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一回今朝放紫薇变思无崖 (第2/2页)
得很快。才三天工夫,便已基本大愈。身上脸上,竟连半个疤痕也没落下!寺中众僧见之,咸称颂姚大善人善有善报云云。 却道乾隆打定主意,非要去塘沽拜会姚颀一趟不可。故于第四日里,向住持方丈辞行。一面感激其活命之恩,一面又谢他看顾之德。那出家人倒毫不居功,复取来一柄宝剑,欲送与“姚大官人”作防身之用。 乾隆拔剑出鞘,但见此剑剑身甚阔,明亮如镜,光可鉴人,剑鞘之上刻着“庭花” 二字,拿在手中,分量极轻。那住持解释说,此剑是他于山下偶然拾得,因留在寺里杀气太重,不如转赠他人。乾隆本不好意思再受人家礼物,但对此剑确实喜爱,方丈那儿又是盛情难却,推托了一番,方才纳入怀中。寻思待其回宫之后,再想法好好封赏天成寺吧。随与众僧挥泪而别,同白漓一并下得山去。 他们一路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来到山间树林之中,乾隆兀自赏鉴着宝剑,一脸的兴高采烈。 “漓儿…” “如何?” 乾隆忽笑道:“你是否相信善举自有善报?” “当然!”白漓调皮地笑道“比方说,阿玛你倘若不救下那头小白猿儿,我俩早裹了狼腹。又哪来父女相认,与如今的谈笑风生?” “嘿,”乾隆颔首感慨道“我本不信神佛真能庇佑于人,但现在,却是不得不信…” 说着,两人正走至两株并排而立的树前。乾隆仰脖向上一望,蓦地望空抛出手中宝剑。随即揉身而上,于半空中铮地抽出庭花剑来,左右开弓,刷刷刷刷地分在两棵树干上“写”了起来。但见如银练团舞的宝剑,从剑尖上吐出了两句对联: 善因结善果,一心从善; 恶人有恶报,万莫为恶。 长春居士于乾隆十六年六月兴起以题 划剑刻字,没有上乘的轻功与内力,是万万办不到的。乾隆这一手来得飘逸、洒脱,把树下的白漓看得痴了。乾隆优美地一个翻身,落在了地下。白漓拍手叫好间,突然想起什么:“阿玛!你…你不是已经…” 乾隆挥剑入鞘,抬头看了眼自己刻在树上的字,只可惜无法盖章留名,却呵呵笑道:“是呀!那白猿的仙果儿,不但治好了爹爹的伤,更恢复甚至是提高了我的功力!这可实是奇迹呀!”白漓闻之,不由得开颜而笑,雀跃欢呼。便在此刻。两人依稀听到山谷中回荡起另一种声音。“啊!这不正是白猿母子的叫声么?”他们父女二人纷纷跪下地来,朝那声音传来的方向,拜了三拜… 塘沽的一家客栈之内,乾隆才自定下一间上房,忽觉身后有人经过。一时心血来潮,回顾之间,见两名客人正跨出店门而去。其中一个身着紫袍,且不说他。而另一个着马褂的魁梧汉子,其背影看来,着实眼熟。乾隆百思不解,方欲拔步上前问话,倏地又见先前端坐着的两名青衫男子抄起兵刃,起身跟了出去,杀气满面,神色凝重。乾隆心头一凛,侧过冲白漓耳语道:“漓儿,你先随小二到房里休息一下,阿玛有事,去去就来…”说罢,将包袱递给白漓,手提庭花宝剑,循迹而去。 那紫衣人与大汉回首频频,似已发现后面尾巴,脚步愈疾,直如狂奔。而两名青衫儿将两人死死咬住不放,若即若离跟在后面。他们都将注意放在对方身上,全没发现远远追踪的乾隆。乾隆急欲看清大汉的模样,无奈与之相距实在太远,自己不敢过分靠近,只得继续紧追其后。 紫衣人与那魁梧男子跑到郊外林中,忽止住了脚步。两名尾随的男子一呆,终于迎了上去。乾隆远远望见四人指手画脚,似乎在那儿争吵。突然,一名青杉儿挺剑直指向这紫衣之人。紫衣人袍袖一舞,双足拔地,与之交起手来。 青衫儿使剑,紫衣人空手,本不公平。然没几合外,另一个也加入了其中,他用的,是刀。两名青衫儿步调相吻,阴阳契合,攻守兼备,武功不弱。紫衣人虽是徒手,竟也不落下风。举手投足间,门户守得甚牢。但毕竟双拳难敌四手,十余招下来,他的步子已乱。一不小心,吃了一刀,接着又是一剑!而那魁梧汉子似乎不会武功,只在一边摇头摆手,叫唤着什么。 眼见那紫衣人一交跌倒,正自万分危急之际,乍闻当头一声断喝下,不知从何处冒出老少男女三人。乾隆此刻已悄悄挨近,见那对青年男女,比肩同行,却是郎才女貌,相貌非凡。再细细瞧来,由不得倒抽了口冷气。原来,他们居然就是同己一别于通门客栈的陈家洛与姚水衣!而其身后所跟的,乃是一名发须皆白的老者。 “白大哥!是…你吗?真的是你吗?” 听闻水衣如此一叫,傻站一旁的魁梧汉子忽转过身来。乾隆心中猛地一震,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古人玉言,当信之矣。此人可不就是白漓的叔叔白岚么? 白岚此刻亦认出了陈、姚二人,惊得说不出话来。两名青衫儿似乎并不畏惧人多,撇下倒地无力的紫衣人,直冲家洛袭来。陈家洛不慌不忙,以指代剑,嘿地一声,飘然而气,自如地穿梭于二人的刀光剑影之间。他的招数虚虚实实,变幻莫测,姿势又是美仑美奂,却与当日截然不同。倏地,见他化指为爪,猛地扣住一人腕子。另一名青衫儿见同伴被制,纵剑径向敌人后脑刺来。陈家洛并不回首,举步轻移,侧头避过,左手中指于其曲池xue上一弹。那青衫儿登时抓剑不住,兵刃脱手,恰恰便向不远处的乾隆飞来! 众人放眼看去,惊见长剑刺向一人,不由地都叫出了声来。那白发老者蓦地拔地而起,如离弦之箭,直追飞剑。眼见欺近,出手便抓,却是一滑,抓了个空。 回目释解:本回回目“今朝放荡思无崖”摘自孟郊《登科后》诗。原有上句“昔日龌龊不足夸”连起来意为“以往的愁苦岁月已逝,再不值一提。今天要自由自在,不受拘束,任其浮想联翩”这里引申为乾隆、白漓父女相认,过去长留心中的阴影不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