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章美国与美洲人的美洲 (第5/11页)
方和东方,南方又有穆斯林的挑战和美国的进逼,只有北极方向是平静的。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这个国家很难聚合在一起。但是,另一方面,如果俄国保持中央强权,又将严重妨碍地方的发展,加速边缘地区的人口流失。这是俄国的两难选择。 美国把中国当成“对手”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出现的。美国需要对手。虽然“恐怖主义”暂时取代中国成为美国的首要目标,但不会很长。“反恐”的号召力在下降,无论新保守主义者是否在位,华盛顿都需要敌人,西方文化也需要对立面。中国仍是一个穷国,却是一个发展很快的穷国,它的人口基数很大,可以产生总量很大的国民生产总值。中国不属于美国主导的世界体系的核心圈子,但它有广袤的国土、众多的人口、悠久的历史、迥异的文化。 美国目前在这个世界上的强大对手是恐怖主义,不是因为恐怖主义强大,而是因为它不可见。恐怖主义不可见的原因是它弱小,是弱小产生了强大。这个矛盾的载体是任何一个大国都必须小心对待的。恐怖行动不足以毁灭一个国家,却能够沉重打击国民的士气,干扰正常的生活。 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它在工业、商业、金融、教育、文化、科学、技术乃至政治制度等诸多方面都堪称是世界的楷模。邓小平1979年出访美国,使得中国人在30年中第一次真正“放眼世界”于是不再期盼解救“水深火热”之中的美国人民,转而努力把自己从无知和贫困中解脱出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实在得力于美国很多。美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军事占领不能稳定,又引发了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使人们以为它的优势减少了。其实,美国的优势仍然显著存在。只不过,美国对世界的吸引力减少了,人们对美国的评价降低了,他们在寻找一条新的路径。这才是对美国的最沉重的打击。优势的吸引力往往比优势的实际作用更大。 d?美国的价值观和利益观 2008年,小布什第二任期内的国务卿康多莉扎?赖斯总结过去8年的经验教训。她首先问道:“什么是国家利益?”她的结论是:“一个反映我们价值的国际秩序是我们永久国家利益的最好保障,美国继续拥有一个独特的机会来塑造这个结果。”RethinkingtheNationalInterest-AmericanRealismforaNewWorld,CondoleezzaRice,ForeignAffairs,July/August2008?国家利益与国家价值有密切联系,但是,把利益与价值等同起来是一个危险的倾向——价值有了价格。价值需要认真核算,只有在带来利益的时候才有价值,这必定损害这些价值的价值。而且,它必将导致一个荒谬的结论:凡是美国的利益都(应该)是其他国家的价值;凡不符合美国利益的,其他国家都不能视为价值。虽然赖斯这篇文章的题目是《重新思考国家利益》,这样的思路却不是她首创,她只是以当前的国际局势为背景重新叙述了一遍。赖斯是一个很好的学者。但是,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她的身份是国务卿,不是学者,比学者带有更多的意识形态属性。伊多?奥伦考察了美国最有影响的政治学者中的一些,发现他们深陷意识形态和民族主义之中,这些学者对其他国家政治制度评价的高低与美国和这些国家的关系好坏是一致的,并且随着关系的波动而变化。奥伦认为,美国的政治学者善于把敌对国家描绘成专制的,而在此前他们还在赞美这个国家的民主。这些学者中包括后来担任美国总统的伍德罗?威尔逊(1913-1921在位)。在1880年代,威尔逊“把德意志帝国看做宪政国家,认为它卓有成效的政府是美国政府的改革样板”(见伊多?奥伦:《美国和美国的敌人——美国的对手与美国政治学的形成》9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后来,威尔逊领导的美国与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交战。在美国政治学者那里,法西斯意大利、纳粹德国、斯大林的苏联成为邪恶的极权国家是在和美国交恶之后,日本的形象也有同样的经历。奥伦的结论是:“社会科学知识即便置身于学术自由的制度下,也带有政治和意识形态属性。”(见前引之书,27页。)赖斯在为小布什8年的外交做总结,做辩护。所以,她的话冠冕堂皇,不可太当真。作者在下文中多次引用她的话,原因就在于这些话没有新意,反映了美国外交政策的一般思路。长期以来,类似的想法指导着美国的外交政策,以利益为出发点,调和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理想为现实服务。这是世人诟病美国政策虚伪的缘由。赖斯称之为“这个美国所独有的现实主义”(thisuniquelyAmericanrealism),并认为此种主义今后也必须指导美国的外交。 美国要“塑造结果”这要求按照美国设想的模式改变世界。赖斯所举的成功例子是阿富汗和伊拉克。且不论入侵成功与否,这两个国家的原政权是美国用武力推翻的,现政权是美国的傀儡,而且,入侵伊拉克的借口是捏造的,目的是为了控制中东的石油。以暴力推行民主,本身就是反民主的行为。除去价值,剩下的只有美国的利益了。价值变成了赤裸裸的利益——美国的利益。美国独有的现实主义外交是传教士文化的一个变种。进入中国的传教士中有不少善人和圣徒,也有许多恶棍和暴徒。在政治的传教士中,很可能是后者的数量更多一些。 不要以为,有了赖斯陈述的原则,当世界都实现自由与民主之后,就天下太平了。其实,同在自由民主的旗帜之下,各国的价值也是不同的。由于这个原因,当利益冲突大到一定程度时,美国一定会找到——甚至会制造——价值冲突。日本人一定还记得1980年代美日之间的紧张关系和价值对立。虽然欧、美的价值的血缘更近,它们也有价值冲突。当欧盟成为一个强大的地缘政治实体之后,这种冲突就会激化。在2001年前后,这种迹象在德、法等国反对美国入侵伊拉克的时候已经凸显出来了。所以,按照赖斯的思路,价值一定会随着利益或意见的分歧而冲突,最后也就无所谓共同价值了。赖斯反对帕默斯顿“只有永恒利益”的陈述,但她对利益的解释只不过是帕默斯顿原意的另一个版本,仅仅多了一层虚饰而已。 广义的自由、民主是普世价值,和平、宽容、互利也是普世价值。不能为了一项而牺牲另一项。优先顺序的标准是什么?显然不应该是某一国家的利益。为了在别国建立民主而入侵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