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五章关白东巡 (第2/3页)
“是。一切都照大人的吩咐打点好了。”官兵卫回道。 “那么十五日左右送夫人西行,我也应出发了。” “一切都已准备妥当。” “不,还有一事未好。” “什么?” “家康对赖朝公在镰仓建立幕府的详情,听说是从《吾妻鉴》中得悉。” “是。” “氏政送此书给家康,但听说你也送他。你为何要送他此书?莫非希望家康变成赖朝公?”秀吉言辞轻缓,话中之意却如利剑,孝高一时脸色大变。 他深知秀吉看似对家康十分亲切,内心却防范得紧。而家康表面上虽然很得秀吉赏识,却处处艰难。 “这…”孝高装出笑脸道“在下这么做,完全是为了大人…在下把《吾妻鉴》送给德川,自有用意。” “哦,你为了我?我倒不明,你说说。” “是这样,德川大人虽无法与主公相比,但在众大名中也算是独树一帜。” “不错。内府等人根本无法与他相比。” “他便问我,大人打算安排谁在他移封关八州后驻守会津?” “哦?”秀吉面露疑惑之色,向孝高举起酒杯,问道“我不明白你的意思,我不是已安排蒲生了吗?” “不错,所以在下告诉他,大人对上杉和德川均无戒心,而是希望他们能齐力压制住蠢蠢欲动的伊达,故请他读《吾妻鉴》以了解关东,与蒲生共制北方。” “哈哈哈。官兵卫,佩服得很,不愧是军师,不,应说是大谋士。” “不敢。在下这么做,是为了助大人平定天下。” “官兵卫,你先别太得意。既然提到伊达,那么你认为当今天下,谁最不能掉以轻心?” 孝高不解秀吉何出此问,他慎重地沉思着,双眼看着烛台,道:“这…应数德川吧!” “其次呢?” “伊达政宗。他是所谓好事之人,精力旺盛,永不安分。这种人,天下总有一两个。” “这么说,还有一个?” “另外一个便是九州的岛津。” “我不这么认为。” “大人认为是中国的毛利或藤堂了?” “不,不!” “…”“这个人便是你。” “大人真会说笑!” “这世上总有些不安分之人,对吗,官兵卫?” 一直沉默的淀夫人,突然笑了出来“哈哈,分出胜负了!大人,您胜了!” 此日,小田原当是一片凄风苦雨,虽有两名重臣尚未处置,但氏政和氏辉已经切腹自杀。但并不是死几个人就能解决一切,还当有更多的人随他们切腹,若不殉死,必定因道义而挣扎、痛苦。然而,此处却一片欢声笑语。秀吉、淀夫人和孝高,下人及众侍卫,无不满面喜色。 秀吉听淀夫人的一番话后,捧腹大笑“官兵卫,我只是说笑,我明白你的意思。” “大人这玩笑可开大了!长政还是个孩子时,在下就跟在他身边,掌控他们父子的命运。” “哈哈。好了,好了。我知你这么做都是为了我,确实颇为辛苦。” “大人能知最好…不过,刚才在下真是虚惊一场。” 秀吉看着孝高那颗在荒木村重城内被囚时秃了的脑袋,觉得甚为可笑。信长有时叫秀吉“秃鼠”然而秀吉认为称孝高为斑鼠更为合适。“官兵卫,我还想借你的才智一用。” “只要不是说笑便好。” “有关公子的事。” “鹤松丸公子?” “不错。现在我把他交给大坂的北政所照顾。” “哦。” “他称北政所为大mama。” “大mama?好乖巧的称呼!”“但是,淀夫人说回去之后,便把他要回。你想到时这孩子会不会不愿离开北政所?” “主公欲把公子带回淀城吗?” “我是有此想法,想问问你。” 孝高十分无奈,他不愿谈论此事。但若不如此,兢失去了表现的机会。其实他并非没有应对之策,此策一出,秀吉许对他刮目相看。 “大人交给我吧。”孝高拍拍胸脯道“大人可以保持沉默,在回到淀城之,在下会让公子回来。” 但孝高并无良策,只是若不如此,恐怕无法收场。 淀夫人对孝高嫣然一笑。 秀吉在淀夫人出发之后,也于七月十六离开小田原,朝东而去。淀夫人离开一夜城后,十五日在沼津投宿。秀吉令毛利氏部将小早川隆景和吉川广家,准备三十头牲畜搬运物什,并安排挑夫六百,护卫、随从若十。一行人足以让沿路观者钦羡不已,但和秀吉东征的队伍比起来,就微不是道了。 从天正十八年七月到次年八月,乃是常胜关白秀吉是生最得意之时,却也是他命运的转折,因为,他最疼爱的鹤松丸于天正十九年八月病死。人生吉凶祸福,总是难以预料。 当然,现在的秀吉对一年后爱子夭折之事毫无预见。他自认为平定了天下,拥有年轻的侧室,又有子嗣继承衣钵,可算是最幸运的人。而今,他又将离开小田原,前往镰仓,怎不春风得意? 往镰仓的道路早已清扫干净,准备迎接王者。秀吉所到之处,大名争相奉迎,天下已无一人敢生二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