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一章阿德川家康7南征北战 (第2/3页)
对,你和本阿弥光悦相熟,而光悦又承蒙加贺参议大人的照顾。在前田参议大人的茶室里,有个人叫等伯,你知道吗?” “嗯。”“希望光悦把她送到等伯先生处。” 茶屋四郎次郎看看阿吟,又看看木实。木实微笑了,可阿吟却满脸不自在。高山右近因信奉天主教而被没收了领地,现在算是秀吉的敌人,也是石田三成的敌人。他落发后以等伯为名,现寄食于前田家,专心茶道。 秀吉当然也有耳闻,可他不想得罪利家,就假作不知。如今把阿吟送过去,若让秀吉知道,前田利家、右近、阿吟,以及藏匿她的蕉庵、帮助她逃产的光悦,都脱不了干系。 “如何,敢去吗?”蕉庵看出茶屋的犹豫,加重语气道“人们都在互相利用、互相伤害。利休居士因而杀身守道,你说呢?” “不错…” “既然如此,就请答应吧。只在居士活着的时候亲近他,死后却不加理睬,这实不能和武将相比。我们须比武将更为正义才是。” 蕉庵这么一说,茶屋再也无法拒绝了,道:“好,我答应,也会请本阿弥助一臂之力。”他一口气说完,微笑了。 “那就好。阿金也明白了?” 阿吟脸色苍白,对眯眼看着自己的蕉庵道:“我会听先生的,活下去。” “好,那么,摆上饯别宴席吧。木实去准备,阿金把你看到的阿吟之死,告诉茶屋先生。” “是。”木实站起身去了。 “那是居士切腹的初七吧?”蕉庵催促阿吟。 茶屋四郎次郎端正了坐姿,全神贯注听着。阿吟“死”的前后,定有重大事件发生。阿吟点点头,转向茶屋:“那是个寂寞的傍晚,小西大人和治部大人突然到了堺港家中。” “哦,石田大人?” “是。他们责难宗恩夫人,说阿吟时关白不敬。” “不敬?” “是,阿吟说,与其去关白内庭,还不如咬舌自尽。” “京城倒也有人这么说。” “大概治部大人听到了这个谣言,他说,为了平息谣言,要阿吟去关白身边。” “哦。还煞有介事。” “夫人很为难,就回话说,阿吟已不在家中。治部大人和小西大人面面相觑,灰溜溜去了。” “灰溜溜?” “是。后来才知,居士逝后,大坂和京中流传着一个谣言,说堺港人与居士同心,都反对关白出兵朝鲜。堺港人特意拓展至大明国及西洋各地的生意往来,将因战争完全断绝。依关白的性情,听了这种谣言,定会意气用事,决意出兵。因此,众人为了平息谣言,想把居士之死归于大德寺的不幸事件,因此要阿吟老老实实地去关白身边,同时千家也可以传下烟火…可是宗恩夫人听不进这些。她说,那会对不起丈夫。因此治部大人再来时,她便清楚地告诉他,阿吟已经死了。”阿吟说完,悄悄用袖口拭拭眼角。 没多久,木实就端来了饭菜。 喜欢热闹的蕉庵怕事情泄露出去,没有像平常那样高朋满座,同席的只有他们父女和阿吟。 仔细想想,此事的确难为。先把阿吟送去加贺,再请高山右近好好把她藏匿起来。但留下来的母亲宗恩又将如何?被利休死后的谣言所困扰的石田三成,果真会就此放手? “这是一件大事啊!”茶屋四郎次郎接过木实递给他的酒,叹道。 “对。”蕉庵却若无其事道“可能关白的大功,会就此一笔勾销了。”他所说与茶屋的话风马牛不相及。“正如茶屋先生所知,日本国终于造出可以出海交易的船只。如果再拼二十年,这些船便可使日本国富庶起来。难道要把这些船全用于战事?世人都说堺港人只知谋求利益,可事实并非如此。若舍弃交易,而把船全用于耗费不菲的战事,损失则太惨重了。” 蕉庵说完,看了阿吟一眼:“此事过去一直由令尊与关白交涉,因此我不能不管你。” “恕我冒昧,”茶屋有些担忧地问道“宗恩夫人会平安无事吗?” 阿吟别过脸去,咬住嘴唇:“茶屋先生,不要再说此事了,夫人已经下了决心。” “是要…” 蕉庵轻轻摇头:“她不会违背居士的意愿。她认为这是妻子的责任。” “还是要自杀?” “不!比自杀更残酷!” “更残酷?” “夫人,即使被拿,被严加拷问,也不会把阿吟交给关白。” “哦?”“若不如此,居士的死将会失去意义。居士为维护茶道而与关白相争。不,不是相争,而是不断进谏,最后以身赴死。两三百年后,后人定会认为居士做对了。”蕉庵朗朗道。 正在这时,廊下有脚步声传来,一个下人前来禀报:“集云庵的宗启大师来了,想单独见先生!” “宗启来了?”蕉庵表情有些严肃“无妨,请他进来。” 阿吟和木实不安地对视了一眼。宗启乃南宗寺笑岭和尚弟子,和利休相交甚深,乃禅宗僧侣,曾拜利休为茶道师父。南宗寺被烧后,他另结集云庵,据说为高山右近落发,又悄悄把他送到北国的,就是宗启。但这个宗启为何要来拜访蕉庵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