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仙踪_十九章东奔西顾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十九章东奔西顾2 (第1/3页)

    十九章 东奔西顾(2)

    秦家村因为河里闹水鬼,渔民渔船很早以前就绝迹了,后来扬广修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虽然与此河交接,但来往的都是些为扬广押送奇石异兽或者调运官粮的大船,自然不会行驶进这条浅水小河里来停泊歇息。而其他三面却环着山,山路崎岖又多有猛兽,因而自从天下大乱之后,也再没有官府的人吃饱了撑着,愿意爬山涉水跑到这个贫瘠的小山村捞油水。自从朱桀占据淮安之后,恐怕还不知道山里面有秦家村这个地方,因此秦家村竟然成为了真正的世外桃源。

    这里的村民极为善良淳朴,又因为“水鬼”闹得厉害,一个个也都十分胆小怕事,只有一个泼皮无赖有些不安分,整日里偷鸡摸狗,调戏年轻村女。秦川将“水鬼”除掉之后,村民们少了个心腹之患,于是敲锣打鼓,大肆庆祝。老村长特意召集全村村民,挖出家中埋藏的陈年美酒,又杀了两头肥猪,宰了一头老黄牛,还弄了十几只鸡鸭,让专门负责村里红白喜事的大厨掌勺,弄了几桌酒席,热情招待秦川。

    经秦川建议,村民们又举行了一个篝火晚会,众人借着酒意,纷纷又唱又跳,连老迈的村长也放松下来,跳了段年轻时候,走南闯北时在草原上学来的舞蹈,惊得他老伴目瞪口呆。年轻的小伙子们则趁机向自己的意中人表白,欢乐的气氛漫溢了全村村民。秦川也很喜欢这些淳朴的村民,又因为这难得一见的世外桃源与自己准备南下搞的极乐净土有些可以借鉴的地方,于是便与老村长详细闲聊起来。

    老村长虽然是村里的最高领导,但制订好简单的村规之后,其实也没什么事要管了,无非是调解一下村民纠纷,遇到村里的红白喜事当当主持人而已。有道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因为以前闹水鬼,因而没人捕鱼,幸好三面都是山,野鸡极多,甚至时常有野鸡飞进村里,歇息在草堆上。村民们将鱼网用竹篾圈了边,捆绑在竹竿之上,改成了专门捕捉野鸡小兽的网。

    村里地多人少,每户人家都能分到几亩田,还荒废了不少田,因为不要交租纳税,因此粮食自给自足还有余,所以基本上家家户户都自己酿造些米酒。有些家庭没有男人,比如说唐兰家,则用不着种地,收获之季,村里每家都会分些粮食出来给她们,反正妇道人家也吃不了多少。自从唐老爷死后,唐兰每月下旬也会为村里的小孩们开课教书识字,村里的小伙子们则没有这个读书的机会,以免有人打着上课的牌子,趁机纠缠年轻美貌的唐兰。

    除了灯油和盐比较紧缺之外,秦家村自给自足,村民日子过得到也不错,比之外面动荡时局下的其他百姓,他们算得上是非常幸福的。在乱世之中,这秦家村也堪称是人间天堂。说起秦家村的现状,老村长不但很满意,也很得意,摇头晃脑道:“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至治之极。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村长这话是出自老子的《道德经》,意思是:使国家变小,使人民稀少。即使有各种各样的器具,却并不使用;使人民重视死亡,而不向远方迁徙;虽然有船只车辆,却不必每次坐它;虽然有武器装备,却没有地方去布阵打仗;使人民再回复到远古结绳记事的自然状态之中。国家治理得好极了,使人民吃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得安适,过得快乐。国与国之间互相望得见,鸡犬的叫声都可以听得见,但人民从生到死,也不互相往来。

    秦川淡淡一笑,心中思道:这道家的“小国寡民”思想只怕算得上是世界上最早有完整理论指导的乌拖邦思想。若是世界上没有一个坏人,这一套或许能行得通,但这根本是不可能的,因此这种世外桃源也只可能存在于与世隔绝的穷山僻水之中。

    不管如何,这秦家村虽一直闹“水鬼”但却并没有出现愚昧残忍的活人祭祀之类的迷信行为,这点令秦川十分满意,因此觉得老村长也算得上是一个人物。两人相互尊重钦佩,闲聊起来自然极为投机。说起道家思想来,老村长这个真正实行小国寡民的头头还是没有号称出自佛门的秦川知道的多,理解的透彻,因此老村长对秦川极为钦佩,觉得他不但武功高,对他的才学见识也惊为天人。秦川说的这些东西都是几千年来,后人对道家思想的不断归纳完善,精辟总结,即使是老庄复生,听了秦川这么精辟的见解,也要吓上一跳,相见恨晚,引为知己,读书不多的老村长自然更不用说了。秦川心中知道,说得要比释迦牟尼还天花乱坠并不难,但真正做起来就困难层层了,因此对真正实干的老村长也十分敬重。

    秦川谈得兴起,自然不知不觉的引经据典起来,妙语连珠,时常有惊人之语,偶尔也会蹦出几句千古绝句来,而老村长文采一般,因而就显得相形见绌了。秦大婶见状,朝唐兰拼命使眼色,怂恿她也插上几句。唐兰犹豫片刻,最终还是插了几句话。

    唐兰开口之后,秦川可吃惊不小,万万没想到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