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章破碎地带:南边 (第12/14页)
T?Klare,fromtheNovember5,2001IsssueofTheNation?在战争期间,美国和美洲的石油足够盟军使用。那时,美国的分析家已经知道,在战后将需要更多的石油,需要开发新的油田,而这个地方就是中东。1938年,阿拉伯-美国石油公司(阿美石油公司,ARAMCO,美国各大石油公司组成的联盟)在沙特的第一口油井喷油。到1939年,这家公司已经获得了沙特阿拉伯2/3土地的租让权。1945年2月,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在雅尔塔会议之后,在苏伊士运河上的一艘美国军舰上会见了沙特阿拉伯王国的国王伊本?沙特(1932-1953在位)。伊本?沙特统一了阿拉伯半岛,他是瓦哈比派(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沙特阿拉伯国家的创始人。那时,沙特还是英国的受保护国。这次会见之后,沙特接受了美国的军事保护,同时向美国提供石油开采特权。到了1979年,在破碎地带发生了三件事情:苏联入侵阿富汗、伊朗的亲美政权被推翻、在圣地麦加出现了一次叛乱。美国从这三个事件中感到了威胁。美国总统吉米?卡特宣称,任何敌对势力控制波斯湾地区的企图都“是对美国核心利益的攻击”而美国将使用任何必要的手段——包括军事力量——予以反击。这个宣言是“卡特主义”它加深了美国在沙特阿拉伯的军事卷入,并激起了反抗。苏联入侵阿富汗之后,美国支持伊斯兰的游击队员,向他们提供了价值30亿美元的武器。沙特人本?拉登也在援助名单上。1990年8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1993年,美国在阿富汗的盟友拉登第一次袭击纽约世贸大厦,开始了他的新的战争。此后他发动多次袭击。关于美国的反恐战争,克莱尔说:“这场战争,就像此前的大多数战争一样,坚定地植根于地缘政治竞争。”TheGeopoliticsofWar,byMichaelT?Klare? 在南高加索地区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好战者分别和俄国、印度有直接的军事冲突。他们是国家之外的力量,却常常把国家(他们的国家和被袭国家)牵涉进他们的袭击中。恐怖事件是恐怖分子的手段,不是他们的目的,他们都有政治诉求。除了恐怖手段之外,他们无足轻重,这是他们从事恐怖活动的原因。丘吉尔是地缘政治赛台上的老练的拳击手,他把高加索地区称作俄国的“软下腹”实际上,这个动荡不安的新月地区不仅是俄国的软下腹,也是整个欧亚大陆的软下腹。数百年来,俄国在这里和英国及美国争夺势力范围,一直持续到今天。这里距离中国比较远。中国在这一地区的利益不比其他大国更少,同样依赖中东的石油供应。 在这一大片伊斯兰世界里,犹太教的国家以色列是一个异类。以色列造成的战争与难民问题导致了阿拉伯国家的利益冲突激化。一个分裂的阿拉伯世界符合西方世界的利益,这是西方支持以色列的重要原因,也是以色列在依赖西方(主要是美国)支持的同时,敢于坚持自己的利益和立场的原因。以色列对西方世界的最大回报就是它在伊斯兰世界的顽强存在。以色列地处伊斯兰世界的中心,把北非与西亚的伊斯兰国家分割开来。以色列有两线作战的困境,但可以通过地中海和红海与外界联系,得到支持。地中海东岸平缓、光秃的地貌大大突出了现代化武器的优势。阿拉伯国家较为原始的社会结构,殖民地独立后漫长的过渡阶段,又给了以色列各个击破的机会。在西方的支持下,以色列仍将长期保持对邻国的军事和经济优势。 伊拉克地处两河流域,是世界文明最早的发源地,比埃及略早。在阿拉伯帝国时期,伊拉克是黑衣大食(750-1258,或阿巴斯王朝)的地盘。751年,帝国的军队打败了唐朝高仙芝的军队,把势力扩张到中亚。762年,阿巴斯王朝从大马士革迁都到巴格达。在此后的时间里,巴格达是阿拉伯世界的贸易与文化中心。从1055年起,塞尔柱突厥人控制了阿巴斯王朝。在1258年,受同父同母哥哥、大汗蒙哥的派遣,成吉思汗的孙子旭烈兀开始西征,他灭掉了早已衰败的阿巴斯王朝。因为哈里发投降太晚,旭烈兀在占领报达(今巴格达)后屠城。接着他派遣军队向叙利亚和埃及进发,攻占了阿勒颇(今叙利亚西北的阿勒颇)。1260年,在得知蒙哥的死讯后,旭烈兀赶回蒙古,把军事大权委任给他的先锋怯的不花。埃及在耶路撒冷以北的加利利打败了怯的不花,阻止了蒙古人继续扩张。旭烈兀的伊利汗国包括今天的伊朗和伊拉克。他的远征证明,经陆路通过中亚,从蒙古草原出发的骑兵可以远出到伊拉克。20世纪以来,英国和美国先后占领伊拉克以及附近的国家,它们都是通过海路到达中东的。 美国入侵伊拉克的借口先后有两个。起初是禁止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武器”因为没有找到这样的武器,白宫又改口为“建立民主”新的借口显示“民主”确实是国际政治中的一张牌。美国入侵伊拉克是为了改变中东的地缘政治格局,是为了控制伊拉克的石油。即使伊拉克因此有了民主制度,那也不是美国的初衷。小布什政府的前任财政部长保罗?奥尼尔说,早在911之前,小布什总统就一心想把萨达姆赶下台。奥尼尔是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60分钟”节目中说的这些话,播出时间是2004年1月11日。在布什于2001年1月开始执政后的三个月里,美国官员已经在研究推翻萨达姆的军事行动方案了。沃尔福威茨是当时小布什的国防部副部长,1990年代初他在老布什政府内任职,制定过入侵伊拉克的战略。可见美国占领伊拉克是小布什政府的一个战略目标,不仅是911之后反恐战争中的一个行动。 在美军占领伊拉克之后,中东的地缘政治格局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初期是有利于美国的。在美国的进攻态势之下,利比亚的卡扎菲作出了很大的让步,中东其他国家也更多地支持美国。但随着伊朗坚持发展核计划,以色列出师黎巴嫩不利,美军在伊拉克陷入泥潭,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已在下降。但对于美国,战争仍然有利可图。在新技术找到可替代能源之前,或者在石油储藏消耗殆尽之前,西亚仍将是地缘政治争夺的热点,西亚的局势不可能获得稳定。 美国还借反恐之机,在欧亚大陆的南侧高加索到中亚一线取得了很大进展,而这一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