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大战略_第九章中国的其他周边国家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章中国的其他周边国家 (第1/15页)

    第九章 中国的其他周边国家

    今天的亚洲堪比作19世纪的欧洲,国家林立,大国不少。许多国家彼此长期对立、猜疑。亚洲的大多数国家都不是单一民族国家。东南亚多山,热带、亚热带森林密布,那里的民族种类最多。比如,老挝是人口小国,却有60多个民族。在缅甸、印度尼西亚等国,少数民族的军队曾与政府军长期作战。在巴基斯坦等国的一些地方,人群的分类根据不是民族,而是部落(民族之前的人群),中央政府在部落地区的影响力有限。在印度、泰国、菲律宾、印尼等国家,宗教矛盾时常引发恐怖袭击和流血冲突。这些事实说明,亚洲的国家没有进入到“民族国家”行列,今后也不太可能,因为如此众多的民族不可能都获得独立,而宗教、部落的分割因素也不会在短期内消失。所以,亚洲仍处在“前民族国家”时期,许多“民族”还正处在“觉醒”的过程之中。“民族国家”时代在亚洲不会到来,各国将不会分裂。亚洲更好的前途是区域一体化,淡化国家的民族色彩,与民族国家的方向相反。一体化将绕开民族独立过程中的血腥屠杀。在这方面,欧洲已经给了我们足够的教训和许多的经验。

    亚洲是放大版的欧洲。除了中国、印度、日本,以及半个亚洲国家俄国,亚洲还有一些较大的国家。在不远的将来,当地缘政治和经济的中心从欧亚大陆西端向东端转移之后,国际政治角逐的规模将升级。即使亚洲国家在发展水平上仍长期落后于欧美,人口、土地和经济的巨大规模也足以弥补这个差距,使它们在国际舞台上获得远远超过它们发展水平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我们已经在中国、印度两国看到了。当亚洲国家的发展水平接近欧美的时候,欧美很可能被边缘化,虽然这一天什么时候到来还是个未知数。中国有人口老化、环境恶化、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能力低下等问题。在大国林立的亚洲,中国如果不实行大变革,影响力将很快达到峰值。但其他国家也有自己的麻烦,不会轻易向中国发起挑战。

    与一个世纪以前相比,当前在东亚有利益的大国数量减少了。当年的老大帝国英国,以及德国、法国都陆续退出了东亚。除了留下来的美国之外,东亚已经基本上是东亚国家的东亚。不过,东亚的基本格局100年来大致维持下来,只不过更换了玩家。美国取代了英国,成为东亚利益的攫取者和平衡者。美日军事同盟取代了英日军事同盟,他们假想的对手从当年的俄国变成了中国。日本还是日本。日本的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超过了它在上个世纪初的扩张时期,却比那时收敛了许多,和平思维在民间占了上风。俄国在东亚收获(主要是土地收获)最大的时期在1850-1860年代。后来在1900年代,俄国对远东有些鞭长莫及,还吃了一个大败仗。现在俄国全面采取守势,不被逼到角落里不会反击,在东亚也很低调。这从它在朝鲜核问题六方会谈中的态度可以看出来。东亚地区变化最大的是中国。一个原来被列强瓜分的国家已成为本地区的一个强大国家,不再有一个面积广阔的国家作为大国政治的牺牲品。中国成为东亚稳定的中坚力量,使本地区因大国干涉和扩张而爆发战争的风险减少了。

    这一章讨论的国家都是中国的邻居,但不是全部的邻国。有专章论述的日本和俄国不在此列——它们自成一体。巴基斯坦、尼泊尔是中国的重要邻国,它们被放在了上一章,与印度、伊朗等南亚、大中东国家在一起。虽然这里论述的是地缘政治,但国家出现的章节主要取决于它们的自然地理的位置。

    蒙古:夹在两个大国之间

    蒙古的国土面积很大,有156万平方公里。一般中国人对蒙古了解最多的,是天气预报中来自蒙古国的冷空气或沙尘暴。因为寒冷和干燥,蒙古的草原并不丰美,难以承载更多的牲口和人口。蒙古国只有260多万人,平均每平方公里不到两人。在游牧民族鼎盛的时期,这些人口足以建立一支强大的骑兵,称霸欧亚大陆。据《史集》记载,在成吉思汗去世的时候,蒙古的兵力总共只有12?9万人。以此推算,那时刚刚形成的蒙古族,其总数大概不会超过50万,比今天少得多。在今天的世界上,不到300万人口的国家是很小的国家,不可能掀起风暴。中国和俄国是蒙古仅有的两个邻国。这个边缘小国的价值主要是地缘政治方面的。

    蒙古国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地缘政治板块,也不容易加入到一个国家联盟中。当初,苏联策动蒙古从中国独立出去,并强迫中国接受。斯大林的目的是在苏中之间建立一个缓冲国,保护苏联本土与远东地区的联系。当时主要由西伯利亚大铁路来维持这种联系。在蒙古北部边境之外不远的地方,这条铁路与漫长的边境线并行。如果没有蒙古作为缓冲区,西伯利亚铁路可能被来自中国的敌人(当时是日本)切断。其实,在战争时期,从南面切断西伯利亚铁路的点有很多,不限于从蒙古境内。中国也担心来自蒙古的威胁。自古以来,入侵中国的多是北方草原上的骑兵,最近的例子就是苏联驻扎在蒙古的机械化部队。北京距离中蒙边界不远,在八达岭以北是荒原和草原,无险可守。从1960年代到1980年代,苏联在蒙古国驻扎大军。在1969年,苏联的威胁已经非常现实,中共的高级官员一度不得不从北京疏散到全国各地。后来,在中国提出的中苏关系缓和的“三大障碍”中,第一条就是苏联在中苏边境和蒙古驻有大量部队。当苏联的威胁在1990年代初消退的时候,蒙古国的地位也一落千丈。

    在任何一张完整的中国地图中,都会有完整的蒙古国。地图上还会出现其他一些国家:尼泊尔、不丹、朝鲜和韩国,以及并不和中国接壤的孟加拉国。这是陆图。如果是包括整个南海的中国地图,出现的国家就更多了,还要加上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以及岛国文莱。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新加坡通常也会完整地出现在中国地图上。但在地理上,这些国家是位于(有些甚至可以说是“附在”)中国的边界上,没有一个是“嵌”在中国领土之内的。可以说,蒙古国是嵌在中国之内的。在蒙古独立之前,中国的版图被比喻为一片秋海棠叶子。后来,这片叶子像是被虫子吃掉了一块,失去了外蒙古的中国地图看上去像是一只公鸡。蒙古国把中国的东北和西北分割开,使它们之间的交通比地图上的直线距离要大得多。中国内地与东北、西北的陆地交通线(即辽东走廊和河西走廊)暴露在北方的威胁之下。即使没有来自蒙古的大规模军事入侵的危险,也存在特种作战和空中打击的危险,因为中国面对蒙古的防御纵深很小,防范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