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四章 (第8/9页)
席亦高摇摇头,道: “少龙,你不该语含嘲讽,本来你们倒是很理想的一对,但为了本帮的长远计划,你们只好抑制自己啦!” 徐少龙苦笑一下,道: “不瞒总座说,像连晓君这种女子,爱慕她是另一回事,娶她为妻的话,还得掂量自己的斤两。” 席亦高道: “我完全同意你这话,但以你的品貌武功,以及目前的身份,已经毫无疑问可以配得上她啦!” 这两个男人把话题转到女人身上,顿时好像缩短了彼此的距离,态度声音,都与平常略有不同。 徐少龙道: “属下宁可动郑艳芳的脑筋,至少听说她不懂武功,想来比较好对付些。” 席亦高摇摇头,道: “如果我是你,我一定找个最爱面子的女人,这种女人容或奢侈一点,但你不是供养不起。在另一方面,大凡死要面子之人,一定看来倔强,事事不肯落人之后。因此,如果她的婚姻生活不如意,她比普通女人会痛苦十倍。” 徐少龙道:“她痛苦之时,已来不及啦!这有什么好处?” 席亦高笑一笑,道: “当然,到了一拍两散之时,还有什么话说。可是你却可以利用她死要面子的性格,把她弄得服服贴贴…” 徐少龙道: “总座这番见地,真是一针见血,精辟之至。不错,她如是要面子之人,相信连吵嘴也不敢。因为一吵起来,自然是很没面子的事。” 席亦高沉吟一下,问道:“听说石芳华要到南京来,可有此事?” 徐少龙道: “前几天还听黄公子他们谈起她,说是要来,但确实日期,属下没有留意。” 席亦高道:“你帮我打听一下,但别让连晓君知道。” 徐少龙答应了,当下回房换衣,准备前往总督府。此时他有一点觉得很宽慰的,那就是已经确知席亦高并没有接到对他不利的消息。不然的话,席亦高决不会托他暗中打听石芳华的消息。 他到了总督府时,黄云文表现出热烈欢迎的情绪,而府中之人,上上下下,都对他特别客气尊敬些。 徐少龙从这些细微的地方,已知道黄府这边,已经有迎娶连晓君的决心。自然这等重要之事,最先知道的一定是府内的婢仆。故此从他们异于平常的表现上,可知婚事已决定无疑。 但徐少龙内心对这头婚事,并不乐观,虽然他经过深长考虑之后,为了连晓君的终身幸福,他倒是愿意她能嫁到黄家。 然而在这等阀阅世家,举行婚礼谈何容易,最快也须得准备三五个月,迟则一年以上。 在这么长久的时间中,局势难保不发生变化,尤其是黑蝎阎炎这宗事,显然已露了一点马脚,否则阎炎怎会有高手保护,而清凉上人这等实力,居然还不能尽竟全功? 他和黄云文见面之时,也见到了清凉上人。虽然他很想向清凉上人探询,但目下一则不便私谈。二来清凉上人不不知道这位杨公子就是“大尊者”所以他暂时还不能与他作任何接触。 午饭是在一座小花厅中进食,同席的除了黄云文、徐少龙之外,尚有黄夫人、林秋波和清凉上人。 徐少龙唯一不明白的是清凉上人凭什么身份,参加这样的一次家庭式的集会,那林秋波还可以说是跟着黄夫人,清凉上人这位大和尚,又是怎么回事? 这顿饭在融洽而又很小心的情况下吃完,到大家捧茗闲谈时,黄夫人才向徐少龙解释道: “清凉老师父德高望重。蒙他老人家不弃,上个月收录云文为徒,传以武功。所以在商谈到云文的终身大事时,理当邀请他老人家参加。” 徐少龙这才明白,于是向黄云文恭贺了几句。 黄夫人随即进入主题,说道: “令妹慧珠姑娘和云文的年庚八字,都拿去经有名的先生算过,极是顺利谐合。老身所以特别跟世兄谈谈大礼的日期。” 徐少龙道:“只不知黄夫人认为什么时候最好?” 黄夫人道:“老身的意思是越快越好。” 众人当中,徐少龙和清凉上人都微微一怔。徐少龙问道: “晚辈没有什么特别意见,任凭黄夫人作主。” 黄夫人道:“若是如此,那就最好不过。” 清凉上人道: “恕老衲失礼多言,以老袖看来,黄公子如想在武功上,打点基础,便不宜成婚太早,最好过一年半载后,才行大礼。” 徐少龙听了这活,大感忧虑,因为清凉上人既是黄云文的师父的身份,他的意见,当然须得尊重。 但在另一方面,徐少龙又暗暗感到快慰,如果这头亲事,不是立刻成功的话,稍稍迁延时日,形势将有变化,连晓君不致于落在别人怀抱了。 他心中亦喜亦忧,滋味很不好受。 不过别人看见他的神色,倒极像是感到尴尬一般。而目下他正是须得表现出尴尬的神色才对。 林秋波忙道: “上人站在传授武功的立场,照事论事,果然很有道理。不过…” 她微微一笑,目光投于徐少龙面上,接着道: “不过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如果黄夫人有意早点了此心愿,那也是可以商量出一个面面俱圆的办法的。” 徐少龙向她感谢地报以一笑,说道: “在下已经说过,关于舍妹的婚事,任凭黄夫人作主…” 他停歇了一下,又道:“只要不会影响在下应考的时间,便不妨事了。” 黄夫人徐徐道: “令妹的终身大事,多多少少会影响世兄应试的心情。假如早早办妥这宗喜事,世兄也就可以安心应考…” 她的目光向清凉上人望去,又含笑道: “上人的意见,亦至关重要,像上人这等名师,云儿有幸得列门墙,当然不能错过了机会。” 在座之人听了她的话,心中都感到迷惘,竟不知她究是主张马上迎娶连晓君?抑是听从清凉上人的劝告? 清凉上人的眼中现出宽慰的神色,道: “老袖昧于世情,只是照事论事,如若夫人期望云文成为文武全才之上,婚事最好稍为延搁一阵。” 他提出的道理,冠冕堂皇,谁也不能驳斥。而黄夫人看来也好像找不出理由反对。因此她虽急于娶媳过门,亦无法推开清凉上人的意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