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章落雁 (第5/6页)
趣的隐逸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经济越来越拮据,最后到了“糟糠不赡,箪笥无资”的地步。一批要好的朋友,有的出外谋仕,有的改任他乡,使他的心境也一天比一天落寞起来。 骆宾王闲居兖州,前后一共12年。这是他一生中第一个创作高峰,为列名“四杰”奠定了基础。特别是最后几年,由于生活艰难,加上母亲和自己身体都不好,这种病困穷愁,反映在诗文中,显得意蕴深厚,感情真切,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博得时人的交口称赞。 生活实在坚持不下去了,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骆宾王只好改变初衷,重谋出仕,于是他给司列太常伯兼右相的刘祥道等一批朝廷大员写信,企求引荐。大约是由于他的文坛声誉,不就被举荐入朝对策。这年骆宾王已经49岁了,他白发满头,重上长安,开始了又一轮多灾多难的仕途生涯。 骆宾王风尘仆仆来到阔别十七八年的长安,经过对策考试,终于中式录用,被授予奉礼郎。品秩为从九品上,任务是朝廷举行朝会、祭祀典礼时负责君臣版位的安排和各种祭器的摆设,以及仪式开始时做做赞导和主持鼓吹。让一员文坛宿将去做这样的工作,的确是才非所用。好在这时的骆宾王,经过几十年的宦海浮沉和齐鲁穷愁之后,心地已经平实多了。只要一家人的温饱能够解决,职位的高下并不在意。公事办完,和诗友切磋诗艺,议论文章,生活过得倒还自在。 大约是诗文界有地位的朋友举荐,骆宾王担任奉礼郎不久,又兼任东台详正学士。后者是学术机构的职务,地位与影响比奉礼郎为高。 骆宾王的耿介刚直、嫉恶如仇的豪迈性格难免得罪权要,并遭群小的嫉恨。但任奉礼郎的第三年,又遭人排挤,被罢了官职。正当骆宾王进退维艰的时候,西北边境发生了战争,吐蕃大举寇边,占领了西域的的大片土地。朝廷派薛仁贵为行军大总管,率兵进讨。于是骆宾王上诗给朝中掌管人事的大员,要求从军以自效。很快得到吏部同意,于当年七月离开长安,开始了穷沙极漠的军旅生涯。 薛仁贵孤军深入吐蕃腹地,结果全军覆没,只得议和而归。因而整个西北前线都笼罩着失败的阴云。骆宾王从军的动因虽由罢官引起,但他的内心深处却激励着爱国的激情。他在《从军行》中高喊:“不求生入塞,惟当死报君!”大有投笔从戎去,马革裹尸还的英勇气概。在此时创作的别的一些诗歌中,也都表露了这种心声。但当他到了天山脚下的安西都护府之后,目睹将士低落的情绪塞外荒凉的自然景色,既没有胜利的喜悦,也没有激烈战斗的刺激,他的心境也就渐渐地落寞起来。从军初期流溢出来的壮志豪情逐渐消退,最终只留下无尽的悲凉了。 虽然骆宾王立功边疆的理想没能实现,但军旅生活的亲身经历,使他获得了极其丰富的创作素材。天山积雪、交河绝塞、戈壁流沙、边庭落日,加上戍楼烽火、野气狼烟,拌和着作者nongnong的爱国情思和羁旅的感慨,凝铸成一首首情真意切的军旅诗歌,成为有唐一代边塞诗的先声。 不久,骆宾王离开西域,随军入滇,参加姚州(今属云南)境内的平叛战斗。这场战争进行得很激烈,唐军在几天内就取得了胜利。主帅向朝廷报捷的几道文书都由骆宾王起草。战争结束,骆宾王跟随主将入朝献捷,得以和老母及家人小聚。因为他还在服役期中,不入即奉命入蜀。 骆宾王在四川担任的大约是军中的幕府书记之类,主要负责文字工作。高级将领和地方官佐都愿和他接近。蜀中山水,历来为文人sao客所向往,骆宾王尽情遨游各地的名胜古迹。峨眉山秀丽的风光,诸葛孔明的八阵图址,李冰父子的都江堰,以及司马相如的琴台,卓文君的酒肆,他都一一亲临光顾。所见所感,融入诗歌,掀起了他创作生涯中的又一高潮。 骆宾王在蜀中停留了两个整年,56岁那年的冬天,他返回长安,总算结束了漂泊不定的从军生涯。 骆宾王回到长安,吏部按绩考核,量功补过,授予他一个武功县主簿的职位。和十年前对策入选所授的奉礼郎,同属九品,仅增二阶。长年漂泊边庭,历尽艰辛,却落得这样的结果,心里难免耿耿。 就在武功主簿任上,骆宾王的著名长诗《帝京篇》写成,一时朝野传诵,誉为绝唱。不久,调任明堂县主簿。明堂是京县,品秩有所提高。这年底,母亲病故,骆宾王离职守孝。待三年服满,补授长安县主簿。几个月之后,他突然被提拔重用,担任御史台御史。这是骆宾王一生中最高的职位,是“纠举百僚,推鞠狱讼”的朝廷监察官。骆宾王以刚直不阿、嫉恶如仇的态度治事,自然受到别人的忌恨。上任还不到半年时间,就以“赃罪”入狱。也就是说有人告的他在长安主薄任上有贪污行为。 骆宾王在狱中受尽折磨,知情人慑开诬陷者的yin威,不敢为他伸冤。絷狱期间,他写下了一系列诗赋,控诉司法的腐败,抒发内心的郁勃,表明自已的清白。最有名的有五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时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整首诗托物寄兴,借蝉自喻。蝉儿居高饮洁,品性高雅,但却受到秋风秋露无情地摧残,使它欲飞不能,欲响无声。“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这扯心裂肺的呼喊,喷身出骆宾王满腔愤怒,读之令人心神为之震憾。骆宾王在狱中关了将近两年,62岁那年的八月,唐高宗立英王为皇太子,大赦天下。他遇赦出狱,但没有官复原职。第二年夏天,把他谪贬到东南边远的临海(今属浙江台州),担任一名小小的县丞。 公元683年腊月,也就是骆宾王任职临海的第三年,高宗驾崩。来年一月,皇太子李显遵遗诏即位,改元嗣圣,是为中宗,尊武则天为皇太后。但武则天权欲极旺,野心很大。高宗在世时,她已经实际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