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宁宁巧谏 (第2/4页)
云云。宁宁不是天主教徒,但她似对天主教信仰之专甚是欣赏。 大坂府曾有过一次有关信仰的争论,秀吉和近侍都在场。众人在讨论神、佛和天主到底谁更尊贵。当时在座的小西行长之父寿德推崇天主。他认为天主的威严毋庸置疑,其他神佛都是因人的虚幻愿望生出的邪物。他的说法立刻遭到了笃信佛教的女眷们的猛烈反击:“说天主不是邪神,何以为证?”其实双方所信奉并无根本区别。因此得出一个结论:信仰皆自便,不当横加干涉。 秀吉一直笑呵呵地听他们争论,最后,他对同样沉默的宁宁道:“北政所,你说呢?” 宁宁淡淡一笑,答道:“已有定论,无需再问。” “已有定论?” “是,难道这不是和信仰天照大神与日本诸神一样吗?” “哦?有趣,你向大家说说。” “好。日神开天地,育万物。人、神佛、天主,都为日神所生。因此,问题只在于日神到底是从诸神中推举而成,还是顺天应人而生?” “哦,有趣。”秀吉又道“那么,你为何既念诵阿弥陀佛,又向观世音磕头?” “呵呵!比起孕育了人的远古祖先,孩子们更怀念母亲,这是一理呀。大人知道,无论是向神佛磕头,还是向天主祈祷,都是在向孕育了天地的诸神致敬。因此,无论信奉谁,人人皆可自便。” 宁宁把孝心和信奉联系在一起,让寿德无话可说。 浅野长政此时听到宁宁出人意料的反驳,心情沉重。他暗暗祈祷,自己见到秀吉时,秀吉能有好心情。关白若心绪不佳,会有怎样的暴风雨啊! 在本城二层,刚把家康送出的秀吉,正甚为不快地在跟石田三成说什么。长政吃了一惊。 “治部,为政就是要让百姓安居乐业,推行茶道有何不妥?会花费些什么?不过是喝一碗茶,这不仅可以陶冶性情,还能让他们思量人生。有哪点不好?看来你又和利休不合了。” 石田三成看到长政进来,便闭口不言了。 “家康他渐渐就会明白。一个大茶会不至于让他心生轻视。你不如去细细查探天主教徒暴乱之事。我并非不许他们信奉天主。那些煽动无知百姓、野心暴露无遗的鲁莽之徒,实不可和真正的信徒相提并论,要严加惩处。不可把这个和大茶会混为一谈。” 长政一边从秀吉的话中猜测他们谈论的话题,一边在三成上首落座。秀吉道:“长政,北政所那边怎样?” “这…”长政有些犹疑。“她是否有何不满?但说无妨。”秀吉见长政神色不对,不由皱起眉头。 “在下就直言了。夫人认为此行太过铺张,深感不安。她希望大人多为百姓打算,一切从简。” “哼!我这样做是为了谁?” “在下只是转达北政所夫人的意见。” “嗯,也好。她是怕人非议,那就减少二三十乘轿子。” “还有…” “还说什么?” “夫人说,此行女眷居多,希望不要有男子观瞻。” “不想男子看到?”秀吉诧异地微微偏了偏头,道“嗯,她到底是关白夫人,不想抛头露面。真是多此一举!” “还有,僧侣也不能旁观…”说到这里,长政觉得腋下冷汗直流。此话意味深远。 “我想岔了。”秀吉突然哈哈大笑起来“哈哈哈。我明白了!原来她连和尚都不想见。” “恐怕正是如此,大人明白什么了?” “这是我们夫妻之间的秘事。我曾告诉她,我不久就会去征服高丽、大明国,直到西洋。宁宁身为关白夫人,如连和尚都能见到她,也太不成体统了。哈哈哈,果然是知夫莫若妻啊,看来宁宁和我志同道合啊。她竟是这个意思。” 长政一脸苦涩,不再说话。他曲解了宁宁,秀吉亦误解了。宁宁本来想给秀吉当头一棒,煞煞他的锐气,不料却使秀吉更加嚣张。这与夫人本意相差太多了!长政脑中突然闪过琵琶法师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为官者,骄奢必败。 “好,就照宁宁的意思办。”秀吉的心情已经完全好转“就不要减少轿子的数量了。传令下去,任何男子不得旁观。” 秀吉如此爽快地答应了宁宁的要求,反而让长政慌张起来。他一面为没惹起风波而欣慰,一面却忐忑不安。 “治部,你退下吧。长政,我还有话要和你说,你且留下。”秀吉一本正经道。等三成走后,他压低声音道:“长政,宁宁到底有何不满?” 长政吃了一惊,他本以为事情已结束了,看来秀吉是不想让三成听到。 “看你的脸色,一定发生了什么事。我还不至于连这个都看不出来。她究竟说了些什么?” “这…”“她是否说了些让你难以启齿的话?是因为嫉妒吗?” 长政缓缓摇了摇头。 “那么,她是不是说我太过奢华了?” “不,还不只这样…” “嗯?是谁让她不快了?” “这…夫人不仅是对大人不满,还在斥责我们这些无能之人啊。” “无能?” “是,夫人说大人所做的一件件事,只是使人震惊。难道大人除了使人震惊外,就没有其他能耐了?难道这就是我们这些辅佐之人应尽的职责吗?” 秀吉从鼻腔哼了两声“她果真这样说?” “是。” “但我秀吉天生让人震惊,让人奋发!” “是。” “丰臣秀吉取得天下后,正在思量如何从根本消除战乱。” “…”“从今以后,只有三种情况下会发生战事。其一,有人敢不服丰臣秀吉。不过,这应已不是问题,天下已无人敢反抗我了。那么原因只会是第二种。” 长政微微偏着头,一直仰视着秀吉。宁宁有他意料之外的敏锐,而秀吉则总让人捉摸不定。 “长政你听好。”秀吉把声音又压低了些,以教导的语气遒“这另外两个原因,其中之一,便是岛津和大友这样的大名争夺领地。这种战事随时都可能发生。其三,便是百姓受到恶意煽动而造反。” “哦…”“因此,我要找到能防止这些情况发生的根本大计。” “但能有这样的妙计,可断绝战乱的根源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