,所以儒家有‘精一’、释家有‘归一’、而道家又有‘得一’之说法,三教虽不同,却都有个‘一’字,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 李梦帆肃然道:“意识交流很有帮助,江兄的启发,李某已受益不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