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中国的天然边界 (第10/19页)
对军队的领导权受到挑战,结果是毛泽东离开了红四军。这年夏天,毛泽东得了疟疾,病得很重“有好几次是在生与死之间徘徊”R?特里尔:《毛泽东传》,124页,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共产党派了两名交通员,从上海专门为他送去了特效药奎宁。其中一位在半路上被砍掉脑袋,另一位把药送到了。为毛泽东治疗的是福建长汀福音医院院长傅连暲。傅这时已经加入红军,是红军中的名医。第二年3月,因为听信了这场疾病引发的传闻,莫斯科共产国际以为毛泽东已经病故,为他发了一份讣告,说他死于肺结核。这时,毛泽东已经大病初愈,并重新回到红四军主持工作。 即使在今天的非洲,疟疾仍是主要的致死原因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与联合国儿童基金组织(UNICEF)在2003年公布的数字,全世界每年仍有100多万人死于疟疾,其中90%在撒哈拉以南非洲。中国的卫生和医疗条件明显好于非洲,大概是进入20世纪以后的事情了,但仍不能完全避免疟疾出现,而在此之前,对疟疾同样束手无策。全球现在每年仍有5亿人感染疟疾。除非洲之外,中南美和东南亚、南亚也受疟疾的侵袭。在中国边界以南、东南亚的几乎全部和印度全境,现在仍是疟疾的高发区域。 热带疾病造成南北方的地理隔离。不仅在中国如此,瘴疠也影响到了欧洲的历史。在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北方蛮族是德意志和法兰西。他们向南入侵意大利的时候遇到了瘴疠。从阿尔卑斯山上流下的水在罗马附近形成了大片的湿地和沼泽,滋生多种疾病。 夏秋两季流行于罗马城内及其附近的热病,便是从奥托大帝到路易四世时代日耳曼诸帝之努力受挫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通常叫作“罗马”热病或疟疾是一种周期性的发热,据认为是由蚊子传播的血液毛病所致;而对这种间发性的热病,古代中世纪的药都无济于事。如果那时知道奎宁,那些时代的历史就会极为不同,许多人的宝贵生命——比如但丁的——就会延长。詹姆斯?布赖斯:《神圣罗马帝国》,438页,商务印书馆,2000年。引文为原书第138页的注。但丁(1265-1321)死于疟疾。奎宁大概在1632-1639年之间从美洲传入欧洲。 当时,罗马和意大利名义上属于神圣罗马帝国,帝国的皇帝要去罗马接受教皇加冕。如果没有阿尔卑斯山和疟疾的阻挡,帝国皇帝可能就征服了意大利北部,对各城邦施加严密控制。如此,意大利文艺复兴就不会出现,欧洲历史和世界历史将完全不同。我们今天的生活将黯淡许多。同样对意大利感兴趣的还有法国国王。路易十一发现了意大利,时间在西班牙人发现新大陆之前不久。富庶而文明的意大利魅力无限,吸引着北方的野蛮人。从路易十一开始,连续四代法国国王入侵意大利,都遭到失败。这次阻挡法国人野心的是欧洲复杂的地形和由此产生的众多力量中心。法国的冒险在16世纪中期结束。 拿破仑时期的西方医学已经比较发达,也有了金鸡纳。但欧洲许多人对鼠疫和疟疾的区分还是不很了了。来自北方干旱地区的人们进入潮湿地带之后,对瘴疠的免疫力尤其低下。1799年3月,在领兵征服巴勒斯坦的时候,拿破仑在雅法遇到了这个问题。他说: 通过沙漠的行军是非常使人厌倦的,而从异常干燥的气候转入潮湿多雨的气候,对士兵健康也是有影响的。设在圣地僧团僧院里的病院已不够用。…有些病人入院后一昼夜就死去了。…有些人把鼠疫症看做某种被称为淋巴腺肿块的恶性疟疾,…全军都处于恐慌之中。…发布了严格的命令:士兵们在洗劫城市时所掠夺来的一切东西,毫无例外地予以烧毁。在医院里,当恶性疟疾流行时,每次都采取了类似的预防措施。《拿破仑文选》下,198-199页,商务印书馆,1982年。在雅法之战中有一件轶事。拿破仑躲过了一劫。一颗子弹在他头顶之上数厘米的地方飞过,在打落了他的帽子之后,打死了站在他身后的一位上校。拿破仑的身高不足1?58米,而那位上校比他高出整整20厘米。这是拿破仑第二次碰到这种事了。见该书第196页。可见历史是由许多偶然事件组成的。 那时的法国医生仍不能区分鼠疫和恶性疟疾。雅法是地中海东岸的一个港口,其“潮湿多雨”只是相对于沙漠地区而言。其实,雅法的年均降雨量只有508毫米,比北京的600多毫米还少,远远没有中国南方湿润。广东省的平均年降水量在1500毫米以上,岭南更在2000毫米以上。因此,与中国军队在南方遇到的艰险相比,法国军队在巴勒斯坦染上的疾病不算严重。况且,法国军队有优势:那时的西方医学已经比较发达了;通过地中海的补给非常便捷,大大减少了士兵的体力消耗;在干旱的巴勒斯坦,流行病的地理范围很有限“只要部队出发远征,疾病就消踪匿迹了”《拿破仑文选》下,200页。雅法的降水主要集中在11月到次年5月的冬季,而中国(不仅在南方)的降水则多在夏季。高温加高湿最容易滋生疾病。在经过巴勒斯坦向埃及的远征中,法国军队一共损失2750人,其中近一半(1300人)死于疾病。《拿破仑文选》下,263页。拿破仑认为“疾病是最危险的敌人”“宁可打一场流血很多的战斗,也不要把部队安置在不卫生的地方”以上两句引语分别出自《拿破仑书信集》第11卷第9105号和第22卷第18041号。转引自J?F?C?富勒《战争指导》,43页,解放军出版社,2006年。在多雨的南方,没有人能够躲开湿气。 c?东边的限制:海洋和岛链 由于环环相扣的岛链,中国东部的大海在相当大程度上成为中国和邻国之间的内陆海。 在历史上,中国外海多台风,而且外海各岛屿上的文明程度较低。因此,海上航行有很大的风险,却没有很大的收益,这是阻碍中国走向海洋的主要原因。中国大多数王朝都不鼓励贸易,民间的海外贸易最为可疑,受到更大的抑制。因为气候莫测以及心理因素,中国古代皇帝宁愿沿着海岸线挖掘大运河,也要避开海洋。中国在海洋上的“边界”是由自然条件限定的。现在,这些障碍或边界都不存在了,但地缘政治的障碍却非常大。 中国有1?8万多公里海岸线,似乎有很好的条件成为一个海洋大国,其实条件并不优越。中国东部、南部之外的海洋是世界上岛屿、海峡最密集的地方。这些岛屿分属多个国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